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国各省市开展民营企业家政治思想培训——据悉,这一培训是根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此前颁发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而展开的,“目前,不仅是重庆,广东、安徽、贵州等各省市都掀起了培训民营企业家政治思想的旋风。”
培训的内容是“政治思想”而不是企业管理、投资或研发,这是耐人寻味的。如果我们跳出对“政治思想”这个承载了太多历史内涵的专有名词的固化理解,而将其理解成“核心价值观”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培训是必要的,对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坦率地说,目前民营企业家阶层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是不够好的,人们往往把他们看成是为富不仁、偷税漏税、污染环境、虐待劳工、纸醉金迷等负面行为的代名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精英的解释是民众有“仇富”心理,似乎是“民智未开”——在中国已进入信息时代,甚至大学教育都开始大众化的背景下,这种解释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只不过反映了中国精英特有的傲慢与偏见罢了。
在我看来,民营企业家的形象问题,说到底,还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出了问题。总的来看,部分民营企业家的心态还是暴发户式的,“不择手段赚钱”、“炫富式高消费”、“转移财产永作富翁”等还是他们的最高理想。但“不择手段赚钱”,会加大环境和社会的成本,“炫富式高消费”则挑战社会道德底线,“转移财产永作富翁”则使中国劳动者的血汗便宜了外国人,他们按照这样的价值观行事,就不可能不给社会留下负面印象。
那么,民营企业家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呢?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必对他们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比如希望他们成为雷锋、焦裕禄式人物等,只要他们把“产业报国”能够作为自己的核心或基本价值观,也就可以了,因为这将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社会形象,同时为自己未来的发展,争取一个宽松友善的社会舆论环境。
什么叫产业报国?简单点说,就是企业家不单纯地把赚钱作为最高甚至惟一目的,而要把企业发展和实现国家民族振兴的目标联系起来,最低限度,不赚那些有可能给国家民族利益造成损害的钱。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或者信仰,民营企业家就可以作为民族振兴的推动者而受到社会的尊重,而一直挥之不去的“原罪”等问题,也可以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得到化解。没有这个目标,民营企业家就只能永远生活在社会的鄙视当中,拥有的财富再多,也难以获得社会的真正认同。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自清末诞生以来,其主流也一直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这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民营”企业的一个优良传统,正因为如此,虽然他们一直受到官僚买办和西方资本的挤压,但却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从世界范围内看,发达国家的民族企业更是能够自觉地为国家的强大服务,反过来,强大的国家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正是发达国家之为发达国家的原因。
这次民营企业家政治思想培训,倘若能够有助于民营企业家树立起产业报国的信仰,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