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毕业生就业问题
2009年中国内地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10万。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但多数学生创业是因为现实压力,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尽管如此,目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大力开发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让他们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和有效的引导。
记者日前在北京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举办的应届生的专场招聘会上采访时,碰到不少具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虽然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但是他们担心在眼下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自主创业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迟迟不敢付诸行动。韩国SK集团全球副总裁朴在光在SK青年创业大讲堂上告诉这些迷茫的大学生:“经济危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也曾经爆发过,但是危机之中仍然有很多企业建立并发展起来,并且,危机不是永远存在的,危机过后就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创业的关键不是外在环境,而是自己执着的追求精神。”
创业初衷:就业压力下的“自救”之计
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学生种蔬菜、广工学生休学当总裁,复旦学生卖盒饭……这样的事例近年来层出不穷。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创业”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毕业往往就要面对问题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创业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某人才市场上,2009届毕业生小胡说:“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这不是赶时髦,而是现实的就业压力所迫。”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国内地高校的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2000多万,每年出炉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都不断被刷新并创造出新的历史最高记录。尤其,今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学生就业难上加难,甚至有人断言,这是30年来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而且,创业者中也不乏那些找到了工作,但对月薪、就业地区、行业、单位性质不满意的学生。“与其几百个人一起去抢一个工作岗位,也许还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
日前,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而根据某调查机构对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200多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6%的大学生有创业想法,其中有42%的学生愿意接受创业课程的指导。
创业指导渐纳入教学 待加强师资
“大学生就业需要指导,创业更需要指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烨如此认为。尽管广东从2007年起,就已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纳入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和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体系,但目前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并不宽松。大学生这一群体不仅需要“就业教育”,同样需要“创业教育”。在一份对毕业生创业调查中发现,不少人的创业理想与实际效果出现了反差,他们均表示如果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训练和有效的引导,创业过程就不会如此艰难。
华南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石槟指出:“高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再提供平台和环境。在高校就真正创业成功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是可以培养一大批有创业意识的人。”据悉,目前各个高校也在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片沃土,加强了创业教育。“之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却是大势所趋。”广州某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