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鹏 策略投资方法论 梁信军的投资“方法论”



  从收购分众,到投资养猪,复星到底想做什么?

  梁信军并非哲学科班出身,也许是受到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影响,这位复星的副董事长兼CEO首先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引导我们去廓清这个疑问的。“第一,长期不会变的东西是什么,从中可以导致出怎样的逻辑?第二,形势变了,顺势而为,要变化哪些东西?第三,不同阶段企业资源禀赋不一样,思想认识会不同,怎样来做选择?”顺着这个逻辑,复星一切投资,还是有章可循的。

  即使时下对经济复苏与否的质疑声不断,梁信军反复强调他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内需市场启动的信心——看对宏观趋态、看对时点,是做投资决策的第一要义。“2008年国内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7%,而今年1-5月实际增长15.8%”,在梁信军看来,即便是这0.1个百分点都预示着某些积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未来行业投资价值判断实在很重要,“因为真正的投资,是要在市场大兴起之前进入”,看对未来中国5-15年走向,是决胜未来之首要。

  采访中,梁信军对各种宏观经济数据和信贷数据基本是随口拈来,倒背如流,这些平素看似不相干的数据,经他解读之后,都变成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投资判断参数,每个数据背后,都有值得被挖掘的投资价值,

  经历过几轮宏观调控以及经济危机之后,复星渐渐变得更成熟。在谈到投资配置的时候,梁信军反复强调,既要配置熊市资产,又要准备收购价值低估的牛市资产。比如,分众传媒既是熊市资产,也是价值低估的资产,“我们并没有一个特别的媒体方面的策略,目前的情况我们会首先考虑快速消费品以及为快速消费品服务的行业,包括营销网络、传媒,只要行业中领先的,团队是看好的,价格也很合适,符合我们大势判断的逻辑。”

  在这些“大道理”之外,梁信军认为,投资的判断可以简单回归于“常人的逻辑”,而这些逻辑事实上也构成了复星投资的底线。比如“赢钱的逻辑”:“一般的投资者借出去钱都期待11%-12%的回报率,还得是有担保或质押的,如果做投资的收益连稳当借贷的收益都没有,那还去投什么资呢?这就是控制PE在8倍左右的道理”;另外还有“输钱的逻辑”,“何种程度的亏损不会让你发疯?这就是PB在2以内的原因”。

  问:当下各界都在对宏观数据有更密切的关注,您觉得宏观因素多大程度上影响投资判断?

  梁信军:投资的问题,第一是要踩准趋势。宏观决定了投资时机。宏观是要看的,宏观不看真的会有问题。比如巴菲特,2007年7月后他把中石油卖掉,很多人后来争议巴菲特卖错了,因为石油价格一路涨到一百四十几。但到08年3月份再看,真的很英明。如果没有他牛市卖中石油赚的那三十几亿美金,他就没有在一年后的熊市不增加负债去投GE那30亿美金。

  所以做投资,第一个是要看宏观,宏观不看你把握不了大尺度的机遇。宏观就是时机嘛;第一要买对时机;第二是买对行业。

  问:在你看来,近期的信号有哪些?可能会对做投资判断带来哪些参考?

  梁信军:中国其实真正大的变化是内需在起来,外需的问题没有根本性的改观,1-5月份国内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8%,去年全年实际增长是15.7%,然后结构的变化也很重要,村镇一级增长幅度要超过15.8%。

  数据之外,还有两个东西要看,一个是汽车,现在居然还要排队等车,这个不可思议啊,仅仅是便宜几千块钱,还是因为别的原因?第二是房产,房产销售是井喷啊,1到5月份面积同比增长超过25%,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5%,数据都看得清楚房价涨了不少。

  内需的实际增长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从消费者行为的微观角度看,中国消费者决定买还是不买,不仅取决于当期收入和预期收入,还取决于储蓄,中国储蓄如此之大,以至于你不能忽视这个重要甚至是主要因素;宏观角度看,现在外需出口型正转往内需导向型,这从中国的人口模型角度来说是成立的、有坚定支撑的。

  相信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会超过GDP,对于你选择行业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既然未来若干年中及以后,内需的增长很大可能会超过外需的增长,那么投跟内需关联的行业是比较保险的。

  另外我觉得这次通缩转通胀可能会比较快,这个意思不是下个月就会发生,而是说,如果到了那个节点,过程变化可能很快,不会给一个很大的缓冲时期,因为全球范围实在积累了太多的流动性了。这点也是要提前看到的。

  问:从投资角度来看,现在资产价格上涨这么快,可能超出很多人的预料,尤其是6月份。复星是不是也错过了一些投资机会?

  梁信军:投资不能都看着涨的那部分,还要看很多没涨的在哪里。比如说中国在海外的资产,香港股票涨了,新加坡股票没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估值总体比境内上市的便宜,不仅新加坡的,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也很便宜啊;再看行业,石油涨了,房地产涨了,看看钢铁、铁矿呢,看看镍、钼、铅、锌呢,很便宜啊。目前为止,很多行业产品价格还是低于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的,比如铁矿,中国近一半的铁矿吨矿平均成本应该超过460元,但近段时期的价格就430元。

  问:既然要根据市场整个趋势,来调配现金与产权的比重,怎么比别人看得更早些呢?

  梁信军:经过这次金融危机,可能对所有做企业的人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终于知道一个行业如果下行的话,可以下行到多深,地狱不止有36层,原来还有地下室的。比如说,BDI海运指数,可以从11000点跌到830点,以前根本不可想象。

  那有什么经验可以吸取呢?你的产品结构、资产的结构分布,真是需要考虑有一部分能受益于熊市,还有一部分能受益于牛市的。比如同样是房地产,酒店资产跟住宅本质上是牛市资产,涨的时候两块都涨的,什么样的房地产是熊市资产呢?租给超市或者农贸集市的商业地产,就是熊市资产。要根据熊牛市发生不同的概率,来进行配置。

 凌鹏 策略投资方法论 梁信军的投资“方法论”

  变与不变逻辑

  对宏观的研判,必然要细化到中观的具体产业上,然后再寻找产业中的领先或潜力公司进行投资。在稳住“不变”的价值判断轴的同时,灵活进退,优化配置投资。

  问: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这么大,复星集团本身会做出哪些战略调整?

  梁信军:在中国做投资不应只是投机主义、实用主义,要找到一段时间内不会变的东西。我认为在5-10年内,有四个趋势不会变,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投资行为。

  第一,未来5-10年内,中国是全世界范围有形商品的主要制造国,全世界未来资源的增量需求的主要市场会在中国,要去判断世界上哪些资源企业有未来、市值能上升,那就得要看企业的资源到达中国用户的成本是不是很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有未来,才值得投资。反过来,在中国,就要投资跟国外资源到达中国用户的成本比较还有竞争力的资源企业。

  第二,中国还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因为发展最快,钱的利用效率就是最高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是先行指标,经济好的时候,会比实体经济还要好,如果你同意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那么中国金融板块的收益和成长会比其他国家快很多。

  第三,中国各个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的,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整合,这样的话,预测行业第一强、第二强企业未来的增长,不能只看它的内涵增长率,还要再加上外延并购的增长率。也就是如果你已经做到第一、第二,加上并购因素将来完全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是指数增长的,而其他企业是算数增长,因此完全可以给行业的强势企业以强势溢价,用强势溢价来看问题,很多行业领导者的价格即使现在看,还是便宜的。

  第四,中国的内需市场的增速会超过GDP增速,GDP要维持6%-8%增长的的话,相当长时期内需会大大超过这个数,所以投跟内需关联的行业是比较保险的。

  问:那么,在这次金融危机下,复星觉得“变”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会怎么去左右你们的决策?

  梁信军:首先,金融危机之后,确实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增长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会增长还是大幅衰退?我们对用户需求没有以往那么有信心了。

  其次,我们从1992年开始到现在,经历过多次宏观调控,以往一般就五六个月或者长点十七八个月就过去了,然后慢慢复苏,这次没有人敢下断言,所以复苏时间还说不准。

  再次,原来认为有基准的东西现在脱离基准了,比如说大宗商品,原来总是围绕着一个价位上下波动,比如10%-20%,现在波动幅度是50%-70%,大宗商品波幅以及走向,目前仍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当前危机下的行动,首先要多方面融资,企业要不遗余力地融资,重点取得中长期融资,最好是5年以上,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活跃的、合理成本的中长期债券市场,如果年利率是6%左右的话,还债期内只要有一次通货膨胀,实际利率就等于0了;第二,要配置熊市资产;第三个收购价值低估的牛市资产,现在海外上市的很多中国企业都是被低估的。

  问: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并购计划?

  梁信军:如我之前所提及,做投资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自身的资源禀赋,充分用好手头的筹码。比如复星,我们把投资品种想得很多,可以投资现金,投资工业产权,投资股票,也就是可流动的产权,任何时候都找得到机会,但什么时点用哪种方式为主,以及这三种投资品如何配置,又是要有策略的。

  比如2007年,工业产权非常贵,未上市的公司作价很高,就应该卖掉工业产权换现钱,因为那时候现金不值钱嘛。2004-2007两年,复星一共融了230多亿的现金,本质就是卖产权的行为。今年上半年情况倒过来,现金很贵,股权很便宜,那就应该卖现金买股权。

  企业应该在这三个资产当中寻求平衡,多大比例的非上市的产业股权,多少已经上市的流通性的股权,多少现金头寸。以往我们倾向于简单把自己看做一个生产企业,现金只留足够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多一块闲钱我都觉得是浪费,这是不对的,要把资金也看作一种投资品。

  问:复星在PE、PB等投资指标上有你们自律的原则,比如PB一般不超过2,PE一般在7-8之间,那你们不觉得错过很多机会吗?

  梁信军:投资者分三类:有些人有天分,能看相、能预见未来,他可以投VC;第二种人,能看得清楚别人掏钱的欲望,即便公司基本上不挣钱,但他知道上市之后会有人用天价去买,他能预见别人兜里钱的踊跃程度,这两项我们都不行。比如即使谷歌在上市之前,我也不敢买,觉得价格怎么这么高?但有人敢买。我们就懂常规的东西,复星做投资比较平和,既不消极,也不上火。

  进退之道

  “变轻”、“对冲”、“换牌”是复星2008年提出的战略调整策略之一,梁信军表示,除了考虑退出一些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和行业,调整投资品类的比重之外,对金融保险领域的机会也相当看好。

  问:复星今年提出了“有进有退”,“退”是怎么考虑的呢?

  梁信军:第一,看企业有没有成长。复星投资企业愿意看他五年八年的,我们关注企业的增长潜力,如果靠团队和我们的努力,企业增长潜力很难再有提升了,这个时候就到了可以考虑退的时候了;第二,看有没有可替代的企业投资机会,卖企业仅仅为一大把现金,没有意义;第三,看价格的回报率。这些要综合考虑,比如国药控股,回报率高,企业还在高速发展,如果现在有人出高价我也不想卖,为什么?上市前出价再高也不会高到哪去,考虑到作为行业强势、龙头企业的未来更高的成长,现在怎么卖都是不划算的。

  问:复星所感兴趣的“熊市资产”,又是哪些?

  梁信军:熊市资产,通常的特征是跟个人基本需求关联度高的产品。中国的个人需求分成五类,一是奢侈性需求,靠品牌竞争,我估计3-5年后会很好;二是耐用消费品,危机中不一定会有高的增长;三是生活必需品;四类痛苦消费品,指的是医药医疗、子女的学历教育;五类体验消费品,体验是靠自己的感受,比如图书音像、网络、游戏、社区、视频娱乐等。这几类就是抵抗熊市的资产,在熊市必须配置一些熊市的资产,万一熊市很长时间,企业不仅要活得下去,还要能保持基本收益。

  问:那么,在这个大逻辑下,为什么复星会选择新媒体,选择分众传媒?

  梁信军:假设中国的GDP增速是8%,未来内需增速可能会有10%-12%,但是有品牌的消费品与服务会超过内需的增长而品牌是靠打造要投资的,这个投资就是广告和商业推广,所以这部分的增长又会超过品牌本身。那么商业推广和广告中哪些资产最好呢?一个是新媒体,一个是强势媒体,他们的增长会超过行业成长。

  我们投资的新媒体没有什么不确定性,第一,现在是底部,不会再亏了,最坏结果也就是这个结果;第二,内需正在启动。这个逻辑再往下,新媒体的增长就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只不过还没有到来。作为投资者来说,眼光要能看到两三年后的事情,我不是去赌博,我认为三年后,新媒体广告市场份额的增长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

  分众是熊市资产,符合中国内需导向,其实分众有点像连锁的商铺,商铺里面的商品是统一配售,不需要单店去进货。去年,分众行业危机、监管危机和投资者的信任危机都碰到了,还有什么没有见识到的炸弹呢?基本上已经见底,坏消息都出尽了,股价也跟坏消息匹配了。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坏消息对当期收益有些影响,但对于店铺来说,一个月不卖货又怎么样?给客户免三个月租还是少两个月租的问题,不会影响店铺的长期价值。

  问:未来还会看好哪些具体行业?

  梁信军:我们看好今后中国金融未来的成长,银行、保险,财富管理是未来中国金融的三个亮点,所以复星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价格参与进去。财富管理在中国的存量很大,增量也很大,而且这个行业缺乏品牌,我们长期致力于建设的投资能力是完全符合这方面的。保险公司的盈利方式是两种,保险业务少亏和投资业务的多赚。投资能力我们是多年积累的核心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095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梁信军在2015复星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梁信军老婆

原文地址:梁信军在2015复星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者:但斌梁信军在2015复星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跨过进·化的关键门槛$复星国际(00656)$跨过进·化的关键门槛——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在2015全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梁信军:尊敬的各位企

梁信军的迈巴赫 梁信军的投资方法论

从收购分众,到投资养猪,复星到底想做什么?梁信军并非哲学科班出身,也许是受到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影响,这位复星的副董事长兼CEO首先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引导我们去廓清这个疑问的。“第一,长期不会变的东西是什么,从中可以导致出

复星创业投资 复星集团梁信军创业发家史

复星集团梁信军创业发家史: 梁信军出生于台州临海,1992年复旦大学毕业后与郭广昌及其3个伙伴共同创办了复星集团。 15年来,他和他的团队伴随复星一同成长,从一家自有资产仅3.8万元的小型公司,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涉足医药、房地产、钢铁、

对话刘永好、梁信军:经济过快反转未必是好事

在企业家的眼中,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复苏路线会沿着怎样的途径前进?V形?W形?U形?还是L形?日前本报专访了新希望[9.38 0.00%]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及复星国际[5.15 1.38%]CEO梁信军,刘永好认为,“中国比其他国家受的影响要小一些,恢复

梁信军:未来十年的高收益行业是这些

理财周报特邀 梁信军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  亲爱的理财周报读者:  我认为,未来6-10年,中国经济的牛市机会大大多于熊市,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资产配置上自然也应该多配牛市资产。  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增长是全球最快的。换而言之,其

声明:《凌鹏 策略投资方法论 梁信军的投资“方法论”》为网友风继续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