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位于东阳市巍山镇的全国首个“绿色经济开发区”——浙江森太农林果开发有限公司的林业基地里,一团火焰伴着浓烟冲天而起,数百公斤被称为“干果之王”“山中奇珍”的香榧随着烈火被化为灰烬……
这是森太公司启动香榧质量安全自律行动的第一个具体举措——把去年销售剩余的库存陈香榧全部当众焚烧!
焚烧陈香榧,是森太公司向行业黑幕“宣战”,誓做良心产品、良心企业的一个近乎“誓师”式的行动。公司总经理周益盛说:“也许这么做,可能会得罪同行,也可能会受到排挤。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在坚持一个企业的良心,坚持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坚持做一个企业的本分——那就是,向公众提供健康的、无害的产品!”这位两年前刚从新西兰学成归来的年轻“老总”,对于绿色农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特别的坚持。他说,在新西兰,绝没有一家农业企业,敢拿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来冒险,因为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如果有谁敢这么做,那迎接他的,不仅是企业的崩溃和声誉的毁灭,更再也无法在无论哪一个行业中立足。
这些年来,面对这个处处是陷阱、时时需提防的商业社会,在遭遇了太多的防不胜防的欺骗之后,人们积压了太多的无奈和愤怒:假酒、假烟、毒大米、注水肉、黑心棉、地沟油、大头娃娃、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还有什么可以吃?还有什么没掺假?”这已经成了无数消费者提心吊胆、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股唯利是图、恣意妄为的邪风,也开始侵染到香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原来深藏山中,产量非常有限的香榧被越炒越热,价格越来越昂贵,成为干果市场的“贵族”。于是,在诱人利益面前,一些“黑心商家”也就应运而生。
据专家介绍,新采摘的香榧约需堆沤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后熟”,再剥去外果皮,晒干、炒制,因此从采摘到上市最快也要一个月,也就是每年10月份才能上市。如果9月份就能买到,那么不是陈香榧就是“后熟”不充分的香榧。
而且,并不是说一个月以后从市场上买到的就一定是新香榧。虽然这几年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香榧初步走上了稳产之路,但尚未根除“大小年”现象。然而,在“小年”上市的香榧,却一点不比“大年”少。这是为什么呢?业内人士解答:这是有的商家趁着“大年”价低大量收购,囤积起来,准备在“小年”赚大钱。有规模的商家用冷库贮藏,没条件的,干脆就随意堆放在仓库。比如,2005年香榧产量比2004年低得多,个别商家大量囤积,2005年果然赚得盆满钵满。当然,“好心”的商家可能会在陈香榧中掺进一点新香榧以调节口味。
那么,陈香榧和新香榧有什么差别呢?森太公司的技术专家解释道:根据化验,香榧可食部分50%左右是油,而油是很容易氧化的。大家知道花生和瓜子存放的时间长了就不能吃,有哈喇味,香榧也是一个道理。食用陈香榧,一方面口味大受影响,更可怕的是,氧化严重的陈香榧会引发多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之所以陈香榧现象多年来一直不被关注,一是因为放在冷库中,氧化过程减慢了,哈喇味不是很明显;二是香榧名贵,买得起的人并不普遍,而且很多是用来送礼,普通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有限,不少人食用了陈香榧,认为“可能就是这个味儿”。据一些业内商家透露,掺杂陈香榧,在业内是很普遍的,不但小商家这么做,有些知名的大企业也这么做。
为了启动这次香榧质量安全自律行动,森太公司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和规范,并公开向社会公布《森太香榧质量安全自律宣言》,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及广大消费者监督。其自律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不采摘不收购不成熟的香榧蒲,不采摘不收购不饱满、白壳等劣质的毛榧、干榧子和往年的陈香榧;在香榧的加工、包装过程中必须做到食品的安全、卫生,使用的食盐、水应符合省《无公害香榧》标准;绝不销售以次充好、掺陈、掺杂的劣质香榧,出售的香榧需在包装袋、盒上标明净重,杜绝短斤缺两(包括以八两充一斤、以干燥剂充香榧份量等不良行为);绝不参与哄抬香榧价格和有意压级压价等不良竞争行为,等等。用周益盛的话说就是:绝不拿一粒陈香榧来蒙骗消费者。
据介绍,森太公司拥有6500余亩林地,公司自主研发的《香榧规模化造林配套技术》被省科技厅确认为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森太香榧被评为省级《绿色无公害》优质畅销农产品,在去年的义乌“森博会”一举摘取优质奖。在陈香榧销毁行动同时,公司还举行了森太万亩香榧林项目开摘仪式。省林业厅、当地质量监督部门有关领导及十余家新闻媒体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