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街头随处可见欢迎某某影星的横幅,湿漉漉的空气里还飘着金华酥饼的干菜香,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影视城的秦皇宫、度假村、清明上河图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个渐渐被世人瞩目的江南小镇因为影视而成名镇,而横店寒门学子郭广昌一跃成为上海滩上一富豪的传奇,又为这个名镇罩上了一圈新的光环。
吴老师没法找他谈话
清明节这天,70多岁的吴加清老人在东阳市区的家门前悠闲地锄着花草,他还不知道,19年前的得意门生郭广昌,此时正在万里之外的陕西黄帝陵,以“民间主祭人”的身份,祭奠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帝。
吴加清是郭在东阳中学念高中时的班主任,老人从教一身,桃李满天下,但他对1985年毕业的郭广昌记忆尤其深刻。当记者赴东阳向他了解郭求学的情况时,吴老师娓娓而道,如数家珍:
“我当班主任,主要关心学生两件事,一是身体,一是看他们有没有加班加点。三年当中,郭广昌基本上没有违规的地方,我都没机会找他谈话。每天的早锻炼,他都跟在我后面跑,没缺席,没掉队,没偷懒。我知道他经常去图书馆,大量学习课堂外的知识,但这也没错啊!而且他学习也很努力,每次考试都在前几位,而且很稳。”
“不过,你说这个学生很听话吧,他倒也不是那种你讲到哪他就做到哪的学生,他很有主见,不盲从。当时班上经常搞活动,我会让学生写个活动总结或感想什么的。其他学生的总结都交上来了,唯独郭广昌的没有。他觉得这没必要总结,也没什么可总结的,与其说大话套话,还不如一言不发。这我也不生气,我还是尊重他个人想法的。”
理科生报了哲学系
正如吴加清老师所说,郭广昌很有主见。初中毕业时,郭再三思量后,不顾父亲的反对,决定放弃金华师范学校,转读东阳中学。临了,他跟父亲立下军令状:“我凭自己的努力,一定要考上大学。”
有意思的是,3年后,念理科的郭广昌竟然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没多少文化的郭父、郭母可能不清楚儿子这次的决定,要不然他们又要着急了。可吴老师是清楚的:“我当时也觉得郭广昌志愿填得不妥,可我没叫他改报,我对他很信任,我没干涉他,只是感到有点可惜,这个学生本可去清华、上海交大读个工科或理科学位的。”
“后来,他给我写信,说自己在大学里除了学哲学,还读了很多力学、数学的书,他不仅想读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生,还想功物理学的博士学位,他说虽然自己并不一定能成功,但进取心绝不会消退。”
吴老师为学生的远大抱负和志向感动了,他不知道,郭广昌同学有太多的理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出人头地。
郭父的手残了
郭出生于东阳横店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人多地少的东阳那个时候就盛产建筑大军,郭父就是当时横店集体工程队中的一名建筑工人,经常随大队人马去外地务工。有一次,工程队接到一个爆破任务,不知为何,炸药和导火线老是接不到一块,郭父被派去查探故障,他发现原来炸药雷管已生锈。他正想着法子,不料炸药起了作用,郭父来不及跑远,右手炸伤,落了个残疾,再也不能去建筑工地揽活了。后来,郭父被安排到村里一个集体企业当门卫,每月领取15元的工资。自此,郭家经济非常拮据。
此时的郭广昌才14岁,正在念小学,他两个姐姐也不过20岁,在生产队挣不了几个公分。“我父亲原是因公负伤,但生产对也不顾实际情况,年底还是催着我们交公积金,当时我们很穷,实在是交不起啊!”郭广昌大姐回忆起多年前的艰辛,还是热泪盈眶,“我母亲就对广昌说,你一定要争气,我们是穷苦人家,你要好好读书,争取有出息。”
家里人不让他干活
20多年前的横店没有影视城,此时横店人的日子是清苦的。这里农民的儿子想离开农村,只有两条途径:读书,或者去做建筑工人。家境清寒的郭广昌选择了读书,而且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在吴加清老师的印象里,郭广昌在东阳中学的3年中很少回家。就连长长的暑假,他也经常泡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书。其实,郭广昌是不能回家。
农村学生的暑假要挨一个农忙,郭广昌倒是很想回家帮忙的,就是帮母亲煮一锅饭也好。可是,姐姐和母亲都不要他干活,只要他好好读书。而且,郭家离东阳中学有20公里路,他回一趟家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第二天还要麻烦姐姐用自行车载他回学校。郭广昌发现,他回到家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还要分家人的心,但他又不忍看着父母、姐姐劳作,自己一个人悠闲。矛盾的少年郭广昌只好回到东中图书馆,只是觉得自己欠家人的债更重了,烙在心头的亲人嘱托更深了。
每星期问候老父老母
1993年,事业起步不久的郭广昌已有能力让父母过上好点的生活了,他在横店买了块地皮,建起一栋5层高的楼房,当了半辈子泥水匠的郭父,年轻时四处替人建房,这次终于住进了儿子为自己建的楼房。
“广昌原本想接父母去上海住的,他搞房地产,房子也多,可是我父母亲习惯不了上海的生活。但广昌是很孝顺的,虽然工作很忙,可他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来问候父母,电话那头总是‘老娘’、‘老爸’这么称呼,非常亲切。”
现在,郭广昌给两个姐姐都盖了新房,还给二姐家买了辆出租车,让大姐收了生意摊子,从15里外的吴宁镇搬来跟父母住在一起,专职照顾。郭还主动承担了大姐两个小孩的学业费用。
记者在横店采访时,远近的村民都能清楚地告诉你哪间房子是郭家的,就连横店街头踩三轮车的外地小伙也一点不模糊。郭广昌在横店的知名度丝毫不减徐文荣。郭大姐说,“弟弟没有忘了根,他说他一定会回报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