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歧视公司口号 A股为何歧视互联网公司
随着IPO新一轮大幕开启,A股新一轮造富工程又将开启。PE在狂欢,媒体在躁动,而保荐人和投行各种项目经理都风雨兼程、心花怒放奔波在路上。但对习惯了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上市显得还有点遥远。统计显示,A股所有和互联网概念相关的公司也没有50家,而这其中已经包括了IDC等周边产业。这一境况,和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明显不相符合,“高上大”的中国股市拒收IT民工,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
目前,不管是经济环境,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还是资本市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互联网公司上市还存在着种种瓶颈。
首先是监管团队和投行团队的思维方式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的上市仍主要是这样一个历程:风投PE发现潜在上市公司、进行包装上市(发掘公司价值)、证监会审核(其中主要是发审委审核)、签订上市协议、发行新股上市。而这其中,投行团队发现企业价值、监管部门实质审核最为重要,但正是这两个关键环节的瓶颈最为明显。
中国投行团队的资本实力普遍偏小,缺乏做专业性精品投行的能力,因此没有专研一个行业,划分行业组,深入挖掘行业价值的做法。《华尔街的肉》一书中曾介绍,华尔街的投行团队都有划分TMT行业组的设置,从而挖掘了大批的互联网公司上市。虽然在历史上造成了互联网泡沫,但众所周知也让大批还没有实现盈利的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国内的投行从业人员培养体系以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为主要结构,对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了解。这一做法避免了拟上市公司在出资瑕疵、利润造假、公司沿革方面出现问题,使得在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能够过滤掉很多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但在风险性上考虑过多,使得行业模式过于新锐的互联网公司难以进入投行人士的法眼。
证监会尽管多次倡导要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扶持,但从监管部门的人员组成上来说,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理解仍然有所欠缺。比如,对上市有着生杀大权的发审委委员以财务人士为主,这使得互联网公司上市有障碍。
资本市场监管层为保证上市公司业绩的成熟性,往往都要求公司在上市之前有一定的利润额,要求公司的盈利是一条尽量平滑的曲线。创业板是3年内达到500万利润并且逐年递增,主板的要求更高。而很多互联网公司往往是先有用户再考虑盈利。这使得互联网公司难以达到上市的标准。除此以外,中国上市标准看重实质性审核而不是把权力完全交给市场,标准非常多,这使得盈利方式独特、往往还与海外资本有着很多复杂关系的互联网公司,难以进入资本市场。
而以投资者的平均素质来说,目前理解互联网公司的模式也仍然有难度。这并不奇怪。实际上,从更大层面的文化角度来讲,中国的产业文化仍然相对注重制造业,对于以虚拟产品为主要模式、或是结合互联网重新整合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仍缺乏足够的认可度。这导致注重未来投资回报率的互联网行业,在国内仍然存在一定的接受障碍。互联网创业团队因此往往高度认同海外创业文化,首选就不会选择在国内上市。
现在互联网行业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正全方位融合进入传统行业。国家也在出台更多的措施支持互联网公司上市,例如前不久修改上市规则为互联网公司打开大门,相信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会越来越多,这一转变与中国经济的转型高度相关,尽管不会一蹴而就。
更多阅读
国务院国资委下属A股上市公司目录 国资委下属企业名单
国务院国资委下属A股上市公司目录(第一部分)(由于博文制表符数量限制,表格分三次发出,请留意)随着国企改革的一步步推进。如近期的消息:2014/11/6 国务院国企改革小组领导确认四部委国企改革方案初步成型2014/11/15混合所有制改革办
在A股中含B股的上市公司有哪些?附一览表 什么是a股什么是b股
今天万科复牌,万科的A股和B股双双涨停,同时上柴股份今天也公布了回购B股总股份的25%、约8680万股B股股份的公告,上柴股份A、B两股同时涨停。涨停在线认为两个股票的走势提醒了我们,B股的处理是市场的一个关注点,是一个极其有想象力的机会
独董 还原A股首例独董独立调查
日前,记者采访中联重科独立董事独立调查事件的时候,独董钱世政对《董事会》表示, “我们独立董事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当初独董王志乐提议时,并不清楚这次独立调查是A股首例。源于个别媒体报道,随后各大媒体转载的 “三一重工
bagger A股中的tenbagger
在任何一个投资者眼中,10年能涨10倍的股票,显然都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这个概念首先是由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提出的,tenbagger,非常形象的说法——十倍股。其含义是假定估值不变,当盈利年增长率超过25%时,10年期间公司的盈利和股
rqfii RQFII扩容欧美 海外资金逆市增持A股
肖钢:QFII、RQFII制度占A股流通市值不到2%。今后通过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央多项改革政策的明朗令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扩容渐入佳境。 继在美国市场推出第一只RQFII产品之后,嘉实基金子公司嘉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