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改革开放大业步入第31个年头,发生了很多牵涉民营经济的大事。如国29条出台,山西煤改风云,国进民退之说等等,你是怎么看待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二、到2009年年底,中国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需要每一个市场主体对抗击金融危机经验的梳理与集纳,这对浙江民企开创未来显然很重要。我们想分享你的智慧。
三、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较低,相对来说,中央企业表现更好。”做为民营企业的一分子,你有何评价?
张天任:民企进军新能源要“心中不慌”
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融危机对行业有一定影响,这是个现实问题,也是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应对危机,天能电池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练好内功。抓创新、工艺改进,提高大规模定制能力,以降低成本;其二是抓产业转型升级。在原本动力电池的基础上,生产锂电池、镍氢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同时把产业链向前延伸,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以促进环保等,在拉长产业链的同时,也提高了技术能力。其三是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中心点由原本满足电动车配套需求的制造领域向服务、以旧换新等流通领域转变。其四是实现资本加产业经营。我们的企业在香港上市,资本这块做得比较好,股东中有不少是全球比较大的投资机构。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先进技术理念,另外一方面通过增资、配股等形式也能使现金流得到保证。以上这些都使我们能够有力面对挑战,即使在金融危机下也能做到不减资、不降薪,有持续地增长。
从传统的电池到进军新能源领域,天能电池也是不断响应国家的政策,但在这一领域,国家尽管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目前一些配套还没有到位。民营企业在进入新能源领域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做到“心中不慌”,但仍需要国家在宏观上给予明确的产业导向。
冯亚丽:赶在危机之前筑堤坝
海亮集团董事长
金融危机对于民企也是一种教训,看到别人深处危机,总会回过头来重新检查一下企业的发展。危机没来之前,很多企业自我感觉挺好。危机来了之后,对民营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些打击,这也让企业家们深感到了竞争的危机感和赶超的紧迫感。
坚持自主创新,依托技术进步,做大做强成为市场摆在众多民营企业面前的惟一选择。企业发展到了这样的规模,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如果不及时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许下一个遇上困难的就是自己。
海亮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扬,主要得益于这些年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管理创新,有效地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困境之中能够保稳定、觅机遇、拓发展。
危机之前,很多企业都是感觉良好,而当危机来了,企业才真正感受到紧迫感。因此,这一场金融危机教会了我们民营企业今后该怎么办。在危机中吸取的教训才是最深刻,才会真正让民营企业家去思考,去转型。
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危机也是逼企业苦练内功的机会,它教会了企业朝着哪个方向走。当然,内功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等海啸来了,你再筑堤坝就来不及了。
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又遇上了“国进民退”的新课题,作为民营企业,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趋势会不会从煤炭行业传递到别的各个行业或者省份。但这并不能成为影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信心和步伐。
吴建荣:拉动消费民企大有可为
中南集团董事长
危机后评选出的民企百强殊为不易,真实地体现了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危机中依旧不断发展。以中南卡通为例,继2007年率先实现赢利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中南卡通仍实现利润3500万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尽管遭遇金融危机以及国有企业对各个行业带来的竞争,但我认为,民营资本才是真正带动就业,拉动消费的主力军。
国家的4万亿投资以来,受益的都是“铁公基”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带动了一定的GDP,但对于消费的拉动贡献不大。而民营企业却不同,当资本进入民营企业,继而大量地进入许多行业时,往往会带动大量的就业,从而促使消费不断增长,在这一方面,民企的力量远远大于国企。
胡季强: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康恩贝集团董事长
金融危机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洗礼。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企业做什么都能卖出去,做什么都能赚钱。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面对订单下降,产品滞销的困境,这就迫使企业和企业家开始思考,在工业化的后期靠什么来发展。事实上,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已经到了必须通过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应对冲击能力的新阶段。
这场危机对传统企业来说危大于机,但从技术革命角度则是机大于危。作为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康恩贝一直以来就是依靠技术创新、自主品牌来发展,对于我们而言,金融危机反而是一种机会。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管理和文化,形成一个会拼会赢的团队,在危机过后就能争得先机。事实上,今年康恩贝的销售和利润增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快的一年。
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也多算是中小企业,因此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就是对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促动。前段时间出台的“国29条”就是政府发出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号,在经济企稳以后,整个经济的持续化发展还是需要民营企业的支撑。
在基本建设等短期赚钱效应不是很明显的行业,政府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敏锐的市场嗅觉、精干的人才等优势,还怕在激烈的市场中没有一席之地么?
西方有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只要自己把衣服穿好了,把应对的政策做好了,你就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庄启传:民企不要听到金融危机就害怕
纳爱斯集团董事长
只要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变,民企永远都是挑大梁的主力军;经济要发展,民企的地位不会变。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民富国强。
金融危机发生已经整整一年多来,对纳爱斯来说,其中遇到的风险并不大,如果有风险,也都已经克服了,毕竟现在经济复苏已经成为了主流。
金融危机听上去的确耸人听闻,现在又出来一个迪拜债务危机,大有金融危机再来一遍的架势。其实,迪拜债务危机仅仅是个个案,只是在金融危机后期被挖掘出来的又一个例子而已,尽管有一定的传导力,会对很多行业、企业产生一点影响,但改变不了企稳向上的主流。
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民企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个登高的台阶。
沈国甫:民企需要联合起来
宏达控股董事长
风雨过后,依旧有这么多的民营企业站着,危机过后,我们的民企百强榜单上还有这么多的老面孔依旧笑容灿烂,也有那么多的新锐浙商破土而出,说明了我们民企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省政府能这么重视民营企业,在复苏时为我们呐喊鼓励,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信心。危机要分开来看,既对我们产生了威胁,也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在看到许多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同时,也可以回过头来对自己的企业把把脉,不能永远活在自我感觉很好的状态。
但企业真正要走出危机,实现复苏还是得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在产品、在管理中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也参与到竞争的状况下,不能固守传统单打独斗的模式,民营企业也要强强联合,要抱团取暖,才能在危机过后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