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娃和解”之谜:巨额讼费拖垮达能主战派



  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之剑还没有落下,2009年9月30日,旷日持久的法国达能集团(下称“达能”)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娃哈哈”)突然握手言和。

  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从双方企业的掌门人,到中法两国元首都参与到这场商战中。29场诉讼战役背后,达能与娃哈哈为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场经典商战案例。

  达娃为什么突然和解?为什么国际仲裁结果未出之际,达能要提前放弃股权?相对于达能最初500亿元的强硬要价,为何最终接受30亿元的和解费?“离婚”后的达娃又将面临什么困局?

  也许,达娃和解,只是新商战的开始。

  和解之谜

 “达娃和解”之谜:巨额讼费拖垮达能主战派

  2009年9月30日,达娃双方突然对外宣布达成和解——达能出让合资公司51%的股权,从此退出娃哈哈。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达能以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了娃哈哈合资公司51%的股权。而此前其要价高达500亿元。

  一个达能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商业故事,演变成了娃哈哈的反收购故事。

  娃哈哈代理律师钱卫清向本报透露,突然和解并不突然,背后是双方在多个战场上博弈的结果。

  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几十家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每年可为娃哈哈集团带来10亿的利润。达能认为,这些非合资公司的存在拿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和利润,因此要求以40亿元人民币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然而,收购要求遭到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的拒绝。接着,为了控制非合资公司,范易谋发起了一场针对宗庆后的诉讼战,在29场官司中,宗的妻女、公司的员工、供货商均成了被告。此后,双方在媒体大打口水战,相互指责、谩骂、揭短,这场跨国婚姻已然感情破裂,一方退出已成定局。

  不过,达能在中国撤离光明乳业、梅林正广和蒙牛后,娃哈哈是其仅存的、尚能赢利的少数合资企业之一。达能自然不会轻言退出。2007年11月,达能请出法国总统萨科齐出面斡旋,把这场商战推向了高潮。

  随着商战的持续,达能29宗诉讼无一胜诉、商标也被裁定为娃哈哈所有、合资公司的股权面临查封。在双方合资近13年中,娃哈哈的控制权、管理权、营销权始终控制在宗庆后手中。娃哈哈逐渐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两年下来,达能最初制定的争战策略,没有收到成效,反而深陷纠纷的泥潭。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现在法国达能感到几年争战下来,已身心疲惫,集团内部的“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

  更棘手的是,达能花掉了巨额的“公关费”、代理费等。钱卫清律师称,境外律师的费用非常高,一小时就是几百美金、上千美元。况且斯德哥尔摩仲裁一审就是半个月,这个精力、时间花不起,双方都有些拖疲了。

  达能去年上半年公布的财报中,法律诉讼费用已高达约5.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久拖不决的争战,已经影响到了达能在中国市场的新投资布局。知情人士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达能希望早日从此抽身。

  2007年底,一直担任达能亚太区总裁的范易谋得到升迁,范的调离被认为是可能和解的信号。

  因此,2008年4月起,双方又一次回到了谈判桌前。

  达能原本对斯德哥尔摩仲裁寄予厚望。然而,随着达能在全球各地的29场诉讼全部败诉,斯德哥尔摩仲裁结果也被一拖再拖、前景显得越来越暗淡。2009年2月,宗庆后放话,如果达能再漫天要价,就解散所有39家合资公司。

  也许,这是宗庆后早已准备好一招杀手锏。2008年6月,哇哈哈在潍坊提起一个解散合资公司之诉,法院已正式立案。为了促成双方的谈判,娃哈哈从策略上做一个安排——先撤回来,然后择机再起诉。

  一旦39家合资公司解散,商标已判为归娃哈哈所有,达能所剩的仅是合资十多年留下的厂房设备。更紧迫的是,如果斯德哥尔摩仲裁结果是达能败诉,达能在价格谈判上则更为不利。而对于宗庆后来说,商标已经重新夺回,市场、人员可以由非合资公司接管,即使合资公司解散,损失要比达能小。

  双方势态强弱逆转。

  “和解意味着利益的分割,双方关于对价的谈判更是一场艰难的博弈。”钱卫清称,当时达能提出500亿元出让合资公司的股权,娃哈哈认为是漫天要价,希望达能提供500亿元的估算依据,或者第三方的评估报告,后来,达能又改为200亿元。双方一度僵持。“我记得有150亿的对价出现。”钱卫清称。

  最终双方于9月30日达成以30亿元人民币的对价换取达能撤出娃哈哈合资公司。

  钱卫清称,30亿元的对价参照了此前达能曾要求的以40亿元收购非合资公司51%股权这一价格。实际上,目前非合资公司数量、规模都要多于合资公司,所以这一对价应该是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最优选择。

  达娃恩仇录

  按照双方实力和产业、技术的互补性,达娃合资本应成为跨国合作的典范。但始料未及的是,双方最终演绎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国际商战。

  1996年,香港百富勤集团牵线、参与下,三方开始洽谈合资事宜。当时,正值中国实施招商引资政策的初期,各地政府甚至不惜赠送土地、减免税收来吸引外资资金和技术。

  达能在娃哈哈提供的10家公司中,精选了4家公司合资合作。当时,娃哈哈集团是第一大股东、占合资公司的49%,两家外方股东占51%。

  几年后,香港百富勤集团退出了合资公司,将股权卖给了达能。这是跨国公司常用的资本并购手法,由此,达能轻易的掌握了控股权。

  然而,尽管合资公司的大股东是达能,但实际控制人却仍是宗庆后。

  合资后,达能只派驻总裁、财务等数名高管,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等一切事务仍由宗庆后负责。与中国许多企业家拥有绝对的权威一样,宗庆后也是极为强势的精神领袖,有着“娃哈哈之父”之称。这不仅因为娃哈哈是其一手创立,更是因为他的经营、管理思路得到员工的认可。

  最初十年,合作融洽。当时,法籍华人秦鹏作为达能区总裁,是宗庆后私交最好的伙伴,也是娃哈哈企业经营中直接的对手。

  此时,由于中国过高的招商待遇,外资大举进入中国。达能先后控股了深圳益力和乐百氏,参股了汇源果汁和光明乳业。乐百氏与娃哈哈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但秦鹏却身兼娃哈哈合资公司、乐百氏的董事长。

  合资是为了“技术换市场”,但达能除了派上少数高管、每年定期分红外,没有给娃哈哈带来新的技术。宗庆后希望新上的项目也频频遭到达能的否决。宗庆后渐渐感到公司成了达能全球布局的一颗棋子。

  宗庆后开始大量发展非合资公司,这些公司的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均通过合资公司购销体系来实现。这表明娃哈哈当时并未形成现代化管理机制、法律风险控制体系,而达能却在这些方面经验老到,不过达能初来中国,业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娃哈哈的利润,双方矛盾被掩盖下来。

  积怨的爆发是在2005年新任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上台后。范易谋上任后极力改变达能“熊”势,在娃哈哈查账期间,他发现2006年合资公司利润10.9亿元,而69家非合资公司却是10.4亿。范认为,非合资公司的存在拿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和利润,要求以40亿元收购其51%的股权。

  如果收购成功,达能将完全控制娃哈哈,在中国的业绩也将顿时改观。但是,宗庆后却拒绝并购要求。

  2007年4月,达能召开了大规模的新闻发布会称,宗庆后滥用职权、私设非合资公司,既违约又违法。当时,双方给出的信息顿时使舆论一片揉杂混沌,媒体、经济学者、法律专家纷纷加入争论中。

  钱卫清透露,当时达能称,将拿出100亿来发起一场庞大诉讼战,让宗庆后的余生在诉讼中度过。

  紧接着2007年5月9日,达能在斯德哥尔摩提起仲裁,标志着达娃之争开辟了国际新战场,达能进行了29场诉讼。在欧洲,达能对娃哈哈的供应商提起了诉讼;在美国,对宗庆后的妻女及他们名下的合资公司提起了诉讼;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对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股东提起了接管冻结令;在国内,则对宗庆后本人提起了诉讼。

  宗庆后一度陷入舆论的质疑、道德的指责、诉讼案的包围中。知情人士说,“多少次午夜,他点上一支烟,独自一人思前想后、感到孤独无助。但清晨回到企业,他又要从容坦然的面对一切。”

  对宗庆后来说,只要诉讼失败,必定身败名裂、面临牢狱之灾,甚至家人受到连累,宗庆后决定拒绝和谈,开始反击。

  当初,达能起诉宗庆后是以违反“竞业禁止”为由。但达能中国总裁秦鹏身兼娃哈哈合资公司董事长和乐百氏董事长,而娃哈哈与乐百氏是直接的竞争对手。2007年7月,娃哈哈以此为由反诉达能违反“竞业禁止”。

  达能希望赢得斯德哥尔摩仲裁胜利。娃哈哈则抢先以工会的名义发起诉讼,绕过合资协议中关于仲裁条款的做法。

  钱卫清介绍,娃哈哈在潍坊以合资公司工会的名义提起了“达能董事违反竞业禁止损害合资公司的利益”的诉讼。案件很快立案,并查封了达能这两家公司的股份。这是一个杀手锏。只需提交一个审理报告,达能在39家合资公司的外方股份随时会被查封。

  起诉后,达能在国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声落地,达能转而要求和谈。而达能请来的调停人员却让所有的人大为吃惊。

  2007年11月2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访中国,在主要议程中,明确包含了调解对达娃之争的正式议题。这也把本就沸沸扬扬的达娃之争推向了高潮。

  萨科齐对于中国政府高层主动提出,达能停止诉讼、双方和解,中国商务部开始居中调节。2007年12月开始,双方进行了长达四个半月的和谈。

  钱卫清称,达能在谈判桌上,仍坚持不肯停止诉讼。娃哈哈也拒绝和谈。

  谈判不成,双方随即回到了战场。以宗庆后偷逃个人所得税上亿为导火索,新一轮大战开始。

  合资公司一直由宗庆后管理,合资公司在境外累计支付7500万美金的报酬。当宗庆后补交税款的做法得到税务机关认可后,随即通过媒体进行澄清。宗庆后发动攻势,娃哈哈掀起了一场全国税务爱好者的活动,焦点对准达能的高管——你们既是娃哈哈的高管,又是光明、蒙牛的高管,获得多少收益,又在中国交了多少税。

  事态逐渐朝着有利于宗庆后的方向逆转。达能发起了29宗诉讼大网,但庭审全部败诉。

  值得玩味的是,宗庆后多年前的一桩“违法”行为如今却成了救命稻草。当初,娃哈哈将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遭到了国际商标局的否决。于是,双方签署了一套“违法”的阴阳合同。政府备案的“阳”合同规定,许可合资公司使用商标,但实际履行的“阴”合同却将商标转让给了合资公司。

  2009年5月,商标被判归娃哈哈所有。这意味着,一旦娃哈哈宣布解散合资公司,达能将血本无归。

  如前文所述,经过利益的权衡,达能在2009年9月30日终与娃哈哈达成和解,这场旷日持久、举世瞩目的达娃之争落下帷幕。

  得失之数

  达能撤出股权只得到了30亿元的对价,但纵观合资以来,达能总共向合资公司投入14亿元,却先后从合资公司里分得了30多亿的利润,加上股权转让的30亿,很多人认为,表面上达能退出失败了,但这项投资本身还是得大于失。

  然而,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和长达三年的消耗后,达娃双方胜败的计算却远不止账面价值。

  表面上,宗庆后获得合资公司的股权。但经历这场战争,娃哈哈的诉讼在全球遍地开花,与达能的冲突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从长远来看,娃哈哈再与本土、外资企业合作时,既要面临过去的伤痛,更要面对合作伙伴怀疑的目光,合作互信的难度将大大提高。

  对达能来说,损失似乎更重。达能在中国继退出光明乳业、梅林正广和、蒙牛后,这已经是达能第四次溃败了。更为重要的是,达能在国内形成了不良的投资口碑,这将为其未来的业务带来巨大的障碍。

  曾几何时,招商引资作为中国发展经济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政府对于如达能这样的全球500强巨头更是趋之若鹜。外资巨头一度在国人心目中俨然是规模雄厚、技术先进、遵纪守法的代名词。

  回顾达能在争端中的做法,外资受全球战略约束,有其利益驱动,不会轻易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拱手相让。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如果娃哈哈没有宗庆后这样一个绝对强势企业领袖,也许企业早就旁落在外企手中。达娃之争应让中国企业看清了跨国公司的本质,今后合作模式也应重新反思和调整。

  不过,达能撤资退出,从诉讼的泥潭中全身而退。通过此役达能将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法律,有利于调整中国战略。达能仍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跨国巨头,手中仍控股乐百氏和参股汇源果汁。达能在中国仍有广阔的市场机会。

  达娃之争和解不代表着双方竞争的终止,二者仍在同一市场同一行业,必定还有碰面的机会。届时,达能与娃哈哈将以另一种身份、另一种手法续写着商战的历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00292.html

更多阅读

西藏十大未解之谜 昆仑山隐藏惊人秘密

1、香巴拉之谜:香巴拉,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教法的发源地。关于香巴的是否存在,人们始终持怀疑态度,而佛学界则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藏文史籍对于香巴拉的记载很详细:香巴拉位于雪山中

水浒传之谜:是谁出卖了杨志?

20.水浒传之谜:是谁出卖了杨志?在小说《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着“十万贯”金珠宝贝的生辰纲,半路上被晁盖一伙人抢了。那么,晁盖一伙人,共七个,并没有一个是专业从事情报工作的,他们又怎么会准确无误的认出杨志来呢?他们事先只知道大体的路线

声明:《“达娃和解”之谜:巨额讼费拖垮达能主战派》为网友街角的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