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痛不如短痛。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股市,中国经济正在进行“去库存化”。
年关时节,几个熟悉的老板都为了过年发愁,说账户里根本就没钱,倒是仓库里堆了不少货和原材料。人家逼债逼急了,就只能抛出一句话:要钱没有,要存货随便拿!
记者身处媒体圈,就听说这样的事:某开发商在报社做了广告,到了年底开不出广告费,就给了两套房子,说请报社把这两套房子卖了充抵,让报社的人很是为难。
但是,开发商也是无奈啊!像杭州的楼市,到了2008年平安夜这天,主城区的可售房源就达到了32300多套,而临近的余杭区也有17000多套。如果按每套房子售价50万元算,估计就压住了250亿元资金。而日均销售量也就是五六十套,照这样的速度卖,仅仅这些存量房就要卖2年,这还不包括2009年上市的巨量新房源。
在全国,仅仅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到2008年三季度就增加了1125.13亿元的库存。这么多的资金被搁在房子上,开发商的资金链能不紧张吗?
万科率先降价无疑是聪明的,尽管在杭州,它的办公室都被砸了,但是白花花的现金毕竟是进账了。有钱了就主动,就可以过冬,就可以抄底。原来大家还看不清楚,现在应该理解王石的“拐点论”了。本刊2008年8月下刊,曾发表一篇《开发商死撑房价是自断生路》的文章,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现在也应该说有明确的答案了。
现在连官方也看到了这一点。2008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主动采取措施,以合理的价格促进商品住房销售。这个文件,可以理解为中央政府支持房地产商降价促销。毕竟,如果房价虚高,购房者无力购房,不能改善居住条件,不仅开发商资金受困难以盘活,而且对拉动经济更是负面影响多多。
显然,如果地产价格不降,目前光靠政府和银行降低交易和融资成本,难以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真正能启动楼市的,还是房价本身;而且,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应该一步到位地降价,以避免购房者因为进一步的降价预期而保持观望。
困扰于存货的不仅是房地产开发商,中国股市也在进行这样的“去库存化”过程。A股目前市场流通股市值只有7.5万亿元,而近三年大小非流通股一旦解禁,令股票供应量上升2倍。股市能否承受这样的重负?我的朋友、海通证券的高级研究员陆成渊说,大小非问题是无解的。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所谓无解,我想是市场自然会通过自己的规律来解决。等到牛市重来,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实际上,中国的企业普遍面临着历史上最沉重的存货。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A股上市公司的存货共计1.9万亿元,较2008年初增幅高达33.42%。
有专家认为,与美国华尔街对金融市场“去杠杆化”相对应,中国实体经济正在进行“去库存化”。长痛不如短痛,企业与其观望等待,不如主动调整价格处理存货。这些库存如果不消化,就很难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反而拉长中国经济的调整周期。
放下包袱,方能轻松前进。对很多因为存货过多而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肠梗阻的企业来说,还真得吃点泻药,相信半年后,就会神清气爽又来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