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传奇挑战第三章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君安证券传奇



就在第一起券商整合事件尘埃落定后不久,谁也没想到正如日中天的君安也卷入风暴中心。在君安MBO(管理者收购)东窗事发之前,谁都愿意相信,君安证券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美林或高盛这样的金融帝国。但是,事情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君安证券的总裁张国庆自己也没有想到,君安证券会与国泰证券合并成国泰君安,与此同时申银证券与万国证券合并为申银万国,造就了中国证券历史上第一波券商行业的整合。让张国庆更没有想到的是,君安旧部居然有那么多人投身私募,且做得轰轰烈烈,成为一股神奇而强大的君安系力量。

张国庆,1956年出生,湖北人,20世纪70年代自部队复员之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分行系统,20世纪80年代从湖北分行办公室副主任的职位调任深圳分行,担任证券管理处处长。

1991年,张国庆时任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发行部处长。一天,他与几个朋友相约在深圳一家宾馆,开始满怀壮志地商讨一家新券商的诞生。在场的一共7人,他们中间真正懂金融的不多,主要的角色是出资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张国庆早先在部队服役,与军队企业关系密切,最为信任的人脉也在那里。

1992年8月,张国庆与几个朋友合资成立君安证券。尽管注册资本号称5 000万元,但实际到账的钱一半都不到,甚至还有内部人士透露,其实才只凑了几十万元。不过,出资方是包括军队企业在内的5家国有企业。这家军队企业叫合能集团,是君安股东中唯一有军方背景的公司。国泰和君安合并后,合能的股东位置由慧能集团替代。但军方资产的注资为君安证券的背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1992年盛夏,经友人推荐,张国庆第一次见到了同是湖北人、年仅24岁的杨骏。那时,他就认定,这个年轻人将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www.aihuau.com|43

据张国庆回忆,“(杨骏)最打动我的,就是他极富感染力的笑。当他望着你时,那是整个眼睛在笑,在放光,像天使般,童真而无邪……”

1989年,杨骏获得大连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来到深圳招商局投资公司做投资和企业分析。一年后,他转到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先任总经理廖熙文的秘书,不久转做发行。当时毕业没多久的他,很快就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据说,当时特区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人员只有3个人。而深圳证券市场早年1/3的新股发行由特区证券公司承销。生逢其时,杨骏几乎包办了特区证券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的编制。1991年7月,深圳开设B股市场,作为深圳唯一证券公司发行部的负责人,杨骏负责所发行B股的所有发行、交易乃至清算。这段时间,他也接触了最早一批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投资者。这或许就是此后为什么在B股不被市场重视的时候,他几度敢于大手笔投资B股的因缘所在。

在很多人眼中,张国庆有种北方人的爽直劲儿,喜爱呼朋唤友,为人比较强势。而杨骏性格温和、踏实上进。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君安开山鼻祖在日后公司发展中互为补充,被认为是“天作之合”。

杨骏加盟君安证券后,先后主管证券发行承销、资产管理、经纪和证券研究业务。很快,“1/3的招股说明书都出自君安”。

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间,君安曾为100多家企业承担A股、B股上市及配股业务,筹资总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君安在国内下辖60多家证券营业部,其交易量一直居深圳证券交易第一、二位,居上海证券交易所前6名之列,其国债交易量也居全国前10名。

但显然,这些无法满足君安的野心。

张国庆与杨骏很快勾画了一张几年之后看来都充满了远见的君安金融帝国蓝图。君安布置下的每颗棋子都指向这个宏伟的目标,在每个领域的目标都是国际第一的公司,梦想是超越他们。君安成立没几年,就设立投行业务,目标直指美林;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目标直指高盛;设立风险投资,直指KKR①;设立研究所,直指野村②;而投资入主申华实业更是为了缔造中国版的伯克希尔8226;哈撒韦③。很快,君安就从最早的证券发行部,转变成由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部、风险投资、研究所、控股公司五足鼎立的金融帝国。

君安收购申华实业是券商首次以合法的途径控制上市公司。这起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申华事变”,让君安从中“坐收渔翁之利”,而这原本完全是一场公司内讧导致的风波。

上海“老八股”之一申华股份的创始人、董事长霍建国,在1996年10月23日被通知公司已被广州三新公司收购5%的股份之时,才知道申华的常务副董事长李伟荣与几名董事一起,瞒着他暗中向三新公司伸出了“引狼入室”之手,之后他们更是强烈推选大股东三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明园担任申华的董事长。

霍建国不想坐以待毙,他给君安副总杨骏打了电话,表示欢迎君安长期入主申华公司。杨骏自觉机不可失,于是开始在二级市场大举收购申华股票,很快持股比例就大幅超过了三新。最终,君安以占申华总股本的15.19%,成为第一大股东。霍建国继续担任董事长。

幸运的是当年的君安,成功利用公司危机控制了一家上市公司。而杨骏、康晓阳、石波、肖华等人更是尝到了资本市场运作的魅力与甜头。事后康晓阳担任申华总经理,后来成为知名私募的石波与肖华分别担任副总。

君安证券成立的上百人的研究所,成为很多君安人的共同记忆。该研究所由杨骏一手创办,每年7 000万元的预算在业内亦属罕见。研究所为当时股市盛行的技术之风,树立了另一种楷模,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杨骏认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究。他制订了庞大的内部培训计划,公司员工被分批送到海外培训,并计划招聘留学生人才。1996年以来,君安安排其中层以上经理人员轮流脱产培训英语,并陆续派至华尔街金融机构实习进修。

进军海外也是君安时代末期的一着猛棋。1998年年初,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摇摇欲坠之时,杨骏前往韩国。其时,韩国第四大证券公司东西证券刚刚宣布破产,“当时1亿美元便可收购”,这是君安希望收购的目标。杨骏看重的是东西证券在全球都有办事处和席位,通过收购,君安可一跃成为国际投资银行。当时君安还有意并购一家犹太人百年前创办的位于纽约的小型投资银行。

很明显,当时君安的目标是建立一家国际化的投资银行,在中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时,有实力与海外投资银行同场竞技。原君安的员工透露,杨骏十分勤勉,他从1994、1995年就开始看巴菲特、索罗斯的英文版著作,博览外国资本运作经验的书籍,这为君安的未来奠定了理论基础。

然而,这些超越时代的构想并未能实现,但敢于设想这些国际收购行动本身,清晰地勾勒出君安当年大胆无忌的作风。但在中国,资本项目管制就是最现实的禁锢。

尽管当时君安是国内最具创新意识的券商,风头一时无两,但在发展初期,君安野蛮激进的风格一直为人所争议,尤其是在恣意妄为地操纵股价上。

毕竟处在利益核心地带的君安,注定会受到同时期券商恶炒之风的影响,势力不断扩张的君安无法再做到明哲保身。

其实君安成立后不到两年,就遭遇了1994年开始的几年大熊市,这让君安一度亏损高达20亿元。君安的暴富时期则主要集中在1996年至1997年的大牛市中。

在1996年年初,中国股市已经走熊3年,许多股票已跌到极点。那年春节过后,股市连连跳空高开,宏观政策也利好不断。1996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4月1日起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4月1日,国务院批示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加油打气的还有两个交易所之间的较劲。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宣布,欢迎异地券商在沪开办营业部。上海还推出上证30指数(后改名为上证成份指数)。在沪市的挤压下,深圳推出30家绩优公司与之相抗衡。此后,深沪大盘全线飘红,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两个领头羊更是雄赳赳气昂昂,深发展从6元起步,到12月12日达到20.5元,四川长虹从7元开练,12月上旬涨到27.45元。

不过,不管是1994年10月的厦海发事件①,还是1996年深发展的爆炒,或是长虹的拔地而起及资产重组行情,甚至是1997年非法为广深公路公司炒股,君安几乎都是幕后主角。

尽管1996年年底张国庆担任着君安证券董事长兼总经理,但自营部的主管是杨骏,以及时任杨骏副手的康晓阳。他们让君安在牛市期间频频得手,尤其在长虹一战中大获全胜,攫取了超过40亿元真金白银的进项,君安也一度执市场之牛耳。

1996年,杨骏倾君安所有,重仓买入深发展。杨骏曾对采访他的《财经》杂志记者表示:“原因无他,只是发现深发展1997年每股利润 1元,股价最低时低至6元,PE不到10倍,更了解到它高速成长,隐藏了很多利润。”深发展成为1996年证券市场行情牛市启动后最大的牛股之一,此役过后,君安自营资金规模从数亿元飞涨至数十亿元。期间,杨骏还成功投资过黔轮胎以及B股市场。

从1996年10月起,中央连续发布“十二道金牌”①,规定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十二道金牌”中还有一个:1996年12月16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从即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而恰在当天,《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日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结果当天绝大部分股票跌在了跌停板上。

1996年12月,君安沽空上百亿元证券组合。成功逃顶后,君安投资组合只剩40亿元B股,此外全为现金。成功逃顶第3天,《人民日报》社论出台,市场见顶大跌。10年后,杨骏对《财经》记者坚称当时未获任何内幕消息,完全是个人判断,“连北京的资金都没有跑,我哪来的消息”。

据公开资料显示,君安到1997年年底的总资产达175亿元,利润7.1亿元,当时在国内均名列第一。此时之君安可谓如日中天,业界甚至将中国股市的这段时期称为“君安时代”,而张国庆亦被尊为“君安之父”。

1998年1月,张国庆辞去总经理职务仅担任董事长,杨骏随之被提拔为君安总裁,可谓是少年得志。不过,此举被后人看做是君安管理层为MBO计划所布下的必要步骤。

然而,这一年也成为一贯以超乎现实速度前进的君安的“倾覆之年”。张国庆、杨骏等人筹划经年的曲线MBO计划以失败告终。一封举报信指控君安内部人“非法转移收入”以收购君安。中纪委、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联合介入,张国庆、杨骏等人被停职并接受调查;随后,君安在监管部门主持下完成了与国泰证券的强行合并。而君安积累的部分巨额财富也挽救了国泰证券这家摇摇欲坠、处于财务危机的二流券商。

多年以后,提起君安,圈内人觉得君安的步子快了一点,可能推后几年,事情就不会如此,反而成为竞相歌颂的英雄也未可知。然而,习惯于“敢为天下先”的君安,当时怎么会不随着历史大浪蠢蠢欲动呢?从历史眼光看,君安的发展已经到了股份制改革千钧一发的“破冰”时刻。只怪造物弄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安这次也恰恰消亡在令其崛起的“敢为”上。或许,确实,脚步还是快了点。

附:君安系谱(部分)

私募系 券商系 公募系 研究系

保银投资

王强 国泰君安总裁

陈耿 富国基金总经理

窦玉明 和君创业董事长

王明夫

重阳投资

裘国根 国泰君安财务总监

王大立  富国基金投资总监 陈戈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天马资产

康晓阳 长城证券总裁

叶烨 海富通副总裁

陈洪 

尚雅资产

石波 国海证券总裁

齐国旗 宝盈基金副总经理

田真庸 

尚诚资产

肖华 联合证券高管

陈希太(音) 嘉实基金经理

邵健 

鹰格投资?

王晓松 华安证券高管

盛群 博时基金经理

邓晓峰 

   (续)

私募系 券商系 公募系 研究系

东方港湾

但斌?钟兆民  中信证券国际CEO

殷可 博时基金经理

邹志新 

创新投资

伍朝阳  博时基金经理?

陈杰明 

柘弓投资

陶然峰  博时基金经理

刘小山 

三羊投资

林少立  易方达基金经理

马骏 

  华夏基金香港总经理

陈海勇  

  长城基金

杨一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2543.html

更多阅读

《笑傲江湖》向问天,天王老子阿谁边 老子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第二十七回“三战”一章中写道:武当掌门冲虚道人走上两步,说道:“素闻向左使人称‘天王老子’,实有惊天动地的能耐。……”  向问天这名字本来取得就好,绰号又是“天王老子”,读来一股豪气直冲脑门。但向问天为什么人称“天

魔域传奇挑战第三章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君安证券传奇

就在第一起券商整合事件尘埃落定后不久,谁也没想到正如日中天的君安也卷入风暴中心。在君安MBO(管理者收购)东窗事发之前,谁都愿意相信,君安证券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美林或高盛这样的金融帝国。但是,事情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君安证券的总裁

涌金贷电话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

不管如何,这场大捷还是一举奠定了中经开在证券市场的显赫地位。“327”国债事件后,戴学民有了“一代枭雄”之称。江湖上传戴学民于1995年年底在北京机场遇到不明身份人的刺杀,由于他驼背,刀子刺来时他向前屈身而没被刺中要害,但还是伤及

声明:《魔域传奇挑战第三章 《私募江湖》第三章之君安证券传奇》为网友向日葵的执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