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民营经济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之后的路又应该怎么走?出席昨天首届新沪商峰会的学者和部分企业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有信心,抓机会,敢创新。
认清形势树信心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提出民营企业要应对危机,首先要跟踪形势,认清形势,在对形势的客观判断基础上才能找回信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信心不仅来自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更要有长远的眼光。“中国未来的机会,我相信会比过去15年多得多,当经济总量非常庞大、处于高速增长的时候,机会无数。”因此当下的一些损失,在长远来看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保证让企业活下去。”
信心与危机意识又是相辅相成的。上海新沪商联谊会会长郑永刚表示,“很多人说金融危机来了就过冬,但民营企业本身发展就是如履薄冰,你要天天过冬、年年过冬。”信心与危机意识的平衡点,“我觉得关键是你适应了没有。”
要保守也抓机会
郑永刚提出危机之中要保守。“我们不要被结构调整和金融风暴所摧毁,要有生存的能力。首先要生存,不能被盲目的投资冲动驱使,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但在保守的同时,又要抓住合适的机会进行拓展。他认为,现在是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进行低成本扩张的好机会,前两年如果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而且现在有现金,企业应该考虑收购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同时指出,国家开始大量拉动内需,更关注三农问题,民营企业家要有敏锐的嗅觉,“如果不去构建自己的内需平台,如果通道商路不建立、品牌不提升、产业不升级,那将错失下一轮的发展机会。”
保育钧也强调,民营企业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不要被动的接受既成的东西,而是要积极主动去发掘机会。”
创业创新不能丢
陆雄文认为,危机时刻应再次呼唤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在经历过最初的艰难之后,企业的顺利发展使得一些民营企业家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忘记了曾经“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精神,选择了被动地等待经济好转。“这是很危险的。”
保育钧反复强调企业家要调整好心态,“你现在无论如何不能有浮躁的心态,现在要凭真本事,要凸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陆雄文补充,“创新精神,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所谓创新,并不局限于技术研发,对大多数民企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切实可行。“面对同样的市场,因为做法不同,就可能会激发更多的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