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6年的上海温州商会会长,杨介生说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率先在全国178家温州商会中,率先打造了一个学习型的商会文化。“这6年是温州人在上海发展最快的6年,我们始终把学习摆在商会文化的第一位!”
从2005年开始,上海温州商会启动“人文东方”系列讲座,杨介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促进两大价值的提升——一,企业家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二,企业家从人的角度全面发展的价值。
“我们现在的民营企业家,普遍农民出身,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素养不够,而且人文素养、生活素养也不够,这三大素养的不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你说,一个人文素养差的企业家,他的社会形象差、企业担当不够,他能有怎样的发展?”
在杨介生看来,温商既然来到上海,就等于一只脚跨上了国际的舞台,不能再把自己局限于温州企业家的范畴,“你就代表着中国的商人形象”。
温州人有一种豪气,想引领中国民营经济,这也是温商一直追求的目标,“没有国际化企业家的素养,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
杨介生解释,温商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多远,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向不能搞错。“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觉得说温州人很有钱的人不少,但说温州人很喜欢学习的人不多。”
为提升企业家的“两大价值、三个素养”,商会请来了上海大学历史学系知名学者朱学勤主讲商业文明,“生意人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工商文明,重商了不等于就文明了,企业家还有一个社会责任,明白了工商文明,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去努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专家周国平感慨,他还是第一次被商会请来给企业家讲哲学。
杨介生介绍,讲座至今已经举行了10次,“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给企业家们充电”。
比如,对于财富和成功的概念,告诉企业家们,有了财富,不等于成功了,成功的内涵除了财富标准,还有人格是否高尚等精神层面的要求。“还有埋地雷的问题,给企业家敲警钟,不要在发展过程中越过道德底线、法律底线。”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温州商会请来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孙景尧教授,请他围绕灾难文化作了主题为《留得真爱在人间》的主题讲座。
孙景尧告诉在座的温商,在地震中所有的文学都在歌颂英雄与爱心人士,企业家要带头,关注弱势群体,回报社会,并唤起更多企业家投身爱心事业。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海温商捐款登记在册的就有6600多万元。
“人文东方”讲坛开设之初,确实有不少温商觉得奇怪,商会不给大家提供商业信息,组织学习人文做什么?
“凡是与商业有关的,比如现代企业管理、金融危机方面的讲座,大家都感兴趣,可是很多人对人文就提不起精神。”杨介生回忆,很多温商都是小学文化,觉得这么深奥的文学、哲学听着就头大,但是来到讲座,听着听着就入迷了。
复旦大学哲学院院长吴晓明在讲座上剖析了“什么叫科学技术,什么叫人文素养”的问题。鉴于听课企业家的知识背景,吴晓明不能讲得太深奥,他用一两句话就深入浅出概括出了这两个问题的核心。
吴晓明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没有钱,他去偷东西,比如偷银行,这需要工具,否则打不开,这就是技术问题。
大家又问,那你的人文体系呢?“很简单,你没有钱,要不要打开银行,你决定打开还是不打开就属于人文素养问题。”
杨介生看到企业家们豁然开朗,觉得很高兴,“解决了企业家的方向问题”。商会就是要这样引导企业家去思考做人做事的底线。
“温州一些企业早期发展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底线问题,确实损害了温州人的形象。一个高素养的企业家才能赢得社会的承认。”杨介生认为。
受永嘉学派中利与义两者关系的影响,温州人一直存在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杨介生说,温州人出手一直很大方,这一点从他们对待亲朋好友的方式可见一斑。“现在通过专家的表述,让他们更加系统、深入、具体地明白,什么叫爱,什么叫社会责任,什么叫财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