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江湖》第一章之私募人物二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



职务:上海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出生年份:1963年

出身:草根、股评家

家乡:山东

风格:无风险套利

业绩:旗下中国境内基金BEAF(中文名“壁虎”)自2005年2月成立至2009年7月,实现了144.59%的总收益,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99%。同期瑞士信贷市场中性对冲基金指数的总收益为37.54%,平均年化收益率在7.34%。尽管BEAF的收益没有超过上证综指186.31%的总收益、26.33%的年收益,但2005年该基金在指数下跌20%的情况下却获得47.7%的赢利;在2007年“58226;30”暴跌中,收益率依然稳定维持在150%左右的高位;在2008年单边市场下跌的情况下,仅损失4.53%,体现出其中性投资稳定性。

|www.aihuau.com|24

履历:1984年刘宏在南开大学化学研究生班毕业后,担任了青岛海洋大学水产系的化学讲师。1989年,刘宏携家带口来到深圳,一边在公司里做着平凡的工作,一边在刚刚诞生的股市里开始了自己炒股和写股评生涯。经历了一段堪称辉煌的股评家时光之后,他深感这个行当“名声不好”,便急流勇退。1994年,他以50万元注册资金创立了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定了F10标准,成为中国数字化证券信息服务的先行者。1999年,刘宏在将公司做到1/3市场占有率后卖给了世纪金源,并来到上海。2000年,他成立上海润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此后,因看好创新的金融产品,刘宏于2003年8月成立上海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走上另类投资道路。

与驻扎在上海外滩两岸以及民生路的私募不同,刘宏的办公室在徐家汇的一座商务楼里,从公司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特立独行—这是优秀基金管理人的共性。

作为山东人的他性格有几分豪爽,声音很是洪亮,举手投足之间充满激情。他是个懂幽默的人,很喜欢自嘲,最喜爱的奖励是在南开大学校友聚会时,同学们赠送给他的“最大起大落奖”,他把这块奖牌放在办公室的书架上,几乎每个到他办公室的人都会一眼看到这块醒目的牌子。这块牌子旁边,还有一块奖牌—“最怕老婆奖”。他在给我发邮件时,还顺便发给我一份他所谓参加香港证监会从业资格考试之后表情丰富的照片,并且说可以原样刊出无妨。我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小动物刚出生时的大哭照片,刘宏取的标题是“啊!本人考试没通过!!郁闷啦!!!”,其习惯性自嘲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刘宏的办公室里,有两块很大的彩色屏幕,上面显示的是公司阳光私募“壁虎一号”的实时交易数据和各项指标。蓝色屏幕上几个数字最引人注目,分别显示了“壁虎一号”当天的总规模、成立以后的利润及收益率。

刘宏说,这是公司的IT部门为风险控制开发的远程监控终端,博弘所有的产品都会被纳入该系统的监控之下。作为CEO,他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实时了解公司交易部门对所有账户的交易操作,无论这些交易是发生在内地市场还是中国香港、新加坡乃至世界各地。

刘宏两鬓微微发白,尽管已40多岁,但举手投足之间激情不减。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08年6月底,当时,他正在会议室中的黑板前与一个高个子老外比画。原来在那时,他正在与欧洲合作伙伴讨论公司新近研发的离岸基金—很多私募最后选择去香港开设对冲基金,这是进军国际的一步棋子。

这个国内首批尝试数量化另类投资的私募,办公室虽然并不豪华光鲜,但极具特色与人性化。在采访过程中,我不时看到公司员工随意出入刘宏的办公室,公司网站上也摆满了他与员工们一起春游、秋游时拍下的照片。刘宏说,我喜欢跟我的同事们在一起,与他们共同讨论技术问题和公司发展规划等。刘宏毫不讳言在国内投身于对冲基金事业的苦楚,但他的梦想在进一步延续,那时,博弘踏入国际对冲基金行业的离岸基金即将成立,而且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立足中国市场的中性投资。

刘宏的经历的确有点大起大落。1989年,他放弃青岛海洋大学水产系化学讲师的职位,携家带口来到了憧憬已久的深圳。然而,现实的残酷直接给了他当头一击,因为就业岗位紧缺,他只好先做起了搬运工。他笑称自己是当时学历最高的搬运工。

后来,刘宏当过一段时间股评家。那时候,沪深证券交易所刚成立,投资者普遍缺乏经验,急需大量的市场信息和操作指导。刘宏在随后几年中很快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股评家之一。据刘宏自己说,当时他的文章几乎一字不改地全文刊登在《证券市场周刊》、《中国证券报》等主流财经媒体上。他说,就靠卖字糊口,一个月也能赚上5 000元。

然而,股评家这个行当很快就恶名昭著,刘宏选择了急流勇退。1994年,刘宏创立了国内第一家证券资讯服务商—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新德利”),注册资金50万元。

事实上,新德利的经营模式类似于国际著名财经资讯机构布隆伯格①,主要通过向证券公司及投资者提供及时的资讯服务而收取费用。他在这套系统中建立了现在炒股者们共知的F10行业标准。但这个行业很快因众多竞争者的涌入而变得利润微薄。信息服务的年费从5万元下降到1万元,最后到了3 000元的赔本价。

此时,刘宏开始将目光放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程序化自动交易系统的开发,摸索起了电子商务。不难发现,刘宏在很多地方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从国内第一代股民到证券资讯电子化的创始人,从最早的电子商务摸索到后来创建国内第一家市场中性对冲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这种程序化交易系统最常用的领域正是对冲套利市场。不过,在刘宏尝试开发程序交易系统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冲基金对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市场上还没有任何可以做对冲或套利交易的金融工具。而刘宏第一次接触到“对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当时,他在南开大学图书馆里看到的那本讲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的书,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冲”和“市场中性”,可以利用模型与技术谋求与市场涨跌无关的收益。

 《私募江湖》第一章之私募人物二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
他曾经试图开发出一个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中性投资工具。但这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无疑有些超前。面对现实,刘宏开发的第一套自动程序交易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买卖助手”:根据使用者的设定,在预定的价格区间进行自动买卖股票。他给这个系统取名为CAT(计算机辅助交易系统),有点借鉴当时流行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他自己表示,这个名称正好暗合当时流行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CAT在英文中也是猫的意思)。

在搞公司的时候,刘宏并没有放弃炒股,甚至还与几位朋友一起“联合坐庄”。由于当时股票供应量少,市场还不错,他们很容易就坐庄成功。尽管赚了钱,但刘宏在反省自己的炒股心态时,觉得很不愉快,始终有一种压力。尤其是2001年的那一次“爆仓”经历,更让他刻骨铭心。

当时,刘宏22元买进深方大。选择这只股票,是因为深方大当年声称正在开发一种能够改变半导体特性的新型材料,经过一番研究后,具有化学硕士背景的刘宏笃信该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必然轰动。他不仅把自己的钱都投了进去,还通过券商融资,透支了将近一倍的资金下注该股。

然而,新材料也抵挡不住2001年开始的漫漫熊市趋势,深方大股价一路下跌至11元左右。刘宏迫于无奈,只能斩仓出局。

尽管后来,深方大的新型材料开发出来了,轰轰烈烈的牛市也来临了,但刘宏再也没有碰过包括深方大在内的任何一只股票。

这些经历可谓坎坷,甚至惨烈,但他内心始终充满“优雅与浪漫”。尔后一段时间,他潜心在家读书,博弘的对冲基金理想就在此间诞生。

作为80级的大学生,他秉承着那一代人根深蒂固的科学主义理想,这可能也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中性投资的渊源。

那段时间,他想起了大学时看的那本介绍风险管理可以用对冲方法的书,又想起1991年自己在深圳下海时给别人讲授过的一门叫“金融期权”的课。这两件看似久远的事一下子让刘宏茅塞顿开—为什么不用金融衍生品或其他金融工具去对冲证券风险呢?套利策略交易与市场不相干,只赚取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差价,风险极小,这不是稳赚不赔的事么?

更关键的是,从那时起,他发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国机会”。他曾在2002年作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中国市场的原始、混乱,甚至乌烟瘴气已经走到了末路,市场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正常。这种变化的过程主要有两条发展主线,第一条变化线路会有创新的金融产品引进,包括结构性的产品、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之后的债券重新包装等。而另外一条变化的线路,则是交易机制会更加市场化与西方化。新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和一些创新产品出现,将伴随着其非常复杂怪异的赢利模式和交易策略,而新兴的中国市场又太投机,也太缺少专业人士,还有原始遗留问题诸如“黑帮文化”等,市场效率相对较低,并产生定价上的偏差,而市场效率低意味着套利机会多,套利机会多意味着套利收益会高。同样的投资理念,在西方成熟市场运用,其套利收益就要低一些,在国内则要高一些。这就是刘宏发现的“中国机会”。

经过2002年全年的筹备,2003年8月,一个由金融工程师和IT程序员群体构成的核心团队组建而成的上海博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诞生了,开始了本土套利对冲基金之路。博弘投资由此也成为国内第一家市场中性套利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完全依靠数量化交易模型和程序化自动交易进行证券投资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博弘投资的第一只套利基金BEAF自2005年2月上证ETF①指数推出后开始运作。从那时起,刘宏管理的私募基金就开始每年利用各种指数基金和一揽子股票进行交易,第一年就在上证ETF指数下跌20%的情况下获得47.7%的赢利。这只基金为他们创下不少辉煌,在深圳100ETF上市的第一天,他们用程序化交易系统进行套利交易,在2个小时内获利40%以上。公司资金管理规模最大时达到7.8亿元人民币。2005年、2006年、2007年3年收益分别达到48%、55%与28%,这些数字的绝对值相对2006年、2007年的两个牛市似乎并不令人兴奋,但就他们的投资业绩对应的Beta系数(Beta系数用来表征收益与市场的相关性)几乎为零而言,可以说十分不易。

可以说直到这时,刘宏才终于把他在20世纪80年代所接触到的“对冲风险”的理想,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所投入的程序交易系统融为一体,实现了从“猫”向“壁虎”的蜕变。

此时,他对“另类中国投资机会”的把握也越来越清晰。他的投资方式采用的是市场中性策略,其实就是建立的投资组合要能规避市场涨跌风险,依靠建立数学模型来获取利润的投资模式。换而言之,就是尽量降低投资组合与市场涨跌的相关性,使投资收益独立于市场的波动。而取得收益的关键,就是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品种,两个市场之间,根据两种可能出现偏差的价格,在偏差价格中间套利。

相比起炒股时的“惊心动魄”,如今管理着套利基金的刘宏更像一个深居简出的学者。由于博弘投资采取的是课题管理制度,他就带着他的研究团队做以赚钱为导向的研究,推算着各种数学模型,“这正是我当年理想中的研究生涯”。

目前,尽管国外市场品种丰富,但西方人大多是将其安排在金融业务资源整合中,真正埋头做研究的都是亚洲人,比如中国人、印度人,这也奠定了刘宏将这个事业做好的决心。

2008年3月底,公司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壁虎一号”推出,募集资金7 300多万元,自此正式走入阳光私募领域。同时,刘宏想到了做离岸基金。国内市场没有对冲工具,国外有,国内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国外有,立足中国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带来的无限机会,同时利用成熟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丰富产品,将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2008年8月博弘正式推出离岸海外基金,发行规模1亿美元左右,实现了其私募基金出海的第一步。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对冲基金行业,对于本土私募基金公司而言,应该是一种比较前瞻性的尝试。刘宏透露出这只离岸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先是成为HFA成员,再成为AIMA成员(HFA、AIMA均为伦敦知名基金协会),最后像西蒙斯等一流对冲基金那样,将自己盘子里的资产优质化。这只离岸基金主要还是以中国市场以及大中华地区的标的为主要交易对象,以买低卖高的套利交易和统计意义上赢利概率高的统计套利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中国这一新兴市场,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机会,这一定位,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具吸引力。

截至2008年年底,内地管理团队在境外发展私募基金的,约有10余家,但主要是做多/做空股票以及PE投资①,以数量化和市场中性对冲为特色的还几乎没有,显然,博弘的套利型对冲基金出海尝试再次走到了行业前列。

同派私募

就中性投资而言,具有相似风格的是上海博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徐大成。在近几年的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与中性投资有关的波涛的《系统交易方法》等3本书和范8226;撒普的《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其中系统交易方面的理念、原则和概念,对建立在中性投资理论基础上的市场波动特征的把握,让一些操盘手型的私募如获至宝。

就离岸基金而言,同样走在出海前列的还有柏坊资产、景林资产等。

就股评风格而言,相似的私募有润天华创赵笑云、创世纪资产叶荣添、山东智博周贵银等。

点评:睁开市场的眼睛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证券市场才刚刚开始萌芽。1984年的“小飞乐”,是诞生在新中国的第一只股票。私募还处在蒙昧的状态。这个时期,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因着各自不同的缘由,接触到证券,他们中不少人,此后成为私募的中坚力量。

随着沿海城市的开放,很多人开始涌向正在兴起的“鹏城”深圳,后来这些人都成为深圳第一批私募的雏形。其中包括清华团体—刘迅的“新同方系”,背井离乡的李驰等人。而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早在内地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几年,就已经接触香港股市,是为港股熟客。不过,另一路“民间股神”派系也悄然抬头,代表人物有林园、女私募李雅非等,但他们投机色彩偏浓,路线颇有些剑走偏锋。

那时候,已经可以从上海与深圳初期的股票发行情况看出这两个地方交易文化根本上的差别。深圳自改革开放后,受香港的金融市场发展影响较深,甚至有人断言自1978年起到1993年,深圳资本市场领跑上海15年。而此后,上海的发展速度与质量远远超过深圳,由此才正式展开圈内所谓的“土洋之争”。不过,深圳的市场化优势未减,这体现在之后阳光私募的“深圳模式”与“上海模式”的差异上。

在这个时期涌现而且至今仍生存着的私募,堪称中国证券历史上存活最久的私募代表,他们的经验与启示注定也是最经典与最传奇的。不管是从迈克8226;吴还是刘宏身上,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视野较为国际化,且都不太喜欢走阳光私募道路。刘宏甚至激进地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阳光信托也是不合法的,就好像自己用1 000万元作抵押,借了1亿元作高利贷,有违投资理念。他们都喜爱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投资理念,我们从迈克8226;吴身上看到了欧奈尔的踪影,从刘宏身上找到了中性投资大师西蒙斯的痕迹。

这个时期的投资风格难以定性,只是在这个历史时期,那些开化较早的投资者,获得了世人瞩目的先机,且这个先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看来都是一种难以取代的优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2563.html

更多阅读

异术 《金融异术》第一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一章拉尔夫·阿卡姆波拉(Ralph JAcampora)在从事技术分析时,你必须要学会兼收并蓄,因为你的方法总会有无效的时候,如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你就是在自取灭亡。在40年的从业实践中,拉尔夫·阿卡姆波拉始终在当代技

《私募江湖》第一章之私募人物一迈克•吴:中国“欧奈尔”

职务: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出生年份:1969年出身:海归 家乡:上海风格:趋势投资+心理分析业绩:迈克8226;吴曾无意间透露,如果每年做不到25%以上,就无法称之为专业的投资者。|www.aihuau.com|24履历:出身投资世家,1984年就购买了上海

新四大天王 《私募江湖》第一章之私募“四大天王”起步深圳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南北混杂。当时,一批又一批青年从全国五湖四海赶来沐浴改革春风。大老远地赶来后,第一个接触的事物就是股票,许多人也因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事业。1989年,一个个子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年轻人来到深圳,他的眼神里充

声明:《《私募江湖》第一章之私募人物二刘宏:中性投资尝螃蟹者》为网友爱情的标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