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
2003年,传化首创“公路港物流模式”,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物流模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黎明曾评价说,这一模式对中国传统物流模式是一次颠覆式变革,宣告了一个新物流时代的到来。
直到今天,在物流业,传化仍是一个传奇。不过,六年过去了,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跟记者谈及其“盈利模式”时,却用“说来惭愧”来形容目前的情况。他说,传化这种物流平台需要形成网络化后,才能发挥其真正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传化的连锁复制战略才刚刚起步———5月20日,成都传化物流基地正式开业,这是传化第三个连锁物流基地,前两个是浙江和苏州物流基地。
然而,这位精明的浙江商人,要做的不是一个仅靠“物业租金”盈利的物流基地,而是要把它转变成一个信息平台,进而收取信息费和其他服务费用。
徐冠巨说:“我们要为物流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在这里汇集人气,进而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这看上去更像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做法。
“物业租赁收入,永远会亏本”
在成都传化物流基地的交易大厅,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里面有成百上千条滚动的货运信息———多少货物,要运往哪里,公司的联系方式等等。比如,一位重庆运货来的司机在交易大厅记下电话号码并一一询问后,就可拉着满满一车货物返回重庆。
而以往,这些外地司机卸下运到当地的货物,时常得空车返回。现在,司机在传化物流基地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运货信息,多了一笔返回的运费生意。而此时,扎营在物流基地的某物流企业账单上,也多出了一笔成功“匹配”司机和货源的生意。
在传化的“公路港物流模式”出现之前,各物流企业门口都设一块小黑板,有货运需求,就会写在黑板上,如果司机要寻找货运信息,就要跑到各个物流企业门口看小黑板的信息。而现在在成都传化物流基地,每家入驻的物流公司门旁都安装了液晶显示器,接到的货源信息,门前的液晶显示器会马上显示,与此同时交易大厅里的大屏幕也会同步显示。货车司机只要在交易大厅看到有适合自己的生意,就可直接跟入驻在信息交易大楼里的物流公司联系,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为找生意奔波于各个货运场站之间。
这就是传化首创的“公路港物流模式”,即把众多依托公路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聚到一起,为他们提供一个包括“基础性的物流设施”、“信息交易服务”和“商务配套服务”的平台,就像一个公路网络上的港口。
在成都传化物流基地,记者看到有很多中小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这里租用办公室,并寻找合适的运输车队,通过全国的公路系统,将客户的货物运往目的地。
表面看来,“租金收入”将会构成成都传化物流基地的主要收入,但传化物流的总裁姚文通却告诉记者:“单靠物业租赁收入,永远会亏本。成都传化物流基地的收入,大概只有30%-40%来自于物业租金。”传化物流希望更多地通过“公路港物流模式”,提供信息化服务获益。
据悉,第一个成功运营的浙江传化物流基地,6年来运用这种新型的“公路港物流模式”,其入驻的一些物流公司,由当初1年才几万、几十万元的交易额,发展到如今几千万元的业务规模。
而据媒体报道,这种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花费了800多万元,基地平稳运营后,每天可以发布12000条信息。姚文通表示,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传化全国的连锁复制基地的系统都将联网,到时信息整合与协调运作能力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保姆式”的平台
在打造电子信息平台的同时,传化集团还做了更多。“物流企业只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其他的交给我们处理。”徐冠巨说。
目前,成都基地拥有5000个停车位,并且预计运营的前三年将整合50万辆社会车辆。同时,这里可以入驻1500多家企业,解决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容纳每天4万-5万人的人口流动。
面对这样庞大的群体,仅仅提供场地和货运信息是不够的。由于其客户主要是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为了简化它们入驻的流程,传化还利用平台资源,帮各物流企业统一缴税、申办各种手续,提供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这些事情,如果让各物流企业自己去跑,不但要浪费很多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效率也会低很多。
此外,这里还为物流公司和司机配备了宾馆、餐厅、便利店,甚至还有银行、派出所等设施。这些设施几乎能够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整个基地俨然是一个配套完善的小型生活社区。
本报记者 朱相亭
记者观察
传化物流的这种借鉴互联网思维的做法,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最终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它的发展需要具备三个要素:首先,企业要跟当地的制造业联系非常紧密;其次,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第三,企业本身要有雄厚的资金,因为其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而物流基地本身的利润率并不高,不过因为基数大,其持续发展的前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