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1日抗生素限售令发布以来,北京金象、医保全新、嘉事堂等众多大型连锁药店纷纷运用可视电话、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在药店内开设了“电子处方”系统。两个月内通过这种“电子处方”放弃购买抗生素类药品而改买中药类药物的顾客达8000人次。但是这种“电子处方”能得到百姓认同吗?处方可信么?它是正规医生开出的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昨日来到西直门金象大药房和安定门医保全新大药房体验了一把“电子门诊”,着实感受到其中的便捷和到位的服务。
体验“电子处方”
记者来到西直门金象大药房,大厅左手区域是处方药柜台。柜台上放着一台可视电话,记者告诉店员要买一盒阿莫西林胶囊,店员说明属于抗生素,需医生开具处方才可购买。当记者表示没有处方时,店员告诉记者可以通过可视电话和药店后方诊所里的医生取得联系,现场开处方,随即就拨通了电话。电话拨通后只见可视电话屏幕左上角是记者的图像,右下角则是诊所大夫的图像,这样双方就可以像在医院里真正看病一样进行交流了。
记者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电话那方的医生,医生也询问了记者的过往病史,经过几分钟的交流,医生认为记者的病情并不用吃阿莫西林胶囊,并推荐选用中药类的止咳糖浆,并且嘱咐记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记者初次体验“电子问诊”就在大夫的严格把关中结束了。
据介绍,诊所医生会根据病人对病情的描述,能够确诊为一般病症的,才会开具处方,否则仍会劝说患者到医院接受更全面的诊疗;另外在开具处方时,如果有可以替代的非处方药,医生会建议患者服用非处方药,而在药量方面,则只会提供治病所需的最少用药量。该药师讲道,开出来的处方需要顾客、医生和药师三方签字才能最终出售抗生素类药物,缺少哪一方都不行。
电子处方让百姓弃购抗生素
据了解,自电子处方出现2个月以来,很多病人想购买处方药,但经过医师咨询后根据病症,劝其购买相似疗效的中药制剂或及时到医院就诊,仅金象大药房两个月内,经电子处方诊断而最后放弃购买抗菌药的约8000人次。
在医保全新安定门店,记者也看到了这样的处方系统。一位市民通过处方药柜台上可视电话直接与该店配套诊所的医生讲述自己腹泻的病情,屏幕里的医生问询了病情的时间及严重程度,以及有无过敏史,最后开出药方,并通过传真发至店内药师,通知柜台销售相应剂量的抗菌消炎药。医保全新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这套可视系统是自7月1日开始试用,其实是在小范围内通用的一个“电子处方系统”,目前只能在安定门店、王府井店和位于安定门的配套诊所之间通用。
药店:
电子处方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少了医生的“望闻问切”能看好病吗?开药方的医生到底是不是正规医院的医生呢?不少市民都对此抱有怀疑态度。有的市民说,来药店开电子药方买药就是图个方便,省得去医院又挂号又花钱的,要是真的有病了还是得去医院看病,药店的大夫恐怕看不了。
为此金象大药房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是经过政府审批的具有合法资格的正规医疗机构,我们的医生都是具备合法资质的注册医师,按照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给患者开具处方,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她同时不否认,诊所的医生通过视频对病人的病症、病史及参考其他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来看病,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医保全新的负责人也表示:电子处方只是一种过渡的手段,需要开具电子处方的病人,一般都是“清楚知道自己该吃什么药”的患者,而且这些药量一般都很小,安全性也较好;青霉素之类的药物决不会轻易卖给病人;一旦遇到急性病患者,药店首先会建议患者去医院看医生。
政府部门:药店行为有待论证
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自从“电子处方”业务出台以来,药监部门已对这项新业务进行过论证和调查。国家药监局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指出,“电子处方”目前仅处于探索阶段,与现行法规并不抵触,但能否大规模推广,还应作进一步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