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 上市仍无时间表 泰康笃定价值转型



      近日一则有关泰康人寿将定在年内于H股上市的消息,让筹备多年的泰康上市之旅似乎看到新的转机。

  不过,泰康人寿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泰康人寿关于上市准备事宜没有可披露的信息。对于泰康人寿何时上市,该负责人称“目前没有上市时间表”。

  从2007年泰康董事长陈东升首次对外表示上市至今已近7个年头,期间几乎年年都会有关于泰康上市的进展消息传出,结果也都以不了了之收场。

  在此期间,泰康迎来了业务迅速扩展期,同时也面临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及行业不断变化所带来的转型压力。

  “关于上市我不便多说,但泰康从2011年底提出要坚定价值转型以来,一直在练内功以为上市做准备,未来上市的估值还是得看公司的价值创造。”泰康一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筹备上市近7年

  “自去年起寿险业已有缓慢复苏迹象,且险企的投资收益正稳步提升,市场对行业前景整体判断持续看好。”

  不为上市而上市,这是陈东升对于泰康上市的态度,或许正是这种稳健心态让泰康在7年时间里错过了几次此前看好的时机。

  2004年陈东升曾对外表态,称公司的最佳上市时机是盈利能力达到8亿元到10亿元,为此公司还要苦干3年。

  据泰康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6月底泰康人寿总资产规模已超1000亿元,利润突破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而当年沪深股市从2000多点直冲6000多点,资本市场异常火热。但紧接着金融危机的席卷让陈东升看好的2008年上市时机第一次受阻。

  随后陈东升表示,2008年及2009年均不会是上市年。期间泰康不断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提高实际偿付能力,截至2009年底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达到208%,远高于监管要求的150%。

  2010年6月,陈东升又在公开场合公布了泰康的上市时间表,称或将于3年内上市。次年7月份的高盛入主被部分业内人士看作是泰康上市提速的催化剂,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盛的入主正是泰康“不差钱”的表现,鉴于泰康此前良好的业绩表现,高盛或许会等泰康业绩再好些才令其上市,以获得更高额的回报。

  如今回顾泰康筹备上市历程,2011年对泰康可算是具有分水岭的一年。大环境方面,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开始承压,保险业的投资年化收益率仅为3.6%,跑输当年5.4%的CPI,导致一波退保潮出现;监管层方面,保监会和银监会开始联手整治银保渠道乱象,这对当年颇倚重银保渠道的泰康人寿来说影响不小。

  就在2011年泰康人寿十五周年庆典上,陈东升将泰康的上市时间改口为力争在三年内实现A+H股上市,时间表一再推后。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与泰康一直争夺第四排位的新华保险在这一年成为国内首家以A+H股方式成功上市的险企。而2014年正是陈东升宣布三年内上市“约定”将满的时间节点。

  较近一次再传泰康上市的消息是在2012年2月,保监会批准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和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退出泰康人寿,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泰康在为满足《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中的上市要求而做准备,其股权结构较复杂及员工股权激励机制不符合规定也一度是拖累其上市的两大障碍。

  尽管泰康并没有给出上市的官方确认信息,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保险股估值一直被低估,如果选择在今年上市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点。

  “目前四大险企在A股及新华保险在H股的估值被显著低估,自去年起寿险业已有缓慢复苏迹象,且险企的投资收益正稳步提升,对行业前景整体判断持续看好,对于上市时机判断可以根据开门红的情况再判断下半年的趋势。”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道。

  “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寿险行业开局不错,相关数据显示业务都在恢复之中。”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潘洪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寿险业销售环境有所改善,对于泰康人寿IPO也是利好。

  2014 年1 月,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产险、寿险均实现高增长。总体看,寿险保费更出现超高速增长,为近年来单月增速最高值,且主要由银保渠道带动。其中,新华人寿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30.47%。

  业绩承压亟待缓解

  发展高端养老社区产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需求量支持,这或将成泰康上市募集资金后的主要投向之一。

  按照2011年陈东升的三年战略规划,泰康人寿在实现A+H上市的同时,还要实现寿险排名进入市场前四。陈东升定调的泰康是以人寿保险为核心,拥有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养老社区和健康保险等全产业链寿险服务的全国性大型保险公司。

  在国内寿险行业泰康一直稳居第五名,前四大都是上市公司。如果不抓紧上市,发展各项业务,与前四家公司的差距或越来越大。

  业内人士预计,发展高端养老社区产业是泰康上市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之一。而将坚持专业化经营,全力以赴深耕寿险产业链,特别是将人寿保险与养老产业进行创新“嫁接”,致力做该领域的领导者,也是陈东升的愿景。

  2012年,泰康人寿变革机制,主动进行价值转型,并以首创的养老商业模式成功落地为标志,实现了寿险产业链的延伸和集团业务架构的拓展。作为中国保险业首家获得养老社区投资试点企业,泰康在业内首家推出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

  而要开发建设高端养老社区,需要有雄厚的资金需求量支持。

  2月17日,泰康养老社区正式落户三亚海棠湾。这是泰康继北京、上海、广州布局之后,拿下的第四块养老社区用地。

  据悉,三亚养老社区项目占地230亩,总投资7.59亿元,未来可容纳约1000名客户休闲疗养。“7.59亿元:1000名,这还仅仅是拿地的钱。以此推算,泰庚主导的养老商业模式需要大量资金。”上海某券商研究员分析,“与股东增资或发次级债相比,上市融资显然资金成本最划算。”

  2012年12月,泰康人寿完成面向公司现有股东的40亿元增资计划。这次增资一方面是支持包括养老社区在内的各项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大改善了其偿付能力。

  根据泰康发布的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2年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7%、155%和183%,超过保监会150%的监管要求。

  而寿险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大型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平安寿险、新华人寿、太保寿险、国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80%、193%、211%、236%。今年以来,为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多家保险公司提出次级债或增资方案并获批。2月20日中国财险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110亿人民币次级债,期限为10年。此前获得保监会批准的保险公司有:2月19日,太保产险发行不超过40亿元,10年期的次级债;1月14日,平安人寿发行不超过80亿元,10年期次级债;1月13日,长城人寿发行不超过1.53亿元,10年期次级债。

 笃定 上市仍无时间表 泰康笃定价值转型
  在养老地区做得风生水起的泰康,在整个寿险行业经历低谷期间未能独善其身。

  虽然泰康一直未放松对任何一个渠道的拓展,除传统渠道外,电销、网销等新渠道无论从成立时间还是发展速度而言都在业内排在前列,但2011年银保渠道保费下降,2012年总保费收入下降给泰康的转型增加了几分难度。

  据泰康年报披露,2010年其保费收入为654.6亿元,其中个险保费收入157.4亿元,占比24%,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81.8亿元,占比约74%;2011年保费收入为679.4亿元,个险渠道保费收入178亿元,占比26%,同比增长13%,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61.4亿元,占比68%,同比下降4.2%。

  在寿险业低潮期的2012年,泰康保费收入为615.8亿元,同比下跌9.4%,相比一直以来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且银保渠道亦占比较大的新华保险,当年实现保费收入977.2亿元,微增3.1%,差距逐步拉开。

  “因为过去银保渠道占比较大,转型的过程就没那么容易,市场的培育和修正也需要一段时间,这两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的下滑是在预期中的,2013年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仍有所减少,现在正在改善银保渠道产品结构,会坚定地走价值转型的道路。”上述泰康高管表示。

  据悉,2012年泰康在期缴业务首年及续期保费分别收入为104.3亿元和299亿元,占比66%,超过趸缴业务保费收入212.4亿元,占比34%,而2010年及2011年趸缴业务的收入均高于期缴业务收入,可见转型成果正在慢慢显现。

  陈东升在2012年的一次年中会议上提出其三大发展愿望,一是3~5年个险出成效,见成果;二是10年内成就养老社区第一品牌;三是15年后建成全球化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银保渠道的衰微加上这两三年都是满期给付年,再加上退保率的高企,泰康的资金流的确不太宽裕,除此之外,它的养老社区、网销保险两大块还都在砸钱阶段,上市对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缓解资金压力。”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强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148.html

更多阅读

泰康人寿财富尊赢计划2013年财富人生E款 泰康人寿卓越财富2007

一、财富尊赢计划举例案例1:0岁存钱最好方案,财富尊赢计划张先生在深圳中海油工作,孩子刚刚出生,想给小孩子从小开始存一笔钱,能为他以后的生活提前做好铺垫。根据这个情况给张先生设计泰康人寿最新产品财富尊赢计划(财富人生E款分红型,由

声明:《笃定 上市仍无时间表 泰康笃定价值转型》为网友阴气太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