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品牌竞争力
近期,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程远一行走进位于杭州的吉利控股集团总部,并分别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总裁和董事局副主席杨健以及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三位高管进行了高端对话。就"新吉利"的成功转型和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吉利能够独善其身,且始终以一个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共同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程远一行还参观了吉利在宁波全新投入的“帝豪”品牌车型的生产线和“自由舰”生产线,以及位于临海的“吉利研究院”和“熊猫”车型生产线。图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程远在《会客厅》现场。
程远: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程远会客厅》,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李书福先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名业界精英,在短短一个月里面我们是第二次会话了,李总你好。
李书福:你好。
程远: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李书福:大家好。
李书福的第二个预言:合资公司仅是一种过渡 最终必定是跨国公司和中国自主品牌的直接竞争的局面
程远:这场金融危机给很多跨国公司在本土以巨大打击,有的甚至是摧毁性的,你觉得这对于他们将来在中国的战略将会发生什么影响?咱们自主品牌在定位、战略方面有什么优势?要做什么调整?
李书福:他们天天在想怎么样能够超过50%,最好是投资企业,他们国家不允许,即使本土不允许,他们也希望把合资企业规模做大,这些是肯定的。作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中国市场放大这样一个机遇,尽量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最终肯定是民营企业和跨国投资企业正面交战。我始终认为与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不会有什么碰触,这是经济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市场,还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这些现象在中国还能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从长远来讲,我不认为这样。
程远:你认为合资公司是一种过渡,最后是跨国公司和中国自主品牌直接的,面对面的竞争?
李书福:对。
程远:这是你的第二个预言,就像你预言通用要破破产一样,合资公司必然走向这样一个路线。
你刚才说到跨国公司的战略,一个是突破50%的生命线,就是死线,也就是说它想独资,至少是控股。第二个就是把规模做大。第二点现在看的非常清楚,上海大众把南汽收购了,把它落后的产品桑塔纳放到市场上去,又从一汽手上买掉了成都汽车厂,又把它另一个落后产品给截了,把旧的产品放到成都汽车厂,这样它的规模一下子就膨胀起来,这样的模式非常明显,但是我觉得这和金融危机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他们还是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