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尤未定。”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借用一句古诗,表达他对眼下国内经济形势的看法。
作为沿海省份,浙江经济的基本面现状如何,备受外界关注。2月9日,郑宇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济“回暖”的趋势性是清晰的,但“还寒”的现实性是严峻的,危机还未见底。以浙江省海域通过的商务船为例,去年10月通行量减少12%,11月份减15%,12月份减29%,1月份减少52%。该样本数据或可管窥区域经济运行状况。
“我们要提防"春寒冻死牛",但浙江有信心率先复苏。”郑宇民说,当下浙江应积极把握企稳复苏的机会,由此获得政策、资源等各方差异性的支持。
“给民企喘一口气”
“危机来临,市场失灵,政府必须出手。”郑宇民称,企业遭遇全球性经济寒潮,政府的第一选择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企业,保护市场主体。
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严重,全省全年私营企业注销2.2万家,同比增加10.99%,为近6年最高;全年新登记企业7.02万家,同比减少10%,为近6年来最低。
当前,金融潜在风险加大,困难正从轻工业波及重化工业,从区域一般产业波及到主要行业,从出口导向型企业波及到内销导向型企业,从中小企业波及到龙头骨干企业。
对于浙江民营企业来说,形势更是相当严峻。
郑宇民列了几组数据:一、贷款新增1.2万亿,投资方向是“铁公鸡”即铁路、公路、基本建设)、“国中西”(即国有企业、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依然可望不可及。二、民工潮的反常。2009年春节前离浙返乡民工每天10万-11万人次,而节后返回的每天约5万人,这直接反映了中小企业制造业的用工不景气。
同时,国际贸易壁垒愈演愈烈。2月初开始,包括美国国会山模型、美国宪法复制品在内的纪念品都已禁售,原因是中国制造。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这对外贸依存度高达65.8%的浙江极为不利。
郑宇民认为,经济危机尚未见底,而民营企业理应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政府救助。
为此,浙江省工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去年12月30日出台的《关于促进全省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某些问题企业“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的“三不政策”,在国内各界引起较大反响。
“政府要奉行企业人道主义。”郑宇民对本报表示,当下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的发展遇困,更加考验监管部门的文明执法,“我们可以原谅刘翔不跑,更应该原谅民营企业家疗伤”。
他说,所谓各类企业在经济危机中优胜劣汰的观点是“不作为的托词”。犹如大海航行遭遇风暴,船长可以决定谁生谁死,但船长绝对不能说优胜劣汰。事实上首先遭遇经济危机影响的并非都是弱小企业,而是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企业,政府必须出手救援。
“农民都知道要保护耕牛,为什么政府不能保护企业家呢?”郑宇民说,在特殊时期,如果个别企业第一次犯错,相关职能部门不应做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应当给它们喘一口气的机会。
浙江要率先复苏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地区起步的,首先复苏也将是沿海地区。”郑宇民认为,浙江的企业一定要强化率先复苏的意识。
他对本报表示,浙江民营市场经济较为发达,拥有300多万家中小、个私企业,以及460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80%,规模以下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2%,全省技术创新的65%由中小企业完成。
郑宇民认为,浙江民营企业面临更深层次的危机,包括通缩条件下的实质性利率过高,库存积累恶化,及外贸订单减少等。最近,浙江省政府
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将实施包括税费减免在内的12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及内控管理,为经济启动时趁势而上打好基础。
郑宇民提出,那些“头脑清醒”的企业家都会立足于自救,没有成活是因为没有转型,要成活必须得快转型,只有转型才能活得长久。同时,市场环境的不平等性,市场主体的不平等性一度限制了公平竞争,而政府要做清除区域割据地方壁垒的努力。
按照郑宇民的观点,目前12000亿元贷款投资是被压抑的运营资本需求的释放,是国有大型企业利率套期保值的结果,当然也有中央启动内需的一些投资方向。这批贷款在一季度将完成增发40%-50%,到二季度就可能封顶,如果广大民企分不到一杯羹,或将再度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