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中国汽车产业来日方长



闻名不如见面。

  早就听说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喜欢讲实力,果然,每讲到关键处,这位国内企业家中的“常青树”,都会摆着手强调:“要有实力!”

  每逢企业庆典活动从不邀请重要领导人参加的鲁冠球,2009年还要首破先例,将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万向电动汽车生产线的奠基仪式。

  鲁冠球说,万向电动汽车项目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万向10年前埋下的种子,现在终于可以破土而出。

  要靠创新缩短差距

  《中国经营报》:金融危机是否影响到了万向?你们有什么应对举措?你怎么看待这次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鲁冠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订单一度下降得特别厉害。这时最关键的是考验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还好万向的汽车零部件有上万个品种,新投产的产品非常受欢迎。现在,国家启动了汽车下乡的扶持政策,受惠于此,我们都在加班加点生产。

  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一定是世界第一,生产量也必将成为世界第一。原先我估计我国改造公交车需要5年,消费者自己购买新能源车则需要10年,但在国家扶持政策推动下,时间大大提前了,公交系统和公众都可以通过按揭来购车,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就大大下降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企业出发的时间并不晚。

  《中国经营报》:世界汽车业的大格局会有哪些变化趋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车企和全球领先车企的差距是否在缩小?现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鲁冠球:世界汽车的大格局不会变。也许哪个国家的销量多少和排名会有所变化,但在一些重要技术的研发、生产和管理、销售等环节,西方汽车企业都有很多经验和积累,中国车企和西方车企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要缩小这种差距,关键是创新。2002年,万向参与了国家863计划。我们没有想到新能源汽车这么快就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市场竞争中的各种条件都在变,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谁能想得到呢?我们现在不要吹牛,要老老实实学习,好好提高自己,总有进步,我们就总有未来美好的一天。

  产业是根基 金融是手段

  《中国经营报》:万向10年前就开始研发电动汽车,但现在还没有拿到牌照。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是否希望当年收购湘火炬的时候出价更高一些?

  鲁冠球:1999年万向就开始为电动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储备团队,但成本降不下来,所以迟迟无法大规模面市。现在,国家政策下来了,电动汽车的销量不会是一两倍的增长,而是爆发式增长,万向不一定要自己建厂生产整车,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和水平,更多还是零部件供应,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联合,由我们来运营管理品牌。当年(收购火炬时)我们的实力不够。企业参与竞争,关键在于自己的素质,不要去抱怨垄断,竞争对企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有实力。不要怨天尤人,踏踏实实干,老老实实走,功到自然成。有本事你就可以上月球、下海洋,都不要去管,一切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中国经营报》:万向旗下的业务日趋多元化,从最初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到现在涉足金融、保险、农业,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实业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

 鲁冠球:中国汽车产业来日方长

  鲁冠球:今后不管多少年,汽车零部件都是万向的主业。因为我们是从这里起家的,无论什么时候,汽车零部件都是必需品。当然,实业一定要跟金融结合起来,才能把实业搞得更大。目前,万向的汽车零部件销售额约在190亿元左右,而万向财务公司则主要是控制资本的流量,降低资本成本,金融不怎么赢利。

  《中国经营报》:万向涉足众多与主业汽车零部件供应不相关的农业、渔业、石油等,是否意味着汽车零部件的业务增长空间有限,还是利润较薄?

  鲁冠球:早呢早呢。1000亿元、2000亿元,都不是顶,仅仅是个开始,后面的路肯定会更长。汽车零部件产业其实牵涉到方方面面,万向节不仅是汽车要用,飞机也要用,轮船也要用。至于零部件行业是否是微利行业,要看比较的标准是什么,所有的比较标准都是相对的。

  “事业就是我的生命”

  《中国经营报》:万向的多元化样板企业是否可以与GE(美国通用)相比?

  鲁冠球:万向没有模式,你们也不要断章取义理解我的意思。万向需要一年一年来,我需要时间,5年,10年,农业、矿业、石油、种子等等,只要是满足用户需求,不对社会有害,我们有实力,就可以去做。譬如,零排放、无噪声的汽车,一定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中国经营报》:你40年屹立不倒,在国内企业家中享有“常青树”之誉,秘诀是什么?怎么看待企业家精神?

  鲁冠球:所谓“常青树”,其实都算不得;只有我死了以后,企业仍然兴旺发达,那才是真的“常青树”。什么是常青?不死就是常青。现在随时都有风险,2008年压力太大了,开始都加班加点,后来放假,产业很不稳定,起起伏伏很正常。万向40年来的运营经验归结起来就是4句话: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营,国际化运作。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越来越成熟了,能经得起考验了,毕竟搞事业是为了快乐,而非赚钱。

  企业家精神有两个字,一个是韧,一个是闯。企业家精神要由时间来磨炼,在网络、金融等虚拟经济的大背景下,因为企业家们层次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受教育不同,所以无法统一去比较不同背景的企业家。但有一条,现在的资本市场冒出来很多企业家,但真正长寿的,是搞实业的。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国经营报》:小鲁总(鲁冠球之子鲁伟鼎)已经管理万向很多年,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鲁冠球:我不会退休,事业就是我的生命。对万向来说,接班人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一套成系列的机制,有很多,包括企业文化氛围;而在万向,很多人都有股份,他们都是企业未来的财富。

  鲁冠球:万向是合理多元化

  “在多元化问题上,归根到底,看你到底有多大实力,如果资本实力不够,就不要去开发。万向现在业务的多元化,在于我们原来做好了,就去开发新的业务。俗话说,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有先播种、培育,将来才可能有收获。无论电动汽车,还是玉米种植,甚至是万向在新疆吐鲁番建的硝酸钠化肥厂、万向的通联支付,都是我们埋下的种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1080.html

更多阅读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中国商业界“常青树”企业家

改革开放只有30年,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创业史却有47年。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所经历的风雨正是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缩影。   “铁匠铺”39年变身“跨国公司”   1962年,那年鲁冠球只有17岁,他创办了一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

万向集团鲁冠球:走出去100%投资回报只是开始

《中国经营报》: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谈到要支持企业“走出去”。此前,有报道称,万向集团有意收购美国的零部件生产商德尔福旗下部分资产,以及福特汽车的零部件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鲁

鲁冠球: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比较优势

每年的全国“两会”,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都是引人注目的人物。从小小的汽车万向节,做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龙头老大,总资产超过100亿元,这个发展过程本身就具有传奇性;而多次跨国收购国际化公司,发展成为一家跨行业、跨地域的国际

声明:《鲁冠球:中国汽车产业来日方长》为网友独听寒山夜半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