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有170多人留在学校,20多人是因为大雪滞留,其他是主动留下来做点兼职或小生意的。”因为每学期都有学生假期留校,浙江工业大学干脆成立了“留家庄”,庄主也由学生担任。
校园“留家庄”,春节也很忙
本届“留家庄”庄主是个女孩,叫孟季风。她告诉记者,如果碰上暑假,留校的学生还要多。“有些同学做兼职,有些本来在学校里有创业打算,那就留下来为下学期做准备。”
在浙理工校园里颇有名气的“零食”小老板小马也告诉记者,“校园里卖各种手机卡、过期杂志、零食的‘学生小贩’们,学期结束还得忙着囤一点货,这样一回来就可以继续运转。”而他自己,除了给原有业务做准备外,还打算乘假期谈一些品牌代理商,扩大经营范围。
除了完成学业,如今经营着一份小产业的学生还真不少。尽管是小打小闹,但小小年纪不仅能给自己挣一份生活费,还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当中许多人也相信,今天的经历,是明天的资本。
仔细一了解,记者发现大学生创业确实有优势:他们有非常好的客户资源,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他们深入客户,甚至自己就是客户中的一员,所以最深切地知道需求在哪里;他们的客户又非常集中,都聚居在一幢幢宿舍楼里。
记者采访了他们当中一些人,真挺钦佩他们灵活的头脑。不过还是要提醒:生意归生意,学生还得保证完成自己的学业。
会吃苦会动脑筋,校园快递红红火火
“我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我肯定是第一个把螃蟹吃出花头来的人。”今年大四的小郑对自己创办的、在浙大存活时间最长的校园物流——“求是快递”颇为自豪。
两年多前,随着淘宝、易趣在网上大热,网购也在大学校园里风行。趁着这波热潮,温州人小郑做起了“本土”的网络代理——通过校园论坛给同学提供手机、耳麦等产品。浙大四个校区之间相隔甚远,身在紫金港校区的小郑每次到玉泉、西溪、华家池校区送货,等车、坐车要花三四个小时;有时,某个校区的学生只订购了一件货物,自己也不得不专程跑一趟。
“当时,校园里已经有同学做起了快递,为校园里的一些代理商送货。可是他的服务非常不稳定,忙起来就顾不上了。”
看到市场,小郑还专门做了个市场调研,结果发现不少校园网络代理商每周都至少需要送货2~3次;百分之七八十的校园代理都表示“非常需要专门的送货服务”。机会来了,小郑和另外三个同学一合计,开起了“求是快递”。
“什么叫配送三人转?”看见他们的广告单上对自己的宣传,记者忍不住好奇地问。小郑解释说,当初绞尽脑汁地想节约时间的法子时,翻看了好几本物流管理的书,最终确定了这个方案:实行“团队管理”,在每个校区设一个总负责人,负责收集代理的货品和给同学发货;再设专人负责在各个校区之间运输货物。“以前我送货到其他校区,如果收货的同学不在,只能再把东西拿回来。现在每次送货都要经过三个人的手,不仅不会扑空,而且每个人花费的时间也很少。”
慢慢地,小郑摸索出了更多有用的做法,如“定点定时”,每周三、四、五设为送货期,在各个校区的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段收发货物;推出“签约套餐”,经常光临的网络代理,运送累计到一定数量,就能享受价格优惠的套餐等。
先人一步,模仿者抢不走市场
树大招风,市场的先行者总会引来不少模仿者跟风。门槛相对较低的校园快递,会不会也存在这样的竞争风险?“这七八个月来,总共冒出过十几家校园快递,模仿我们的模式,可是一般都撑不过两个月就关门了。”
小郑告诉记者,一来抢占先机很重要,当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时,打开市场可能不难;可是一旦有领先者,后来人想要超越,就不容易了。此外,刚起步的人往往经验不足,没有规范管理的意识,对市场估计过高。“他们总觉得市场很大,因为浙大有五百多个校园网络代理。可实际上真正和我们长期签约的只有五十多家。”有些代理的利润不高,不会请快递;有些代理希望能和顾客直接打交道,得到反馈;有些代理则不放心别人送货等等。
可是一些竞争者搞“价格战”,恶意竞争确实给小郑带来一些冲击。“我总是对我的客户说,竞争对手这样做成本过高,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可是每次总会流失一些顾客。”小郑说,他正在考虑增加紫金港校区的配送,寻找校内的商铺作为固定投放点、与校外物流公司合作等。
“吃螃蟹”的花头
不久前,在一家外企应聘面试,当被问到“是否能吃苦时”,小郑给面试官讲了一件事。去年10月,台风罗莎来袭,正好是他去浙大玉泉校区送货的日子,小郑和一个同学冒着风雨带着货物出发。“雨太大了,我们几乎寸步难行。”为了不让货品淋湿,小郑把衣服脱下来包在货品上,浑身湿透地蹚着水行走,最终把货物按时送到。“你说我能吃苦吗?”小郑反问面试官,对方满意地笑了笑。
这一段创业经历,除了赚钱,更让小郑学到了很多“花头”。
比如,小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学会了如何凝聚团队。暑期时,正是“求是快递”逐渐稳定的时候,小郑趁着空闲,组织了一次“西湖卖水”活动,并特别配备了一名专职“摄影师”,设置了“最佳销售奖”、“最差销售奖”、“最佳上镜奖”等奖项。在西湖边,三十多个成员分成五组,分头向游客兜售矿泉水。“每瓶水的成本是7角,我们卖2元,还是比景点商铺卖得便宜,大受游客欢迎。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大家玩得很开心。”
不久前,小郑又创办了一个社团,取名“知行社”,把自己原来的手机代理、“求是快递”等都“收编”进来,还准备设立“浙大家教中介”。
NO.1寝室楼里开“超市” ——商机不小市场挺大
小岑住在下沙大学城,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要问他干的啥,他会不好意思地说:就是卖一些大学生爱吃的方便面、咸花生、可乐。可是说到盈利,他世界创业实验室(elab.icxo.com)就乐开了:多的一栋楼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而且这个市场潜力很大,下沙大学城有很多寝室楼呢!
“很多大学生晚上有吃夜宵的习惯,但是又不愿意走出宿舍楼。我们就在宿舍楼里找一个同学,在他寝室储备几种商品。当有学生晚上饥肠辘辘要吃方便面,他会发现也许隔壁寝室就有卖。我们还提供一些送货上门服务。”
小岑发现这个商机,源于自己的需要。他自己是一个大二学生,最知道半夜肚子饿找不到吃的、寝室里一起看片子需要零食时的感受了。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给自己的寝室楼提供商品。他有自己的管理团队,同时在努力发展“寝室超市”管理员,一幢楼一个,都是学生。
“我已经在跟其他高校联系。这么多学生,这么多楼,如果能发展成连锁经营,肯定很不错。”小岑高兴地说。
NO.2校园局域网卖东西 ——更多还是赚经验
毕业于浙江大学、网名“no heart”的男生,在1999年创办了他的luckweb网站。网站利用校内局域网,方便学生们传送软件、电影等资料。
“局域网速度特别快,一个电影文件也许几分钟就好了。我们浙大有很多个校区,学生之间通过我这个网上平台,可以交流很多文件资料,非常方便。”
因为使用方便,几年来网站积累了大量人气。2007年,“no heart”尝试着增加服务内容,推出了网上商城。学生可以通过他的网站,购买优盘、数码相机、鼠标等电子产品。
不过,已经工作的他没有把太多精力投入到这个基于校内局域网、服务于学生的网站。他说自己一半为服务,一半是尝试。
“学生市场肯定存在,大学每年都有新生,每年都有新的需求。但是怎么整合这些需求,我们怎么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这些方面都还不成熟。”
NO.3高校园区开驾校 ——生意好得不得了
小袁去年刚从下沙某高校毕业,把他的驾校转给一个教练师傅,自己另谋职业去了。不过,大学期间两年多经营驾校的经历,不仅让他赚了经验,也让他成了颇有家当的“小财主”。
小袁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初到大学校园,新鲜了几天就开始动脑筋。找点什么事儿做做呢?他报了一个驾校,很快考出了驾照,这让同学们羡慕不已,纷纷跟他打听学车的事。小袁灵机一动:嘿,现成的客户这么多,何不开个驾校呢?
他胆子也真大,因为当时除了客户,他要车没车,要教练没教练,驾校也还没注册。幸好家里人很支持他,凑钱给他买了几辆教练车,他又通过自己的教练师傅,找到了一批愿意承包车辆带学生的教练。几番折腾后,驾校也正式注册。
接下来的运转比较顺畅,小袁负责组织客源,发动同学和老师们学车。他对每辆车收取一定承包费和部分提成。经过两三年的积累,小袁的车钱早已回本,到毕业时,他把驾校连同车子转给了其中一个教练,顺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