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白话版 2013足疗店铺之死(白话版)](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312967740296.jpeg)
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记得旧人哭。2013年度注定让人欲说还休,在足疗投资的浪潮中那些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大多不是后浪的推动,而是市场的自我洗牌。真正推动市场的不是“限制三公消费”,而是消费者习惯的不断变迁。一个“等”字让多少人望穿了双眼不得不停业转让;两个字“模式”让多少活着的店家无法操盘而更加迷茫。在资本市场的热钱还在不断注入的今天,足疗店铺已经开始面临更大的问题:跨界整合。
“变”字是2013的关键词。顾客在变,市场经济环境在变,可是很多店铺却依然在等待外部的回暖。很多店铺苦苦支撑了几年依然盼不到春天,固化的思维、强势的领导又如何谈改变?畏首畏尾不敢变,事情没做就先找出一大推理由来证明它不能成功,如何对得起实践出真知的箴言?至今很多人还是为了面子依然在坚守阵地,可是作为现金流的子弹供应早已不畅,没办法,为了更多人看他的眼神不得不坚持。表面风光、内心彷徨,赢了外衣,输了内心,又能坚持多久?
多股东的店铺凭借投资初期的豪气干云实现了人民币的账号统一,营业后却突然发现价值观不统一的尴尬。投资时盲目操作走弯路,总觉得自己在其他行业的成功可以复制到足疗,却没有真正搞好责、权、利的三分天下。醒来才发现无效资本拖累了企业深陷泥潭无法翻身,股东之间的相互猜忌与争吵加速了分崩离析,关业前的呐喊“撼天易,撼足疗难”更显壮士悲催无度。就这样朋友成了陌路,就这样又一个店铺不得不转让。
君不见,老品牌依然在吃着创业的老本,新品牌磨刀霍霍挑战旧秩序。无节制的冲卡赠现,日渐增高的技师保底,市场新老品牌的拼杀刺刀见红。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们其实都已在水中行走艰难。所有做的一切竞争拼杀都忽略了消费者的存在,从来没有顾及消费者的感受,更没有自己研究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新老品牌的交锋两败俱伤,赌的已经不是技术和服务,而是谁的银行款项最多。一个乱字折射出足疗保健行业混乱的源头恰恰是我们自己的不安全感,因为很多人喜欢从战胜对手中获得快感,很多人喜欢对手倒闭的自我满足。
很多店铺没有死在冲锋的道路上,而是薨于内讧中。店铺内部拉帮结派,为了一点小利益相互倾轧,以选择阶级斗争为乐,带领自己的所谓家乡子弟兵内斗,若无果则集体出走,全然不顾投资老板的感受。或自恃手握重兵与老板讨价还价,一次次挑战老板的忍耐力与自尊心,若无果则带领全部人马一夜消失,让老板捶胸顿足,实乃足疗行业恶贼!
我费尽千辛万苦爬上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这是很多足疗投资人2013的感慨。方向一旦错了,你越努力,离目标就越远。迷恋于多元化发展的繁荣,很多老板却走进了死胡同,不分析自身的资源能力,不研究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只看到银行折子上躺着的金元数量就决定扩张。即使你现在的繁荣,也抵不过关键时刻的一个错误决定,这就是市场。扩张之死是过程的快乐,结果的凄凉,是浮躁的心态问题。
十年的经验积累已经慢慢成为决策的障碍,反而是跨界者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总觉得学习没用,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落伍的管理又总在抱怨别人的不配合。总觉得自己可以却没发现早已被竞争者超越,于是带着醋意去到处传播市场竞争激烈。那个市场竞争不激烈?问题在于你要不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随着顾客不断移位不复回来,店铺就在老板和管理者的夜郎自大中慢性自杀。
模式大于规模,没有好的商业模式,规模越大,死得越快,这就是区域连锁品牌发展之殇。渗透越快越迷茫,扩张越急越慌张。殊不知连锁复制的核心已经从标准转化为人才,是三驾马车:店长、主管、技术老师,连锁的目的一定要营造一个区域消费的能量场,营造一种消费习惯而绝不是店铺的数量和利润增长。唯有能量场才会有消费的延续扩张,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消费制胜。商业模式的结果要么促进消费,要么引导消费,要么创造消费。跨界整合、网络营销、手机自媒体这些新鲜词汇已经不是口头的表演,真真切切杀入到足疗保健行业中来,等你醒了店也没了。
你看不到,你看不懂,你就是安乐死;你来不及,那就最痛苦,慢慢死去;唯有看得到,拿得起,放得下,才能驾驭2014年的足疗企业。看得到是预判趋势走向,拿得起是要战略与模式一色、系统与标准齐飞、培训与执行共舞。放得下就是要学会静心、学会放弃,学会做好基础下盘功夫。
醒了,你就不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