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美:创新‘走出去‘才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浙江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越美集团在 "走出去"的过程中,通过率先在非洲市场建立自己的贸易公司、加工工厂、配套产业链直至工业园区,在金融危机面前,不仅能自主掌握销路、销量,而且成功规避了种种国际贸易壁垒和汇率波动风险,为当地中小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在纺织行业外贸出口普遍遭迂"寒流"影响、订单和利润大幅"跳水"背景下,记者在浙江诸暨的越美集团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班加点,新的生产线正上马开工。今年以来,集团纺织品出口仍逆势保持超过20%的增长。

启示之一:市场和利润掌握在自己手里,金融危机的"杀伤力"就微乎其微

 浙江越美:创新‘走出去‘才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

去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省一些纺织企业订单下滑。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欧美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萎缩,"蛋糕"变小了,客商无单可下;一种是出口利润摊薄,中间商屡屡压价,企业无利可图,只能拒绝订单。

越美集团的董事长徐志明却 "没有感觉到金融危机":"一方面,市场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国内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是5%,经不起客商压价,我还有25%,空间大得多。"

徐志明说,越美从1992年到2000年,一直依靠中间商出口,企业不死不活,一年自营出口不足300万美元,还经常因为香港贸易公司拖欠货款陷入困境。为了讨回欠款,徐志明只能飞到香港,守在香港客商的办公室里,却意外地发现这里来来往往的全是黑人,交换名片后一聊他才知道,原来他的纺织面料最终消费市场是在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2000年开始,徐志明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办起了贸易公司搞批发。一亿四千万人口尼日利亚是纺织品消费大国,当地人的穿衣习惯是"三块布",头上包一块,身上裹两块,再加上天气炎热面料容易霉烂,布料消费相当于五亿人口的国家。但是当地没有轻工业,纺织品奇缺,徐志明带去的印花布遭到了当地批发商的抢购,最多的一次一天之内涨价七次。

徐志明说,原来坯布做好卖给印染厂,印染厂卖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卖给香港公司,香港公司卖给尼日利亚的批发商,他的利润只有5%。把销售部门设到非洲市场,一下子省掉了四个中间环节,当年的利润就从5%上升到了40%,一些新产品甚至有100%的高额回报。"更重要的是,当地市场需要什么花色面料,国内几分钟后就知道,当天就能组织生产。"

非洲市场"掘金"成功使企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越美集团年销售收入不足4000万元,到2008年,已达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5%以上。

"不管有没有金融危机,营销部门前置都是外向型企业无法回避的道路。" 诸暨外经贸局副局长楼闯认为,"传统的依赖中间商出口的营销方式,已经把工厂的利润压到了底线,有时候一打袜子才赚两分钱,市场和利润都在别人手里,我们的纺织业太脆弱。"

楼闯说,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分化十分明显,那些有自己海外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的企业,显示出了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启示之二:融入当地社会,是企业"走出去"规避贸易壁垒的长久之计

2004年开始尼日利亚严禁纺织品成品进口,通过"灰色清关"进入该国的纺织品风险日增。市场的变化使越美集团意识到,必须办生产型企业,融入当地社会,才能规避尼日利亚的进口壁垒。

2004年,经过中国商务部和尼日利亚政府批准,越美集团投资100万美元,在尼日利亚卡拉巴保税区设立了第一家境外加工贸易生产企业--"金美(尼日利亚)纺织品有限公司"。越美在当地兴建厂房7000多平方米,招聘当地工人130多人,又从国内投入设备和聘用技术人员。近几年,越美集团不断追加投资,目前,已累计投资1088万美元。2006年8月,越美又在西非塞内加尔投资500万美元,创建了第二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

境外办厂让越美集团不仅顺利越过了尼日利亚本国针对纺织品进口的限制,还享受到了当地政府免税优惠政策,而且利用欧美国家与非洲各国签订的国际贸易条约,产品进入欧美市场也畅通无阻。

"如果没有在尼日利亚开设工厂,我们的产品进入尼日利亚是非法的,三天两头要被海关查封,这道政治风险通过办工厂规避了。"徐志明说,"现在我们的产品还销往香港、欧美等地,就算没有金融危机,纺织品配额、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风险也一直存在,通过境外办厂,国际贸易壁垒也成功规避。"

目前,越美集团在境外有六家贸易机构,在非洲设立了两家工厂,其生产的提花布、印花布销往非洲、美洲等市场。2009年自营出口目标是增长30%以上,在非洲的工厂要扩大产能,其设在湖北省的棉纺基地还计划扩招员工1000人。

除了政治风险和贸易壁垒风险,境外办厂还帮助徐志明成功规避了人民币汇率不断提升给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当国内的外贸企业抱怨人民币升值太快时,越美集团则通过境内外企业合作,不仅规避了汇率风险,甚至还依靠汇率调节,每年为企业创收。由于有境外企业,越美集团还通过境外公司获得美元贷款,同时,国内企业通过远期结汇等金融工具,合理调节汇率。每年,越美集团通过汇率调节,能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

启示之三:制造企业在海外单打独斗,不如产业链整体转移抱团出击

在尼日利亚办厂过程中徐志明发现这样一个新问题:单独一家企业在尼日利亚办厂,不仅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连原材料获得都困难。尼日利亚是产棉大国,但是没有棉纺企业,没有配套产业链,"要什么没什么",徐志明在尼日利亚办的工厂,也只能对国内进口的半成品进行诸如绣花之类对原材料需求极低的简单的深加工。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非投资的优惠政策。越美集团发现,越来越多的绍兴企业也想"走出去",但困难重重:对国外环境不熟悉,担心自己出去风险太大,他们更希望抱团"走出去",减少投资风险。

徐志明说:"大家也知道最好自己能办厂,但是初来乍到的企业不了解尼日利亚政策,自己办厂投资也太大,所有东西都要进口,连一颗螺丝都要进口。一吨水泥3500美元,一吨钢材8000美元,那里并不是投资办厂的天堂,也很少有企业能下决心投资。"

2007年,越美集团决定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越美纺织工业园一期占地600亩,拥有厂房28万平方米,计划引进15-17家纺织类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是在尼日利亚国家级保税区建立的我国首个境外纺织工业园区。目前,已经有30多家企业表达了加入园区的意向,绝大部分都是在尼日利亚有过多年贸易经验的浙江纺织企业。

浙江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建立境外工业园区,产业链整体转移还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改变国内纺织业低小散状况,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

有关专家预计,这家纺织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在尼日利亚可以提供数千就业岗位,而带动的国内纺织企业的出口也将达到10亿美元。

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也是该国第一个纺织工业园区。徐志明对记者说:"据我对尼日利亚纺织品市场的了解,这样规模的园区,十个都满足不了这个国家的市场‘胃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0698.html

更多阅读

文化产业走出去政策 中国文化产业需要“隐形”走出去

     文化产业涉及的面相当广,国内外也没有文化产业统一的一个分类范畴,它包括音乐、语言、文学、戏剧、舞蹈等,而跟衣食住行有关的文化类型的产品,也都可以称为文化产业,含义非常含糊。但是大抵上还是可以分为内容制造产业、休闲产

走出去的能源安全观 能源企业“走出去”新瓶颈

     2012年是中国能源资源行业并购成功的一年,也是我国能源企业全面“走出去”的成功之年。去年12月7日,中海油以151亿美元的交易额成功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7月24日,中石化宣布斥资1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英国分公司49%的

赵令欢:PE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2009年10月28日,由清华大学主办的“2009清华管理全球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复苏与企业重振”,在全球领导力、公司治理、私募基金等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报道。下面是弘

对话中联重科高级总裁张建国:回头看应对金融危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暖冬2009对话中联重科[18.42 -0.59%]高级总裁张建国□本报记者 郑晓奕中联重科12月初与戴姆勒-奔驰公司签订今年全球专用底盘采购的最大一单合同,接着宣布在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一年之后,将这家全球混凝土机

政协委员冯军:中国走出去的责任应交给民营企业

2010年全国两会正式召开,凤凰网、人民政协报联合访谈全国政协委员冯军。冯军表示,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中国企业应率先到海外去创造价值,落实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而且,走出去的责任,更多地应该交给民营企业。以下是此次联合

声明:《浙江越美:创新‘走出去‘才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为网友朵烟熏的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