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学漫谈】四、消费,金矿的迷局
上节谈到三架马车之一的投资,今天就要谈谈拉动经济的另外一架马车,消费。时值两会之际,我们的专家迟先生说,如果消费能够有效释放,可保中国经济保持7%以上的增速至少10年。消费就像一个巨大的金矿,挖掘出来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贡献都不可估量。如果能够做到有序挖掘,换来的何止是10年快速的增长,金蛋有时候也能下金鸡,如此循环,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
中国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奇迹。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其中贫富差距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富”人即便是穿金戴银、餐餐鲍鱼对消费的拉动也是有限的,毕竟他们人数太少;而为数众多的“穷人”就是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体验消费的带来的快乐,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怎么办?各界观念不一。营销界的人士,他们研究的课题涉及消费能力、收入状况、消费愿望、消费场所、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消费KFS、消费支出结构、消费主流人群、消费者现在和潜在需求、销售技巧、服务理念、营销原理等等,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将目光盯着消费者的钱袋子,偶尔发明个信贷消费,目的也是掏空你未来的钱袋子。而真正的经济学家则不同,他们不大喜欢去研究这些细节,他们只关注消费能力,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解决的办法就是“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是,如果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只关注宏观而不考虑执行细节,也通常会犯错误。放开监管、激活市场,蛋糕的确能做大,可消费未必能有效释放出来。生产要素是要讲回报率的,显然相对而言,资本比劳动对回报的要求更贪婪。市场竞争的法则一贯是弱肉强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结果往往是资本吃完“增量”吃“存量”,普通大众的钱袋子未必能鼓起来,而膨胀的可能是通货。如果一味的强调增量而忽视分配,那么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拉动消费就只就能靠“石崇斗富”。如此而言,经济发展可持续吗?社会稳定可期待吗?
如果不把目光向提高普通大众的收入聚集,那么“中产阶级理论”就可能是一个陷阱。真正的经济学家从来都不会把合理分配割舍开,而独谈经济发展,独谈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改革,改陈革新嘛,进一步进一步,是向前进嘛。我们怎么能够照搬以往的理论,大踏步过河呢?还好我们的战略决策层有智慧、有魄力、有战略定性,以至于连人家都责怪中国的“改革”步伐太缓了。
如果消费话题能够放在经济理论整个系统中,放在经济建设整个过程中,放在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环境等大模式下去辩证思考、综合施治,那么我们一定会找出有效释放需求的办法,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可持续。与其想尽办法掏空钱袋子,不如千方百计让钱袋子鼓起来,永远都掏不空。

给普通大众更多的发展机会,给社会更多公平正义,给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给有效劳动这个生产要素更高的回报率,何愁大众的钱袋子鼓不起来,何愁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何尝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呢?何尝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呢?天下者是天下人的天下,领袖者天下人的精英,我们干嘛要围绕“过河问题”争论不休呢?
让大众的钱袋子都鼓起来,消费就成了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消费届时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刺激经济的手段,而是一种需求满足的幸福体验。消费带来的快感,何止是女人能懂,男人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