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让我们手忙脚乱地进行了一次SOHO试验。有的人被猝不及防的幸福冲昏了头,有的人被无所适从的虚无感所笼罩而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在SOHO中也保持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表现出惊人的冷静或者说是冷漠。据报道,在最近的一次针对SOHO的调查显示,选择“非常适应,效率增高”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9.25%,有17.66%人选择了“按部就班,正常工作”,赞成SOHO的人群已经过半。
你SOHO了吗?
近日,记者为采访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副主任姜奇平,电话打到他家里,他说:“我正在开会。”记者最初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是在开网络视频会议。姜奇平向来思想前卫,在应用方面也堪称先锋。正是在他的推动下,评测中心这个“体制内”色彩较浓的组织,在所有员工在家隔离期间,紧急启动SOHO程序,该开会的开会,该工作的工作,一切照旧。
闪客是SOHO中的精灵。记者第一次见到闪客老蒋,他脸色苍白、弱不禁风,但是也许因为拥有一片“不羁的天空”,而具独特的灵动气质,他可以说是SOHO一族的代表。在最近一次太平洋电脑网举行的闪客作品赛上,可谓SOHOer 云集,他们作品中的机智幽默和想像力使人叹为观止。他们是最接近于SOHO本质的人,自由的生活、自由的状态、自由的创造力、自由的组织,自由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SOHO 一族。
因为非典,记者首先SOHO了,IT企业员工SOHO了,政府机构公务员SOHO了,甚至一些传统行业企业的员工也SOHO了,你SOHO了吗?
SOHO:一场游戏一场梦
目前,大多数的SOHO都只是公司的“战时策略”罢了。
思科公司素来有“运行在互联网上的企业”之称,思科公司对员工的办公时间和地点也采取的是灵活掌控的方式。平时,思科公司为所有员工都提供了宽带互联网接入和一个无线局域网,大约25%的员工都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在微软和HP公司的办公区内,员工携带着笔记本可以自由穿梭在这个办公点和那个办公点之间。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是没有完全将SOHO作为其员工主要的办公方式。
记者最近走访了许多远程监控产品供应商,他们的反映是市场状况非常好。航天科工周小姐解释说:“有的跨国企业老板由于SARS不能到中国来,但是对这边的生产和管理都很不放心,所以需要一个远程监控系统对公司办公室和工厂进行可视化的监控。”这多少让那些相信SOHO时代即将到来的人有点泄气。就管理者而言,SOHO意味着要对几十甚至几百名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员工进行管理,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另外,更深层的原因也许还在于观念的改变,比如,老板是否相信员工有足够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否相信团队的协作会不受影响?给了薪水却不能看到员工朝九晚五,难免让老板心里有点不踏实。
另外,SOHO在目前的技术实现上还远远不够。记者最近采访了国内大多数的主流远程办公产品提供商,从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远程办公产品都只是停留在视频会议阶段,更复杂的远程协同办公方面的产品还不成熟,开发深度还不够。厂商需要为移动办公、远程办公驳接、无间断商业运作及应用部署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而当前国内的SOHO产品市场与设备提供商的规模相对来说都很小,由于这个市场的成长相对缓慢,其应用的水平也显得比较低。但是,大多数的厂商都表示,SARS为他们的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
我们也许该以更现实的态度,把这次SOHO风潮当成一次短暂的野外生存训练,它可能在你完成训练时候留下几天的诸如腰酸背痛的生理上的影响,但是当外部环境恢复到从前,那些刚刚找到感觉的SOHO族的假期就要结束了,“Game is over”。是的,对于大多数的打卡族来说,SOHO还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
SOHO:回到未来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有一句惊世骇俗的箴言:“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总有那么一天,如同19世纪的现代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我们将完全从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中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非工作时间、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教育、更频繁的社会流动,这时候我们离SOHO近了一些。
总有那么一天,现存的社会结构提供给我们的安全感和生活的连续性都将不复存在,我们不再像现在这样循规蹈矩地生活,在组织之间患得患失,在动荡不安中凄凄惶惶。我们从既定的社会条件如阶级、阶层、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华,有更多施展自己特长的机会,更多与人合作的机会,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时候我们离SOHO 又近了一些。
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组织将是由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大家相互之间的沟通更少限制、更多自由、更多创意,更为平等,更少群体压力。那么,我们离SOHO 又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