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邦、吉林大药房等知名连锁药店齐聚于此。历经了中东医药超市的开业,吉林大药房“平价风暴”,闹市区的药品搏杀已日渐平静,然而战火却在农村乡镇之间悄然蔓延。 “一村一店”政策暖风劲吹 2003年9月23日长春市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信息网络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农民用药要安全、方便、快捷,并结合农村实际全面推进农村药监供应信息网,到2004年实现农村药店的“一村一店”。有了政府为连锁药店进入农村摇旗呐喊,各医药连锁店纷纷斥资扑向农村乡镇。 据吉林省多邦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经理刘佩军介绍,目前多邦已在省内开设的150家连锁药店中仅双阳区村级药店就达86家。高举“平价”大旗的吉林大药房也不甘示弱,在近期也开展了猛烈的“下乡”攻势,大有燎原之势。 农村医药市场不是“鸡肋” 为何原先被视为“鸡肋”的农村市场又被纳入药店连锁的视野呢? “谁占据了农村市场,谁就在未来有更大的主动权与发展空间。”刘佩军说。据了解,我省农村人口2000余万人,全省41个县(市)每年的医药品销售额达14亿元。药品连锁商自然不会对嘴边的肥肉视而不见。 除了农村药品的销售量出现增长趋势导致连锁药店向农村转向外,各连锁药店在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限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270万的长春市城区人口却拥有700多家药店。按国家2.5万人一个药店的标准,城区药店已经过于饱和,几次“价格风暴”也使药品经销的利润降到最低点,连锁药店于是更为迫切地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的巨大市场空间对连锁药店产生了强烈的诱惑。 乡村药店连锁步履维艰 如此广阔的农村市场让久在城市搏杀的药店连锁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然而,硝烟弥漫下的农村市场也未必都是胜利者的笑容。据多邦连锁店的一乡村店长说:“药店开业到现在仅仅维持正常的经营,并没有更多的盈利。” 为何如此被看好的农村市场,药店连锁经营起来却步履维艰呢?
![农村包围城市 城市包围农村 连锁药店“下乡”](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142513840301.jpeg)
“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某医药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有的地方对连锁药店进驻农村设置重重障碍,诸如‘捆绑式’,连锁药店经营不得影响本地药店的经营。” 另外,基层卫生站、乡村诊所仍是绝大多数农民的首选。这也分流了一部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