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一来,人们多少有些灰心丧气。如此一来,到饭店里喝酒庆祝的人就少了,啤酒的销量自然也就降低了。”受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整个浙江啤酒行业几乎陷入全面亏损,很多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如此形势下,千岛湖啤酒董事长郑晓峰又是以怎样的姿态和心态来面对的?显然,在见到他本人的那一刻,这个问题就已经显得十分多余,他脸上挂的那份自信的笑容分明就已经回答了那个问题。“心宽体胖”这就是他给自己的评价,在一个时刻具备优化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企业中,不是危机来了才有对策,这就是郑晓峰能够泰然自若的根本所在。
正是这种时刻抱有危机意识,千岛湖啤酒逆势抢占高端市场,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6.4万KL,同比增长8.65%。
啤酒行业仍处于战国时期
当前啤酒行业的竞争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惨烈。时下,在啤酒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金融危机下啤酒业的大战不是比谁销售的多而是比谁亏损的少。”
本身啤酒的价格就很低,酒店里也就卖8~10元,一般普通老百姓大多喝的是一两元左右的酒。大家都喜欢这个价格档次,尤其是价格在一两元左右的啤酒。此外,很多厂家还经常搞促销,卖酒送礼品、开瓶有奖等,一箱啤酒里面有些有五六瓶中奖。这就是惨烈竞争的直接源头,但是大家还是拼命做。
对此,郑晓峰深有体会。他表示,中国的啤酒行业正处于战国时期,啤酒品类众多,各有特色。几大品牌在扩展势力、争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将不断妥协,最终各据一方。中国的啤酒行业最终会形成一线品牌主导市场、二线品牌以特色攻占市场的格局。
“面对这样的竞争,郑晓峰现在颇为庆幸当初跟日本麒麟啤酒的合作模式。”他说,当时日本麒麟啤酒是以注资的形式与千岛湖啤酒合作的,经营主导权在千岛湖这边。因此,虽然日本那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更大,但对于双方的合作并没有什么影响。
“和他们合作可以促使我们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先进的理念和更先进的技术。”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郑晓峰选择了“不走寻常路”。他说:“啤酒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我们和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一样。其实跟大多数企业竞争,我们都存在很大的劣势。”
因为,在啤酒行业,每一个啤酒厂,都有一个大城市作为背景,每个企业都立足于当地的消费高低,靠当地消费来提升消费量。而对于千岛湖啤酒来说,实在没有太大的市场。“千岛湖啤酒在一个小镇上,当地的消费能力实在不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千岛湖的整个销量没有超过10000千升,市场容量很小。”
如果依靠杭州作为大本营,把啤酒从千岛湖运到杭州,那又起码还得多支付两三毛钱的运输成本。“一般普通的啤酒本来就只卖一元多钱,这里又要额外多出两三毛的成本,我从何来谈竞争优势?”郑晓峰认为,况且杭州市场上已经有西湖啤酒、雪花啤酒、钱江啤酒等各大品牌。因此,杭州的低端啤酒市场早已经不是他的地盘。这就意味着千岛湖啤酒的绝大部分酒必须走高端路线冲出去。“我必须到人家市场上去争夺市场份额,去抢别人的饭碗。”郑晓峰的言语中充满坚定。
而千岛湖的一湖好水给了郑晓峰走高端路线的信心。“这里有千岛湖的好水,又生态又健康,正是我们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郑晓峰说,水和酒是一脉相连的,好水才会有好酒,千岛湖给予消费者的是信心、放心、安全、健康的感觉,这是别人所不能比的。
“走差异化道路是我们立足的根本,我们要给消费者的就是生态、自然、健康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想办法提高我们的品质。我们不仅要做好千岛湖这个高端品牌,更要打响千岛湖水的牌子,成为世界顶级啤酒企业的代加工商和供应商。千岛湖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这么好的水不利用,那就是一种浪费。”
不是危机来了才有对策
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众多的浙江中小企业备受考验。一些企业更是有“谈虎色变”的感觉,不过在郑晓峰看来,这场危机同时也是一次新的机遇。他说,应该说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我们来说,这场危机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因为,每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后都会蕴藏着一次重大复苏。事实上一次金融危机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淘汰一批抗风险能力低、内部管理能力欠缺的企业,留下一批好的企业,并让他们更快速地发展。”
然而,企业要想成为“剩”者,并抓住迅速崛起的机会,就必须时刻有危机意识。“应对金融危机,不是说危机来了才有对策。当危机已经来临的时候你才出对策早已经来不及了。”郑晓峰表示,企业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如果你的队伍建设得很好,产品质量过硬,那么即使真正的经济危机来了你也不用恐慌,即使有影响,影响也很小。
郑晓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危机到来,一些没有危机意识的竞争对手,那些质地并不是很好的企业就会倒下。那样我们的竞争对手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国家肯定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复苏发展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这两方面的优势结合,新的突破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