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论语>管理日志》四月第三周星期三有教无类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篇》7.7【译文】孔子说:“凡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笔记】很多时候,人们的误解很容易产生糟糕的后果。对于这一章,幼年时期的老师便曾经给我留下一个糟糕的印象:“只有送上十束以上干肉的人,孔子才会收他做学生。”这令我一直对孔子缺乏好感。直至高中时,自己深入研读《论语》,才发现原来自己受到了那位老师的误导,想来十分可笑。|www.aihuau.com|17在古代,上学的确需要带十束肉干给老师,但是孔子没有必要加上“以上”二字,否则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教学比他人好?还是其他意思?似乎有些说不通。后来,我在查阅郑玄的著作时发现古人通常也用“束脩”来指代十五岁,也即是可以开始学六艺之年龄,《为政篇》中孔子也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由此证实此处的“束脩”乃是指“十五岁”。当然本章的关键不在于“束脩”,而在于“未尝无诲”,即谁来了孔子都会教导他。这是有教无类的精神,不因为对方是谁,曾经犯下过什么过错,也不管对方是王侯将相,只要能够潜心前来求学,孔子一概真诚教导,而不带任何偏见。这一点似乎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在指导员工时通常会带着先入为主的主观看法,认为某某可以教导,而某某则不可以教导。由此一来,人为地对员工进行了层次划分,最终导致了组织内部的不团结。【行动指南】对待员工应该采取统一、平等的看法,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培训和辅导机会。当然在培训时一定要根据员工自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否则,一切都毫无意义和价值。
更多阅读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管理日志》六月第三周星期五臣不从恶
季子然问:“仲由、冉有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先进篇》11.23【译文】季子然问:“子路、冉
星期四农庄 《<论语>管理日志》六月第三周星期四退者进之,兼者退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 《<论语>管理日志》六月第三周星期三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11.16【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贤人?”孔子说:“子张有些过
登堂入室迅雷下载 《<论语>管理日志》六月第三周星期二登堂入室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篇》11.15【译文】孔子说:“子路弹出的瑟声怎么会出现在我的门下?”弟子们(听了这句话)不再尊重子路。孔子说
论语十则 《<论语>管理日志》六月第三周星期一言必有中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先进篇》11.14【译文】鲁国的官员修建长府。闵子骞说:“维持原来的样子有什么不好呢?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平常不讲话,一讲话就切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