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市场,商家必争。然而,近期一些城市卖场开业、关门的新闻,却令人深思。
在南京,开业仅2年的鼓楼“乐客多”大卖场无奈歇业,刚满周岁的多家“7 1”便利店也集中关门。
在盐城,苏果超市新开的大卖场火爆异常,开业当天零售额高达172.8万元,创下了全国大卖场同日销售罕见纪录。受此鼓舞,“苏果”春节前将在苏、皖一些中小城市再开8家大卖场。无独有偶,全国个人电脑十强企业南京福中集团也透露,由于在无锡、马鞍山等中等城市开设连锁3C卖场大获成功,春节前将在靖江、如皋和安徽芜湖、滁州再开4家卖场。
同为新兴业态,大城市南京与中小城市卖场为何命运迥异?
如果静态地分析,南京是大城市,市民支出能力强,市场容量极大,是商家扩张的理想城市。但是,由于近年各类卖场遍地开花,竞争充分,生意越来越难做。以超市为例,目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大鳄,“百佳”、“金润发”、“好又多”等区域性劲敌竞相涌入,加上强大的本土巨头“苏果”飞速落子,卖场已遍布大街小巷,投资者风险无时不在,“新帅联”、“华榕”、“新国道”、“利德龙”、“诺玛特”等超市纷纷倒闭就是佐证。
在南京,家电、3C卖场竞争态势同样如此。无论在“商战漩涡”新街口,还是在IT精英云集的珠江路,多家卖场同处一圈的“盛景”随处可见,结果是,“大家生意都不如以前好做”,有的卖场被迫关门或转向。
相反,二、三线城市以及一些县城表面上看,经济不够发达、消费能力有限、商业前景不如大城市。不过,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些城市竞争尚不充分,竞争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空间反而较大。特别是对于较早进入这些城市的经营者来说,一方面,可以优先选择称心如意的卖场店址,这是关乎超市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可以抢得市场先机,锁定消费者,筑起“市场壁垒”。
据福中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公司的3C连锁卖场11月登陆马鞍山市,出样的国内外名牌电脑、通讯、数码、电子产品上百种,型号上千种,而且所有产品一律享受“福中3 3”(前3年包换,后3年保修)优质服务,卖场一开即轰动全城。营业一个月,该卖场已抢得电脑产品60%的市场份额,与合作伙伴移动公司一道赢得了80%的手机零售市场。
“苏果”、“福中”新卖场的火爆势头,只从产出的一头表明了二、三线城市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投入分析,“舍大求小”的差异更加明显。以苏果超市开设1万平方米的卖场为例,在南京年租金约800万元,设备及装修投入1200万元,铺底商品资金1000万元,首期必要的投入至少3000万元,这些还不包括运营成本和人工开支;而在二、三线城市开一样大的店,三项费用分别为300万元、800万元和1000万元,合计2100万元就够了,这种费用在县城则更低。“福中”的3C卖场投入产出在不同城市差异也非常明显。以同样开设600至800平方米卖场为例,在南京房租、广告、人工、货物等费用投入约需600万元,而靖江新开的卖场仅需二三百万元,预计每年销售额约300万元,与南京相当。不同的是,在中小城市,往往一两个卖场就能锁定绝大多数消费者,这还不包括通过直接获取的各地政府采购大订单。
近二三年来,市场专家不停地忠告一心想在南京挖“金娃娃”的卖场投资者,与其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大城市“肉搏”,不如以退求进,放眼二、三线城市甚至消费能力不弱的县城,以较低的竞争成本赢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初,包括洋品牌在内的南京市多家企业都曾放出豪言称,“年内再开二三家大卖场”,时至年底,除“苏果”仍按原计划不断开店外,没有一家企业在南京如期实现扩张计划。相反,“苏果”、“麦德龙”等企业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沿沪宁线、沿江、苏北及安徽等周边地区外埠卖场的开店速度,并且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福中集团也宣布,用3至5年时间,在全国再开200家3C连锁卖场,而且主攻目标就是二、三线城市和县城。市场人士认为,这些企业的理性投资行为,既可避免恶性竞争,又可开发有效市场,不能不说是一种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