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李书福的地方,就有新闻。
就在上周,李书福及其吉利又再次成为汽车业乃至国内新闻业的焦点。
上半周,有媒体称,李书福坦言,目前吉利负债超过100亿元。这引发了汽车业对李书福及吉利的财务状况的热议。
而到了上周五,国内新闻业乃至央视都同时广泛报道了一条振奋汽车业的新闻,当然也与吉利及其李书福有关。这就是:吉利汽车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
这家公司的名 字叫DSI,DSI是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的缩写。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自动变速器专业公司,是全球仅有的两家独立于汽车整车企业之外的自动变速器公司之一,占地面积300000m2,工厂面积36000 m2;研究院面积3000m2。该公司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经验,具有年产18万台自动变速器的生产能力。至此,吉利站上了自动变速器核心领域的“珠峰”。而这一以技术为核心的收购,也正是国家所看重并重点支持的海外收购行为。
李书福当然也出席了这一备受中国汽车业乃至世界汽车业注目的签约仪式。
一周两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从备受质疑到镁光灯下的明星,李书福及其吉利可谓短短数日历经了冰火两重天。
事实上,这过去的一周更代表了吉利乃至自主品牌在中国的舆论生存状况:从冰点到炽点,不断轮回。
过去一周只是一个缩影。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应该习以为常了。
对于吉利财务状况的质疑,这似乎是外界对企业运作的不甚了解。众所周知,美国“三大”尤其是老大通用深陷破产漩涡,不在于其产品、市场等方面,而在于资金流的问题。资金流在金融危机之下,已经成为企业的命根子。
企业负债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资金流能否流动。正所谓,流水不腐。资金流一旦动起来,生产与市场就能“舞动”起来。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银行信贷来带动资金流的“舞动”。按照商业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安全边际之下,最大限度利用银行信贷,对企业长远发展越有利。
吉利国内基地四面开花、海外收购捷报传来,这些都再次印证了李书福及其吉利发展正在处于二次创业的高速阶段。而银行信贷的全力支持,为资金流注入了源源活力,这也说明负债100亿并不是问题。
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二次创业”的吉利今后该怎么走出一条通途?
也许,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将是新吉利“亮剑”的最佳时机。
据了解,在金融风暴之下,不少企业不论是跨国集团还是本土企业都不同程度收缩了上海车展的规模,但吉利似乎逆流而上,扩大了展位。同时吉利上海车展有22款全新车型亮相,包括全球鹰,帝豪和上海英伦三大品牌。电动车,家用轿车,皮卡,MPV,SUV,其中21款车都已基本定型,并将陆续量产,其中有五款全新车型将在年内上市,另有中国龙,EK1电动车也将在年内上市。
上海车展这个世界汽车业新舞台能否引发吉利的“蝶变”呢?这是吉利二次创新的一次大阅兵,也是李书福在舆论上能否走出在冰点与炽点间轮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