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分别在浙江和福建接触了两位企业少帅——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和福耀集团总裁曹晖。说是“少帅”,其实两人都近不惑之年,前者今年40岁整,后者也已39岁。见面时,他们的大脑均在为企业于金融危机下的突围之道而高速运转,而我却首先好奇于两家企业传承上的鲜明对比。
茅忠群这位方太集团的二代掌门人,这两年深深地迷上了佛学和儒家思想——这种迷恋近乎沉溺——他甚至在给员工开会的两个小时内,工作内容占时半个小时,剩下一个半小时,他用来谈孔子,谈信仰。这种管理模式能成为永续经营的代名词吗,目前没有人敢出回答——包括现在专心经营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的他的父亲茅理翔。
而我见到福耀集团二代掌门人曹晖的时候,他一副运动装扮,甚是洒脱。在见到他的前三分钟,他的父亲曹德旺还在絮叨——曹晖在国外读的书,一开始也是在美国工作,他崇尚欧美那种生活方式,是被曹德旺从国外硬召回来了的,他不想接父亲的班,更不想要曹德旺的钱。这其实是曹德旺决定捐出自己所持福耀玻璃股份近六成成立慈善基金会的源动力。
我又想起半年前我参加过的两次内部交流会。一次是去年9月胡润和一些中国富豪关于子女留学问题的交流,一次是今年4月于杭州西湖畔,参加在马云、丁磊等人成立的“江南会所”中举办的一场移民及子女出国交流。两个场合,一种风情,即富人们对于子女教育及未来企业传承无一不感到困惑、压抑。
真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都希望自家的企业能永续经营,可要顺风顺水,就像解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样难。内地家族企业与香港比,距离相差一大截。而中国家族企业与日本比,同样相形见绌。不过一些文化上的差异横亘面前也是事实——日本家族企业传承并不平等,通常是长子,且一旦确定,其他子女都要离开企业,而中国讲究百子千孙平均制,内讧也就见怪不怪了。当然,就算子孙因意见分歧而自立门户,他们和本身家族间的关系,可能依然深厚紧密。
家族企业是最原始也是最普遍的一种企业形态。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几年前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八成左右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带有家族企业的影子。而荷兰银行搞过另一份统计说,亚洲的家族企业,只有三成能传到二代,能传到三代的,只占到一成!
换句话说,“富不过三代”的几率是90%,更何况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本来就比较短。
与其坐等经济周期低潮的过去,不如来次全身大体检。金融危机应当成为家族企业自我审视的一次契机。哪怕董事会向上家族化、向下经理人化的家族企业对危机的抵御能力可能更强一些——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家族传承可能始终是中国企业的一大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