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若单单就“在家工作者”而言,SOHO并非是什么了不起的新观念,即使在台湾,它也早已行之有,如台湾在60、70年代所倡导的“家庭即工厂”经济政策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时期。而这种以最少的资金、最精简的设备及最有效率的人力所共同打拼出来的成果,便是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最傲人的代表作台湾经济奇迹。若把定义范围再拉广一点,以在传统办公室以外发生的谋生方式都叫SOHO的话,那就更没有什么了不起了!只不过在以前,这样的工作型态一般统称为“自由业”;后来流行一个比较专业的称呼“个人工作室”;在现今什么都讲究回归、复古的风潮,它又从洋人那儿传了回来,并加上了新时代的意义,同时冠上了最新的时髦称呼:苏活族(SOHO)或茧居族(Cocooning),指的是90年代的“居家工作者”,选择更弹性的工时或企业外包。虽是旧瓶,但里头装的却是新酒,且酒的种类推陈出新花样百出,究竟这股现在SOHO风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致可分为下列几项因素: 1.就业环境面:就如同二次工业革命般,电脑科技的一日千里,取代了大量的人力,造成了传统工作快速消失;而全球经济不景气,让许多大企业纷纷重整、改组与缩编人员,于是许多人纷纷自立门户,寻求职场生涯的另一片天空。然而可喜的是,正因为企业的改造、节省成本,相对的企业外包需求也日益增加,让这些自立门户的个人及小企业有了一线生机。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SOHO的演变](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151617041590.jpeg)
2.科技面: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科技虽是让传统工作快速消失的始作俑者,却也因此而产生出许多前所未见的新型态工作与服务项目。尤其拜科技进步神速之赐 ,高科技的电脑与通讯设备已算是名符其实的物美价廉,也是脱离企业、自立门户的SOHO族能够快速完成企业外包工作的重要利器。尤其INTERNET的兴起,更加速了这个族群的兴起。 3.人文面:在世人一片返璞归真的呼声中,不论男人、女人,都重新反思“工作”的意义,重新回归生活与家庭;不愿浪费时间在通勤等不必要的时间花费上。 在国外早期SOHO的定义,专门指的是所谓的“电子通勤族”或“信息通勤族”。也有人说,SOHO指的是善用通讯器材(以现今市场来说,尤其是指善用互联网的资源)、电脑资源,由3、5同好合组的小本经营企业;或干脆连办公室租金也省下,以家为工作室的个人企业。其相当类似于曾创造“台湾经济奇绩”的“客厅即工厂”--以“最少的资金”、“最精简的设备”(一张桌、一部电话、几台机器)及“最有效率的人员”(老板兼职员、兼业务、兼工友),24小时打拼创造出最大的利润。于是,许多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便纷纷未雨绸缪,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但坊间出版的相关杂志把算命师、摄影家、家教班导师、网页设计、平面设计、企画文案撰写人、编辑校对、翻译、家庭烘焙、传销业、保险业、计程车、跑单帮、配音员、保姆、救生员、投稿写书等等,都当成SOHO一族。但104人力银行行销企画部经理认为是“SOHO族应该是指一群很专业的人士,只接案子工作,不到公司上班,是自由的工作室,而且只有某些特定的职业能做SOHO族,并不是每种职业都能这样。” 通过104人力银行的人力仲介网页找寻客户接个案的,SOHO族约占了所有求职的10%,其中40%在做编写网页的工作,30%从事翻译,剩下的是做企画、写案。但真正的SOHO族不只做这三种工作,不过因为SOHO的名词因为网络创业而风行的,所以本组只针对网络创业的SOHO族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