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本叫《烧.com》的书,补习网络疯狂年代“烧钱”的历史。然而再骇人听闻的内容,也比不上数字英雄的风光能撩拨我当时稚嫩盲动的心。因为在“网中央”,我没觉得冷,反而到处是新鲜、刺激和好奇等等。互联网才真正是毁了一代人。一代人的青春和血泪,没能留下“雷池”和“天条”,那才可怕。
1.我2000年上网,2001年进入互联网公司从事内容工作,不算晚,但也绝对不是“老兵”。更有趣的,2001年是互联网公司哀鸿遍野的时期,我那时进入,颇有点“抄底”的意味。其实没无那么多飞蛾扑火、视死如归的浪漫,更多的是为生存的误打误撞。
2.带我入行的互联网公司有北青报业集团参股,也就是Ynet.可能因为背靠火炉好取暖的缘故,我丝毫感不到当时互联网的“寒冷”。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总裁贺炽生(我们习惯叫他贺老师)在年会上激励我们:我们活得不错,我们还将活得更好。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预言。这也可能是我离开YNET后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之一,因为在“网中央”,我没觉得冷,反而到处是新鲜、刺激和好奇等等。
3.我当时特意买了本叫《烧.com》的书,补习网络疯狂年代“烧钱”的历史。然而再骇人听闻的内容,也比不上数字英雄的风光能撩拨我当时稚嫩盲动的心。尽管当时sohu的股价只有几毛钱,但像张朝阳这样的互联网创业故事,显然是“神迹”。我和我周围的同事认为,只有在互联网里做创业者、做老板,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路径。开句玩笑,如果今天回过头来用“冷战”的思维看,我很怀疑“张朝阳回国创业”这样的陈述句,是美帝国主义输出自由经济的公关策略。
4.然而我还是无可避免的深受其“害”。很快便加入了创业-失败的轮回中。与曾国藩一样的不是拿下南京,班师回朝,最多也就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决心和勇气。
5. 互联网是新经济。新经济的特点似乎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没有“万骨”,那就也不是“新”的经济了。正因为新,所以绝大多数创业者成为“踩着石头过河”的那个石头。其实这也没什么好矫情和自恋的,人一辈子哪能不做石头呢。石头还变孙悟空呢。
6.然而我一直在思考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成功率低的本质原因。去年认识的朋友,也是家里会的老总杨守彬说:在互联网领域内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一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无独有偶,前两天又有一个工作伙伴说过类似的话。所以,不想清楚这个必然。那么互联网才真正是毁了一代人。一代人的青春和血泪,没能留下“雷池”和“天条”,那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