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国务院批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两年之后,温州金融改革终于进入真正突围阶段——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已公布的《实施细则》,目前正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详察《实施细则》,其中所言及的“‘单笔借款金额300万以上’、‘借款余额1000万以上’、‘涉及的出借人30人以上’等情形,借款人应当向管理部门报备”等具体规则,实际已变相宣告了民间借贷的合法化。
这样一个地方性金融法规的出台,意义重大。我们有理由相信,经由温州一地的试点推行,在未来1—2年内,我国民间借贷可彻底告别灰色的历史,民间借贷可以从此走向阳光化、市场化。
可是,考虑到温州金改方案获批到温州民间借贷合法化之间的两年,我国金融生态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必须承认,当下即将全面实施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尽管被冠之为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但其实质意义已经缩水。
之所以如此论断,是因为近两年在互联网金融和民资银行放开的推动下,我国当下的新型金融生态,已经弱化、且必将大幅弱化民间借贷的市场需求。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P2P、电商融资已日益规范成熟、其规模体量亦已日益壮大,而由去年6月阿里余额宝所掀起的新一轮互联网金融风暴,不仅已引起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跟风,而且事实已经创造了适合闲散资金保值增值的理财模式。此外,在我国已初始萌芽的“众筹模式”,则更是超越了传统的高成本投融资模式,其近乎零成本的对接,显然更符合未来的投融资发展方向。除此,去年兴起的新一轮民资银行浪潮,尽管当前还存在诸如区域经营范围等限制,但是,放眼未来,国资背景的商业银行与民资背景的商业银行,其诸多不公平现状亦必将完全打破。
可以说,如果温州的“民间借贷合法化”早两年实施,其不仅可大幅减少当地的民间借贷乱象,更可高效促进当地的社会资本对接、并有效支撑当地的实体经济发展。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和民资银行放开已经构筑起的当下新型金融生态下,所谓的“民间借贷合法化”,其对于社会资本投融资需求的意义,已经大幅弱化——众所周知,民间借贷的贷款方,一般均以小规模闲散资金为主,而在余额宝和百度百发等收益高、风险低、交割便利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吸附下,民间借贷市场对小规模闲散资金的吸引力已经不大。而针对民间借贷的借款方,除非是恶意骗贷性质,更多的融资需求,即使在传统商业银行借贷之路无法打通的情况下,也会首先考虑通过P2P、电商融资、众筹模式等互联网金融渠道融资,因为后者较之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更低、且更为高效。

温州“民间借贷合法化”仅仅延后两年出台实施,其实际意义即已大幅锐减,这种景象更值得关注和反思。
在全球经济发生变革和互联网大潮的强大冲击下,包括金融在内的几乎所有产业,其创新升级的步伐均已加快,其转型期均已大幅缩短。在这种格局之下,诸多原本旨在推动改革的相关方案,只要稍有延缓,就有可能在全新的经济生态下,显得不适用或效果打折,从而导致原本寄予厚望的相关改革方案,仅能取得“形式大于意义”的结果。
值得反思的是,针对金融改革,我们何时才能告别倒逼路径,回顾近年来的所谓金融改革,我们可以发现,近乎均是由现实金融生态倒逼而成——在A股持续低迷之下才不得不启动IPO改革,在银行表外理财屡禁不止之下才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在民间借贷乱象频发之下才无奈放开民资银行和追认民间借贷合法化……在全新的金融生态下,我国金融改革必须告别倒逼路径。之于当下而言,相关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金融生态的变化,并通过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现状的跟踪把脉,及时出台具备前瞻性的金融改革方案,如此,既能大幅降低金融改革的系统成本,更能高效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