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篇》9.5【译文】孔子在匡城被围困,说:“周文王死后,文化不就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要废弃文化,后代就不会有机会学习文化了;如果上天不愿意废弃文化,那么,匡城的人又能够把我怎么样?”【笔记】孔子在匡城因为被当地的人们误认为阳货而遭到围困,当时形势紧急,孔子一行人很可能被愤怒的人们所伤害。一些弟子们开始恐慌,孔子却依然镇定,不但安抚学生们,还弹琴歌唱,最终,匡城之人发现认错了人。这个故事众所周知,但我感兴趣的是孔子说这番话的底气和自信。我们知道孔子一向以谦虚著称,也始终教导学生们要谦虚,可这里孔子却表现得极度自信、乐观。首先,孔子自认为自己是唯一从周文王那里继承了文化的人;其次,他认为自己承担着教化天下苍生的使命和职责;最后,他认为老天需要一个像他这样的人。由此看来,事实上在孔子的内心之中,一直是自信的,正因为内心足够自信,所以在不义之富贵面前无动于衷,视之如浮云。反观我们身边的众多人,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责任,下意识地会想到逃避和推卸,内心缺乏自信,更缺乏乐观精神。所以在很多企业内,当一件不良事件发生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事件产生,这正是因为企业成员缺乏自信和乐观而引发的。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在面对困境时,自己首先慌了阵脚,导致全体员工陷入恐慌之中。由此看来,孔子做到了“勇者不惧”,而他的“勇”是建立在内心充分的乐观和自信之上的。

【行动指南】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够顺利渡过,问题的关键是自己首先不能够畏惧和害怕。每一次灾难或是困境都是我们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通过考验者,必定会进入更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