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的合资案,把德力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直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仍不能理解这一举措。但是,德力西完美演绎了从“德力西国际化”到“国际化德力西”转变,证明了当初胡成中的选择是正确的。
理性谋求捷径
要想缩小这种差距,我们就要采用一些借力发展的办法。
记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胡成中:经过几年探索,我们的国际化战略虽已取得不少成效,但现阶段我们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自1995年以来,德力西在出口额上一直处于全国同行第一的位置,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按照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力和财力,一时很难见到成效,就像他们开车,我们步行一样,差距会越来越大。要想缩小这种差距,我们就要采用一些借力发展的办法,实施竞合战略,既合作又竞争,以合作打造更强的竞争力。
记者:成效如何?
胡成中:效果比预想的好得多。合资一年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利润、上缴税收也明显增长。通过合资合作,借助施耐德电气的全球网络,我们的电气产品直接销往国际市场。
记者: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留下了哪些脚印?
胡成中:2001年起,我们先后与日本公司合资建立了上海河村电器有限公司,在美国成立了世纪德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德国建立德兰电器有限公司,引进当地优秀人才进行科研开发。
此外,我们还在香港成立了贸易公司,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总代理,在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我们已成为商务部的重点出口品牌和全国最大的低压电气出口基地。
坚持就是胜利
做生意要先讲信誉,不讲信誉就是给自己过河拆桥!
记者:经营的诀窍是什么?
胡成中:其实很简单,做生意要先讲信誉,不讲信誉就是给自己过河拆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商品短缺的时代,产品需求量大,很多私营企业和个体作坊一味追求产品数量,而忽视了产品质量,有的人见有利可,干脆进行假冒。我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电器行业的。那时我们的企业命名为“求精”,当大部分电器厂家成为政府整治对象时,坚持质量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我们则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
没有当时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德力西!没有坚持,昔日的家庭小作坊就不会成为国家大型工业企业,总资产达70多亿元,综合实力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
记者:企业不但在国际这个“手背”市场建功立业,在作为“手心”的国内市场同样阔步前进。
胡成中:是的。1999年,我们挺进上海,实施产业升级,兼并杭州西子公司,把产品线延伸到了电度表;2003年,进军大西北,控股新疆旅客运输公司等国有公司;2004年,公司与另外三家民营强企联合组建了德美奥翔投资有限公司,在十多个城市兴建光彩市场,进军商贸物流业。近年,我们又涉足了交通运输、再生资源、环保工程、能源矿业、PE等领域。企业形成了多元化发展。
走自己的路
我们应该给长大的“孩子”做一件更大的衣服。
记者:有人质疑德力西这样发展是机会主义,您如何评价?
胡成中:单纯依靠区域精密的产业分工和劳动力成本,我们的确是壮大了,但由于市场容量的限制,发展受到制约。德力西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们应该给长大的“孩子”做一件更大的衣服。法国施耐德公司非常专一,仅做低压电器;而西门子公司是多元化发展,其产值比施耐德大多了。尽管在低压电器上施耐德占优,但就整个规模而言其远不如西门子。
记者:选择这样的企业发展模式压力会不会越来越重?
胡成中:远见者常常是孤独的。我走的路不见得大家都会理解。当然追求多元化发展也是有底线的。没有把风险锁定的项目我们不做,对德力西主业有影响的项目不做,原则上还是要保主业。我们把50%的时间精力放在了电器主业上,剩下的50%顾着其它多元化产业。
记者:企业的发展蓝图您做了怎样的规划?
胡成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机会取胜”的时代已经被“战略制胜”所取代。我所要管理的只有三件事,一是管大笔资金,二是管高级经理人,三是管战略。未来的德力西将是一家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卓越企业。我们会努力做到德力西这个名字所要求的目标,即德报人类、力创未来、赶超西方。
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zoom‘).style.fontSize=size+‘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