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务虚”的精髓已渗进了国人的基因,还是不问究竟的爱慕“虚华”已经铸成了当今国人的个性。我们对华而不实的,极尽奢华的包装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种对包装的追求有的时候甚至大大的超过了对商品本身的追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种特殊爱好,酒商们更是削尖了脑袋,挖空了心思。于是乎,中国白酒的包装蔚为大观。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酒类包装上的浪费和奢华能够超过中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追求能超过中国消费者。
于今,商品的过度包装已经成为一大公害。白酒只是一种含有酒精的液体,对他的包装仅仅需要一个玻璃瓶或者陶瓷瓶就完全可以了,超出这个容器之外的部分,对于商品品质本身并无任何意义,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白酒还是简单的裸瓶包装或者加一个简单的卡纸盒,这种简单的包装还算是非常合理的。而到了本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短短的十几年,让许多中国人的腰包迅速的鼓了起来,这些人中国,许多人对名牌的追求近乎执拗和疯狂,然而,名牌又注定了只有少数企业才能拥有。在挣扎求存的市场上,更多的是不知名的产品,这些产品要求的生存,就必须避开“名牌”缺失的弱点,另辟蹊径。而这个捷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以豪华的包装来掩盖品质和品牌的弱势,而这个刚从温饱阶段走向富裕的社会,就像一个一夜暴富的土财主,迫切的需要通过物质的高调来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畸形文化的推动下,血拼包装的时代就开始了。
现在白酒豪华包装所使用的材料繁多,涵盖了纸类、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木材、水晶及复合材料等。而为了防止产品损坏,不少包装中还夹杂着大量的缓冲材料和填充料,如发泡塑料、海绵、碎纸等。而一瓶白酒,豪华包装一番,消耗了大量的材质。白酒一喝完,精美的包装就成了鸡肋,扔之可惜,留之无用。过度包装不仅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资源,还产生了巨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运输仓储成本都较高。仅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垃圾近300万吨,其中60万吨为过度包装物,每年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10亿元,如果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包装,仅此一项费用至少就可以节省2亿元。而节省下来的纸张,塑料,金属,木材等资源数量更为可观。
我以为,中国白酒的白装应该认真学习法国葡萄酒,甚至应该参照法国葡萄酒行业包装的形式,立法强制要求酒企业进行统一的包装,彻底让包装成为一个行业的个性,而压制企业自主创意包装的个性,以引导酒企业在包装上走绿色循环经济道路。法国葡萄酒根据不同的产区来制定统一瓶形,不管你的酒庄和品牌有多知名,只要你的生产在某一地区进行,就必须使用该地区统一的瓶形,而且法国葡萄酒几乎不用外盒包装,从几欧元到上万元的葡萄酒,清一色的“赤膊上阵”。真正产品的档次并不是通过并不实用的包装来完成,而是通过包装上不增加任何材料成本的文字来实现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贵州省酒类管理办公室规定,贵州的酒企业必须统一使用茅台酒那种瓶性,统一为白色透明玻璃,且必须是裸瓶,禁止使用纸盒外包装。我想,茅台酒还是茅台酒,没有了盒子的光瓶子茅台酒照样能卖一千多块钱一瓶。真正的差距,从来都不应该是通过外在表现来实现的。就如同选美大赛,姑娘们都穿上比基尼出来溜一圈,身材好坏立马见分晓。什么叫良性竞争,就是大家都一个样,站在那里一般高,你却能从中脱颖而出,那就是绝对的真实力。这就好比法国的列级名庄酒,它们和普通酒庄的酒采用的瓶子包装都一样,可是他们仍旧能够与众不同,这就是硬实力,去伪存真的实力。
如果国家商务部通过立法规定,中国的白酒必须统一采用普通二锅头的玻璃瓶的瓶形来包装,而且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单个外盒包装,我们将节省多少资源浪费呢?我想,如果真能实现这一步,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这些名酒会怎么样呢?难道会因为换成了清一色的大众瓶,而且还光着屁股就会身价大跌,从而失去竞争力嘛?我不信,我以为,去掉了繁文缛节,毫无用处的豪华外表,五粮液还是五粮液,茅台还是茅台,价格不会下跌,每年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源,还能为企业节省数以亿计的包装费用。
![白酒包装,应该学习法国葡萄酒](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304725594882.jpeg)
笔者知道,这种愿望在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作为酒业从业者,这些年被包装的设计,生产诸多问题困扰。不管我们将包装做的多精美,不管我们为包装占用了多少本应该用于产品研究和质量管理的资金,这些美丽的包装都在饮尽最后一滴酒的瞬间,被扫进垃圾堆。这种对资源无休止的浪费,对企业资金无休止的占用,对消费者金钱无休止的浪费,何时可以被遏制。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求真务实的学学外国人。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