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心理专家郭涛指出:中国武侠电影成功地塑造了中国英武男儿的品牌形象,恰如美国超人拯救地球,树立着美国的全球强者形象一样。中国的武侠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产业中的一个流派,武侠电影的侠者形象提升了中国武者的英勇武威气质,每个中国男儿心中或多或少有一个武侠梦---“除暴安良、济世救国”,因此,武侠电影是中国观众最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
武侠电影的核心是“武术与侠气”。什么是武术?武:勇猛,猛烈,气势;术:技艺,方法,动作。内涵:武,止戈为武;术,方法。武术是冷兵器时代保卫和平,阻止战争的方法。武术源于商周时期的军事训练,至秦汉形成流派,并有著作记载。武术是自然搏击打斗方法的演变,形成了空手的搏击方法(拳术)和器械搏击(武术器械)的技术演变。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武术几千年来是我国人民锻炼身体和自卫御敌的一种方法。其中有的已列入竞技运动项目,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兵器的搏击技术。当今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形成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武术内涵丰富,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武”与“侠”结合始于先秦春秋时期,由“士”化分而出,即所谓“文者为儒,武者为侠”。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竞争激烈、权贵腐败,而中华武侠精神讲究“除暴安良、重义轻利、重亲情、讲信义、不畏强权”,给中华民族的百姓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觉醒力量。而社会矛盾激增,暴徒滥杀无辜的事实下,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呼唤武侠能够从屏幕中走到生活来,电影中的武侠精神已然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之一。那些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武侠电影,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让国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大侠风范的推崇。 一、武侠电影与传统文化 武侠电影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一开始就向戏剧学习。京剧中的鼓点在渲染紧张的情绪、气氛方面效果良好,至今武侠电影仍在采用。 武侠电影还从中国杂技中吸取精华。许多武打动作,在戏剧和武术中都找不到,杂技演员的上高、下低、钻、滚、爬、吊、翻、飞等等,很多都被武侠电影选取。例如《卧虎藏龙》中演员在竹林上飞舞打斗,不就是一种高空杂技吗,让观众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 武侠电影与舞蹈也有很大联系。中国武术自古就有很强的表演性,它的形式是武/舞的结合,所以,有学者提出了武侠动作电影是“武之舞”的概念。武侠电影运用慢动作等各种技术手段,将打斗的姿势、形式、节奏、韵律、质感等,生动唯美的表现出来,追求一种舞蹈之美的艺术境界。因此,我们能感到打斗双方的那份优雅与从容,力与美,动与静的和谐统一,有一种浑然天成,随意而发的心理感受。 二、武侠电影与打斗场景 中国武打电影中的场景非常有特色,给世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场景直接关系到电影剧情的发展,武打动作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展现……中国武打场景归纳为以下常见类型:盘缠大战、竹林大战、大漠之战、飞檐走壁、凌波微步、剑光斗法、客栈大战、舞狮大赛、擂台比武、英雄取义、双雄对决等,这些带有“标志性”影像叙事和民俗化的经典打斗场面,体现了中国武打电影场景中鲜明的民俗特色和自然特色。形成了观众对古代中国的认识和想象,集中精练地传达了这部电影的特征和风格,为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并形成了中国武侠电影独特的经典段落。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也增加了武侠片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三、武侠电影与人生体悟 儒家思想表现在勇于入世的态度、兼济天下的志向、牺牲自我、委曲求全的人生选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道教思想归于自然,《太极张三丰》中张三丰向往的那种不需高官厚禄,清苦但却自由的生活,他后来武艺的突飞猛进也得益于他对自然道理的“太极之悟”。又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从影片一开始他和俞秀莲谈闭关入定,就带有很强的悟道意味。http://china.aihuau.com/观众观看这类武侠电影,有一种淡薄明志、无欲无求,超然物外的人生体验,尤其对那些疲倦于追逐人生名利的人们,这类武侠电影更提供了心理安慰。佛家思想主张与人为善,普渡众生,无欲无求,无名无相,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少林寺》中的方丈为“普渡众生”被火活活烧死,当为“佛”的最高境界。《射雕英雄传》中的裘千仞更是大彻大悟,立地成佛。 四、武侠电影与人类心理共性 人类情感的共同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武侠电影之所以吸引人,除了百看不厌精彩刺激的打斗外,往往是蕴藏在背后的东西。这从美国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动作电影类型得以佐证。如人类的正义感,人是本能向善的,在现实中被压抑或难以做到的打抱不平,锄强扶弱,打击贪官污吏等现实问题,在观看电影中得到替代性满足。再如男人的英雄梦,渴望英雄救美,得到女性青睐;女人的爱情梦,在现实中难求的浪漫爱情故事,在武侠电影中非常容易实现…… 在西方世界,亦有骑士文学,西部电影、牛仔英雄……中国的武侠和西方的骑士作为东、西方民族带有尚武色彩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呈现某种“文化共相”。例如“侠士”和“骑士”都主持正义、扶弱济贫、乐于助人,重言诺、讲信义、忠诚耿直等,这正如美籍学者刘若愚在《中国的侠》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的侠与欧洲骑士的共同观念代表了全人类的志向,跨越了两者的空间和时间,创造了一种精神上共鸣。” 影视心理专家郭涛总结: 中华武侠精神讲究“除暴安良、重义轻利、重亲情、讲信义、不畏强权”,给中华民族的百姓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觉醒力量。而社会矛盾激增,暴徒滥杀无辜的事实下,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呼唤武侠能够从屏幕中走到生活来,电影中的武侠精神已然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之一。那些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武侠电影,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让国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大侠风范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