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不少浙江企业纷纷远征海外而前途未卜的当下,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消息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久前,商务部对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华立集团在泰国合资成立的“罗勇工业园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称此举为中国在其他国家设立合作区的招商和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走出去”是一块试金石。
如今,在境外其他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进而规避欧美贸易壁垒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新模式时,作为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的罗勇工业园仍然被认为是19个合作区中“做得最好”的。
舰队出海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企业似乎被逼入了一个“绝境”。
一方面,在五金、纺织、家电以及很多轻工制造品行业中,国内已出现大量过剩产能。而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制造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盟以及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有增无减,这其中,机电、轻工等制造品成为“重灾”行业。
2006年6月,商务部开始实施有关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计划,这让已经尝到海外发展甜头的华立找到了另一个走出去的全新思路。
事实上,华立早就有意在泰国建设自己在海外的第一个工业园区。早在2000年,企业就在当地建立了一家电表生产厂。
“当时我们考虑到国内仪表市场已经饱和,竞争会日益激烈,企业也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因此就想到了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想到要走出去分人家的‘蛋糕’。”华立集团副总裁肖琪经回忆。
肖琪经至今还记得,建厂初期,厂区毒蛇出没,有工人还被咬伤紧急住院。现在,这家工厂生产的电表已经占据了泰国电表市场25%的份额。
几年过去,华立又萌发了在泰国为中国企业专门创建一个投资创业平台的念头。和华立泰国公司所在地—安美德春武里工业区的开发商安美德集团进行沟通后,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时,泰国的工业园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一般工业园区,第二类是出口加工区,第三类是自由贸易区,其中绝大部分是一般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而大大小小的100多个工业园区内,约有60余个可以享受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的鼓励优惠政策。
在此基础上,泰国还将全国76个府根据行政区距离曼谷的远近和当地收入高低划分为三个投资区域,不同区域内的工业园区享受不同的投资优惠政策。大体情况是距离曼谷越远越优惠,也就是说,第三区的条件最好。
于是,经过5个月的艰辛调查以及和合作伙伴安美德的谈判,华立最终决定在安美德的第二个工业区罗勇工业区建立 “中国工业园”。2005年7月1日,在泰国前总理他信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合作开发“泰国工业园”的备忘录。
2006年3月,园区开始开发建设,主营电表仪器的华立把这个投资达80亿元的工业园区定位于汽配、机械、建材及家电。8月,华立成为商务部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中标企业之一。
而这时,华立对自己在泰国建立的工业园也已有了很清晰的定位—“为中国企业在泰国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按照肖琪经的说法,华立已经在泰国有多年的运作经历,对当地的经济、法律制度以及人文环境都很了解,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来运作一个工业城这样的平台,服务于近年来受国外反倾销比较严重的行业,比如汽配、小家电等。
“帆板出海,不如舰队出海”,“集体走出去”,一直是肖琪经强调的中国民企应该选择的海外发展模式。
“海外工业园”模式
然而,尽管在泰国有着多年的运作经验,在异国他乡建立一个工业园区仍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华立终于可以“借力而为”。
罗勇工业区位于泰国东部沿海、罗勇府博拉当地区的331号高速公路旁,靠近泰国最大的廉差邦深水港。
这个占地十几平方公里的工业区,1995年就已经开发,进驻的各国企业达100多家,园区本身环境以及配套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
经过协商,华立与安美德在罗勇工业区内划出了4平方公里建设中国工业园,由此,“可以借助大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避免从零开始,化解许多未知的风险。”肖琪经说。
而今,园区“七通一平”工作已提前完成了原定的一期计划,开发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建有一般工业区、保税区、会展中心、物流基地以及配套的商业生活设施。
“泰国这个市场的工业基础是以汽车工业为依托,我们第一期是引进中国汽车整车装配厂和零部件配套厂,这是我们的首选,我们还想选择一些国内的如电子、机械、建材、五金、铜业之类企业来这边投资落户。”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根罗表示。
事实上,因为泰国很少遭遇国际贸易摩擦,并且对外资企业“产品元件国产化”没有任何比例要求,所以“产品元件 ”完全可从中国引进,再在泰国组装加工后出口到欧美。这就意味着,通过产品“原产地”多元化、进而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完全成为可能。
现在,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和招商,已有14家企业签订合同进入园区。其中,来自浙江的企业就有皮尔轴承、浙江盾安、台州巨泰三家。
“一方面是泰国的人文环境比较好,我们的产品从那里出口到美国、欧洲,对方国家进口的关税会比较低。”浙江皮尔轴承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工业园也创造了方方面面的便利。”
他所说的“便利”不仅仅在于优惠政策,还包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建立的“中资企业创业孵化区”。
按规定,孵化区不仅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阶段进行试生产,供部分入园企业在自建厂房期间进行生产,还能为新入园企业在进行设备安装期间作临时仓储、材料周转的场地,为部分企业提供临时办公地点。
而今,像华立这样的“海外工业园”模式已被分析人士认为是中国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迫切需要。
“在海外建设工业园区至少有三个好处—企业审批手续简单化、产业聚集效应离岸化以及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状态。” 有专家认为。
摸着石头过河
根据华立的开发计划,其中的一条是要在目前占地1.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园区拓展到4平方公里。
“可以说一切进展顺利。”徐根罗说。
但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在海外投资风险肯定比国内大,“主要表现在融资成本高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市场风险方面。”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恶化,与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和摩擦继续升级,许多中国企业想“走出去”,但苦于没有信贷和其他政策性支持,不得不望而怯步。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文化、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的差异,到了海外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对此,徐根罗深有感触。
“在泰国,语言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障碍。”此前,由于语言不通,好多很容易很简单或者需要个别沟通的事,都要通过找人代理和翻译。
“但对我们来说,要说话沟通,要办事生存,只能从牙牙学语开始。”徐根罗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终于初步掌握了日常对话,尽管发音不太准确,词汇量也很有限,但泰国人会对你产生一种认同感,许多事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有对本国法律法规的熟悉。“至少要对投资工厂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常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包括投资奖励、公司注册、税务登记、缴税纳税、劳务输入、海关海运、进口出口、劳动保护、社区安保等等。”
在徐根罗看来,海外设立工业园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探索。
“当然,国家政治的不稳定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潜在风险。”他说,“尽管泰国政变在当地百姓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但作为境外投资者,免不了忧心忡忡,有些投资者已明显放慢脚步,甚至干脆暂时放弃投资计划。”
同时,压力还来自于竞争对手。
比如,毗邻的和美乐工业园就以巨额投资、便捷的交通位置和优良的地质状况、园区建设“争抢”客商,而304等等工业园则以极其低廉的价位及其他的特别优惠优势吸引客商……
“但从目前来看,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大多在可控制和操作的层面上,并没有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徐根罗说。
而接下来,罗勇工业园还将通过孵化区和特定产业园中园的方式,更大力度地让利于企业,并且在“走出去”驱动力最为迫切的行业进行一些相关的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