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红玲: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不能让老祖宗的传统工艺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给断了。”这是梅红玲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梅红玲生长在被誉为青瓷宝剑圣地的浙江龙泉,如今她已经把振兴龙泉青瓷作为己任了。

与青瓷艺术的不解之缘

梅红玲与青瓷可以说有着一种不解之缘。

她父亲也是办青瓷厂的,而她所学的专业也是与青瓷有关。在梅红玲的履历上写着这样一行:“1987年至1991年在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就读”。

“学了就要用起来,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上消失。”结合审美情趣和需求,现在做的青瓷工艺已经远远超过古人了。

从选择专业开始,梅红玲的青瓷作品便屡屡获奖。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曾经获奖的青瓷作品。

其中有一件作品给人们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残垣断壁下,已经伤痕累累的小手,握着笔就好似握着希望——这是汶川大地震后留下的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这只手被翻制到青瓷大盘上,陈列在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

与汶川大地震有关的还有一件作品,和“自己的家人没有了,就爱其他的人”的警察蒋敏有关:一朵朵带着泪珠的小白花围成心型,正中间是一个“川”字,周围还刻有地震波纹。与以往龙泉青瓷所为人熟知的花卉、鸟兽、风景、人物等写意作品截然不同,这是梅红玲为纪念汶川大地震而制的。

梅红玲认为,青瓷是最能表达艺术情感的载体之一,她说:“最民族的也就是最世界的。”

为了不让祖宗的好文化丢失,2005年她和龙泉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设陶瓷工艺课程。

把青瓷工艺做成文化产业

上垟,曾一度是龙泉青瓷的代名词。位于浙江最西南的上垟镇是龙泉青瓷主产地,2005年以来,上垟镇着重对原国营瓷器总厂、一厂留下的大批制瓷设备和较多闲置厂房等工业用地,重新进行了规划、调整、盘活,聘请专家制定了 《上垟镇青瓷生产基地规划图》。整个规划体现了超前的意识,分近期与中远期分别实施。基地规划总用地1000亩,并且预留东扩400亩,留足下一步发展空间。

 梅红玲: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梅红玲的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就位于上垟青瓷工业园区内。她高兴地说,随着整个青瓷生产基地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她对“艺术青瓷日用化、日用青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更加充满了信心。

1991年参加工作的梅红玲一直从事和青瓷有关的工作。1996年原龙泉艺术瓷厂经营状况不良,面临倒闭,于是择优调往龙泉青瓷艺术研究所。没想好景不长,1998年底青瓷研究所放假以后就再也没开工。

1999年在家生了孩子,孩子不到周岁时,梅红玲觉得不能坐等山空,这么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就再也坐不住了。想来想去,她觉得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己创业,靠自己的设计,做文化产业,应该是可以做点事出来的。于是2000年放下不满周岁的孩子,与父母到上垟镇创办工厂。

作为传统产业,前几年并不是特别景气,但这几年形势开始有所好转。刚创业时历尽艰难,梅红玲觉得企业必须要有自主创新,以行业内高尖的技术,独特的艺术水准来支撑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促使文化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渐渐地,梅红玲越来越认定这样一个现实:陶瓷尤其是青瓷,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餐具,青瓷餐具像玉器一般,更重要的是青瓷不含铅,但由于传统行业的限制很多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所以还要继续发扬光大。比如好的茶叶泡在青瓷中很漂亮,口感也很好,餐具、茶具、酒具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青瓷主要是艺术品的形式,但受到数量少和价位高的限制,提出艺术瓷日用化,日用瓷艺术化。梅红玲则在考虑龙泉青瓷日用化的可能性。把艺术品当成餐具,一试探,结果受到市场的欢迎。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黄酒瓶。黄酒历史悠久,用青瓷瓶装黄酒,显得有品位。从市场反馈来看,也还是很推崇的。由于国内黄酒和白酒市场都很大,所以青瓷酒瓶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显然,这个发现为梅红玲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梅红玲的公司目前有很大一块订单就是各地黄酒公司发过来的。

在公司的展览室中,专门放着60余种各式各样的青瓷酒瓶,梅红玲介绍说天丰陶瓷于2001年开始涉足青瓷酒瓶行业,将青瓷文化与酒文化完美结合,开发出了品种多样、典雅大方的青瓷酒瓶,深受顾客的青睐。目前,公司研制的哥弟窑系列酒器已被古越龙山、女儿红、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等多家名酒企业长期采用。

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梅红玲的公司里,看到工人们忙着淘洗、上釉等一道道青瓷酒瓶的制作工序,整个车间呈现着繁忙而又井然有序的生产景象。

当谈起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梅红玲显得从容而淡定,她笑着说:“在2008年10月、11月的时候,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形势比起往年差了一些,但是我们公司的酒瓶从电脑设计图到烧制全是一条龙的自主创新,所以在青瓷酒瓶市场上,我们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几乎没有厂商可以跟我们竞争。前两天我的一个客户,就下单20万只,在之前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所以我们现在跟往年一样都忙不过来。再者酒瓶是消费品,在中国市场上还是占有很大的份额,所以说在这个金融危机的寒冬,我们公司依旧迎来了青瓷酒瓶销售的‘暖冬’。”

被高科技改变的传统工艺

随着投资600多万元的第一座电脑控温隧道窑在该厂建成投产,传统的高能耗梭式窑炉被世界最先进的隧道窑代替。

“电脑控温烧制青瓷技术可以使青瓷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龙泉科技部门负责人表示:“按照龙泉市现有150家青瓷厂家,每年用石油气与天然气约7000吨计算,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近2000万元。”

近年来,龙泉青瓷在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花色品种以及知名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跟国内其他瓷产区如潮州、德化、淄博、醴陵、景德镇等相比,产业规模一直偏小,总产量在2亿元左右,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很低。

“最主要的原因是烧制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偏高制约了市场竞争力。”梅红玲解释道:龙泉青瓷采用二次烧成,烧制温度在1300℃—1320℃之间,主要燃料液化气在制造成本中占比例很高。而随着液化气价格的持续上涨,青瓷产品的利润空间已一再压缩。

节能降耗已成为青瓷行业发展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的“龙泉青瓷生产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为解决困扰青瓷厂家多年的能耗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们在原有生产经验基础上,结合浙江大学在普通瓷、电子瓷等瓷件低温烧成的研究积累,通过低温助剂的液相润湿降温作用,解决胎釉低温烧成、拓宽烧成范围、胎釉匹配等技术难题,使之在1180℃—1250℃范围内烧结。”梅红玲做了一个对比:按原有工艺和设备,每炉梭式窑装入标准件为1100件,在烧成过程中要消耗液化气250公斤,当烧结温度降低50℃时,只需要消耗液化气230公斤,能耗降低了8%。再加上采用电脑控温隧道窑后实现了连续作业,产品能耗又可下降10-20%。综合考虑烧结温度的降低以及隧道窑的应用,可以将青瓷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

“以前电脑控温隧道窑只应用于烧制白瓷,在青瓷行业采用隧道窑还是首次,这也为青瓷行业的节能降耗树立了典范。”专家这样评价道。

个人名片

梅红玲

籍贯:浙江龙泉

出生年月:1972年12月

职务: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社会兼职:丽水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经济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荣誉:第二届十佳“浙商女杰”

2002年被评为龙泉市二届十佳巾帼创业标兵2003年被授予 “浙江省巾帼创业带头人”称号2004年被授予 “全国乡村青年民间工艺能手”称号2005年被认定为“龙泉十佳”青年创业标兵2007年度被评为 “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精英2007年度被评为中国古陶瓷专业文员会与中国硅酸盐学会授予“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

记者感言

没有看到她的青瓷工艺品之前,几乎看不出她有什么特别之处。她就生活在一个与青瓷有着密切关系的圈子之中。

沟通交流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梅红玲是一个青瓷一般纯朴的女性创业者。温婉、儒雅,常常会泡上一杯清茶和你慢慢聊青瓷的话题。创业的艰辛,就在这清雅的谈话中进行着,她举重若轻地描述中,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到她的思想脉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067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

原文地址: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上)作者:武陵君数字玄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颠覆(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神秘的一隅,即易术、相术、占星术、风水堪舆术、占梦术、扶乩术、九宫术等林林总总的“奇门术数”中,数字均起到关键性的指示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看透《指南录后序》书下注释

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有“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书下注释16,对【昔人云:将以有为也】的注释是:“昔人指唐人南霁云。安史之乱中,南霁云与张巡等同守睢阳,城破被俘,叛军命他投降,他不回答。此时张巡呼他共

声明:《梅红玲: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为网友淡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