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贷电话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



不管如何,这场大捷还是一举奠定了中经开在证券市场的显赫地位。

“327”国债事件后,戴学民有了“一代枭雄”之称。江湖上传戴学民于1995年年底在北京机场遇到不明身份人的刺杀,由于他驼背,刀子刺来时他向前屈身而没被刺中要害,但还是伤及肝部。蹊跷的是,戴学民既未报案,也未住院,到医院草草包扎后,当天即乘航班离开北京。听闻戴学民在1997年前还和部分熟人电话联络过,1997年后一直下落不明。

一批机构与枭雄的倒下,换来了一个中国本土大私募的崛起—从“327”国债事件发迹的涌金系,堪称中经开炮制出的最成功的金融帝国,这是魏东一手兴建的王国。除此之外,中经开还炮制了几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大系:东欧系、金信系、汉龙系等。汉龙系的成长发展与“长虹转配股违规上市”获取暴利有关—那事距离“327”国债事件后不出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再次成为焦点。在此次事件中,中经开又故伎重演。

在这几个系中,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当属魏东掌门的涌金系。

魏东究竟什么时候真正下海,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可以考证的是,1994年上半年,时年27岁的魏东在北京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北京涌金财经顾问有限公司。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观点认为,魏东就是中经开的操盘手。众所周知,“327”国债事件的发生时间在1995年。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可能魏东在中经开的时候,就偷偷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但依然在中经开名正言顺地做操盘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魏东那时候已经下海,谁说中经开不能找个体制外的关系户做操盘手?或许,他本来就不是操盘手,只是受益于“327”国债事件的一个大户。不管什么是真相,“北京圈”一致判断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在上海大厦“捞”到的。

公开资料显示,魏东在1995年又相继成立了上海金钱豹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涌金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在公司资金实力壮大以后,即1996年前后,成立最早的金钱豹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涌金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又以1.8亿元注册湖南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湖南涌金后来成为涌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投资平台。此后,魏东长袖善舞,控股九芝堂与国金证券等,这个核心平台后来被人称做涌金系,他也成了朱派方式①坐庄的最后一支民间力量,人称“江湖最后一个大佬”。

|www.aihuau.com|43

200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指出,尽管市场对涌金系的运作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涌金系已经成为私募基金的某种典型。

与很多同期的私募一样,涌金系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本市场初期,主要通过政策性的“盲点套利”方式积累资金。“盲点套利”在业内主要是指利用市场的定价错误或者制度障碍来获得收益。在资本市场初期,股票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和制度的不完善,有些问题亟待解决。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各类盲点层出不穷,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当证券市场一项重大措施出台时,往往给“先行一步”的投资人带来大量的套利机会。但投资人若要准确把握住这些机会,不仅需要具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还要能看清整体局势,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拥有一定的信息渠道—这一点,也正是具有中央财经大学背景的魏东最具优势的地方。

事实证明,涌金系确实也在1995~2002年期间,每次都能巧妙掌握制度变迁的时机,屡屡斩获,主要包括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政策性的赚钱模式。

涌金系最快实现政策性收益的品种是转配股。

转配股本来是上市公司向原有股东配售新股筹资的行为,但在20世纪90年代,除了社会公众股东外,法人股东和国家股东往往放弃现金配股。1994年,国资委出台通知,国家股股东只能选择参与配股或转让配股权,转配股由此产生。

1994年6月,证监会发文规定,不安排国家股、法人股因送配股而增加的股份或配股权上市流通,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受让的转配股不能上市流通。因此,一些机构和自然人便积极受让国家股和法人股的配股权并获得配股。

然而,证监会担心几十亿元转配股上市可能会对股市发生冲击,1994年10月,又下发通知规定,转配股暂不上市流通。这让已经受让转配股的投资者大呼失策。

此后,大多数投资者看淡国家股和法人股转配股的价值。

很微妙的是,1999年12月底,涌金系以每股4.5元的价格协议受让兴业证券所持有的闽福发(000547)转配股股权600万股,成为闽福发的第二大股东。而那时候,对转配股能否流通仍然争论不休,政策仍不明朗,且这与前一个转配股方面的重要规定已相隔4年。

然而,离涌金的转配股动作后不到3个月的2000年3月13日,证监会发布了转配股分期分批上市的通知,安排转配股逐步流通。2000年4月18日,涌金持有的闽福发转配股获准上市流通。据推算,涌金至少在此役套现1.05亿元,年化收益率高达577.8%。

法人股上,魏东也瞅准了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法人股是否会上市流通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因此尽管有人称法人股将会是“最后一桶金”,但许多投资者仍然不敢轻举妄动。然而,涌金自1996年起,就频频出手大肆收购法人股。

涌金系先后收购了金荔股份、精密股份、哈慈股份、银河动力、中宝股份、四川湖山、康赛集团(后改名为天华股份)等公司的法人股。前3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先后退市,给涌金的投资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其他法人股投资为涌金赚取了不菲的收益。总体而言,涌金在法人股投资中获利超过1.5亿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00%。

2003年后,股改预期日渐明朗,上市公司法人股转让溢价整体上也水涨船高,此后投资法人股的成本也大大提高,股改后的获利水平相应降低。先期进入者如涌金系,基本都是以净资产价格收购上市公司法人股,自然是这场股改的最大赢家。

1999年,由于二级市场行情火暴,此前备受市场冷落的战略配售股顿时引发了投资者的兴趣。获得配售股份意味着在短暂的锁定期过后就可以获取一级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巨大差价。这一方式也成为当时私募基金获取无风险收益的主要渠道,相当数量的私募基金凭借战略配售实现了快速崛起。涌金系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机会。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 1999年11月到2001年3月,涌金通过这一方式参与了三九医药、首旅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IPO。根据这些公司战略投资者股份开始流通日的收盘价计算,两年时间内,涌金凭借战略配售获取了1.4亿元左右的利润。

之后,涌金系开始将下一个投资目标锁定在创业企业。1999年年底,涌金系在中关村高科技园成立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运作青岛软控与北京传媒的相关股权。

虽然创业板时隔10年才推出,但2004年深交所就获准设立中小企业板,也让一批获得创投支持的创业企业成功登陆。2006年10月18日,青岛软控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并创下了中小板新股上市的历史最高价26元。2004年12月22日,知金科技投资的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以2007年5月18日北青传媒8.85港币的收盘价计算,涌金系间接持股的市值约为2 934万港元。这些企业都让涌金系获得10倍以上的高回报。

涌金系敛财的第一阶段,即在1995~2002年,不停通过政策盲点和市场机会套利,这些“埋伏”性的投资,在日后相关新规出台并稳定之时火速兑现。2002年后,涌金系顺利转型为实业与金融结合的投资基金,走上新的征途。

虽说消息灵通是涌金财富暴增的一个因素,但魏东身上还具备了其他优势。

据魏东友人回忆,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认购新股的收益率很高,而调动资金能量大绝对收益就高。那时的新股发行方式是存单认购,即某地发一只新股,便指定当地一家(一般是地市级的)银行为代理点,欲购者将资金打入这家银行的专户,到截止时以专户中资金总量按户数等比例分配,谁有本事在短期内拆借到更多的资金,谁的收益就高。

魏东在这时期全力参与新股申购,他哥哥魏锋在银行工作—这也是一种优势,当然,他还具备另一项卓越的优势—他在申购长江流域一个小城市的新股时,弄清了进入这个城市的最便捷的方式是每周两班的船运,他便把两班船的船票悉数买下……这令他的中签比例大大提高。这足以说明魏东本身就具备相当聪明灵活的头脑,而信息优势令他如虎添翼。

 涌金贷电话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
魏东可能自己也没想到,他一手创建的涌金系对此后兴起的阳光私募将有很大影响,其中关联度最高的,要数云南国投与上海涌金投资这两股势力。这也是后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2544.html

更多阅读

《生命本能系统论》第三章——郭生白上 生命本能系统论

第三章 中医怎样认识疾病一.疾病是什么?疾病是生命过程中一个非常态的现象。中医认识疾病是在生命过程中认识的。  疾病有多少种?这是谁都说不清的问题。我们只能从以往的医学记载中了解我们的先辈发现过什么疾病、治疗过什么疾病

魔域传奇挑战第三章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君安证券传奇

就在第一起券商整合事件尘埃落定后不久,谁也没想到正如日中天的君安也卷入风暴中心。在君安MBO(管理者收购)东窗事发之前,谁都愿意相信,君安证券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美林或高盛这样的金融帝国。但是,事情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君安证券的总裁

涌金贷电话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

不管如何,这场大捷还是一举奠定了中经开在证券市场的显赫地位。“327”国债事件后,戴学民有了“一代枭雄”之称。江湖上传戴学民于1995年年底在北京机场遇到不明身份人的刺杀,由于他驼背,刀子刺来时他向前屈身而没被刺中要害,但还是伤及

声明:《涌金贷电话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为网友年糸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