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远:从洗碗工到商城之王



他是最早来迪拜淘金的浙商,汗水洒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他创办的三座商城带动了迪拜一片贸易中心的兴起和繁荣,他是迪拜浙商群体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他在见证迪拜神话的同时,用勤劳和智慧缔造了迪拜浙商自己的神话。

  老城区Deira木撒拉路,是迪拜最热闹的贸易集散地。傍晚时分,这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来自中东、非洲等全球各地的商人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

  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创办的“中国商品城”、“中国轻工城”、“志远鞋城”三座商城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中心位置。

  站在鞋城门口,陈志远转身指引记者看道路两旁的灰色大楼。他说,十多年前刚来迪拜的时候,这里的房子还都是空空的,现在全部变成最黄金地段的商铺了。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陈志远创立的商城带动了这片贸易中心的兴起和繁荣。但陈志远缔造的创业神话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工厂破产后只身闯迪拜

  跟陈志远约见的时候是当地时间早上9点,木撒拉路上尤显冷清,大部分商铺还大门紧闭。按照当地人的生活作息,商家要到早上10点才开始营业。

  陈志远从鞋城正门走出来。在这个阿拉伯建筑风韵浓郁的商业街里,这扇门显得格外招眼。大门两侧摆放着石狮子,门上还悬挂着大红灯笼。

  陈志远的办公室在商铺的楼上,记者随他穿过七八家商铺,向楼上走去。一路上,当地保安、商铺人员都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在这里,陈志远这张慈祥的脸如同一张明星脸。而在1998年,对于这张异国面孔,他们的感觉却是陌生而新鲜。

  作为浙江第一批前往迪拜经商的商人,陈志远还清楚地记得1998年8月的一天,他从温州颠簸到广州,再辗转香港,横跨千山万水抵达迪拜。一下飞机,迎接他的只有大片荒芜的沙漠、刺眼的阳光和40多度高温的热浪。

  在来迪拜之前,陈志远正处于经商的低谷。自己在温州开的五金工厂破产,身背四五十万元的债务。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下定决心远离妻儿,只身来到迪拜闯荡,以求能在事业上起死回生。

  当过洗碗工摆过地摊

  “当时身上全部加起来就只有1000美金,这些钱还是找朋友东拼西凑的。”不懂阿拉伯语,不会说英语,一时又找不到赚钱的方法,陈志远决心白手起家。

  “我先给一位卖皮鞋的老乡烧饭,不拿工资,他给我提供住宿,在客厅里打了个地铺。”对于一位曾经身为厂长的大男人,下厨却曾让陈志远手足无措。“刚来的时候连蛋汤都不会烧,烧坏的偷偷倒掉,再打电话问别人怎么烧。”

  回忆起刚来迪拜闯荡时候的境况,陈志远至今历历在目。

  半年后,陈志远在迪拜走街串巷,四处寻找商机。这中间,他在中餐厅当过洗碗工,摆过地摊。“我从最早来迪拜做生意的上海人手里批一些中国货摆地摊,一天能赚个几百迪拉姆。我赚了钱跟别人想法不大一样,我想做大。”

  每天啃一个面包,一天顶着烈日走5个小时的路。就这样,陈志远的地摊越摆规模越大。他开始卖中国产的头巾、短裤、袜子等日常用品。“那时候条件很苦,我想我的妻儿,他们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倾家荡产创办中国商城

  一年后,陈志远终于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他用赚来的两万迪拉姆租了一店面。自己的生意总算有了落脚点。但回望周围一起在迪拜经商的中国朋友,赚了一笔钱后,纷纷打起退堂鼓。

  陈志远心里开始嘀咕,为什么中国人在迪拜留不住?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摸索和思考,他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因为这里没有中国自己的市场。我们去外国人那里租店面,租金非常高,就算50万迪拉姆租过来,还没有客源。”陈志远分析,在外国人的商贸圈子里,中国人很难长时间立足。

  随后,陈志远发现在木撒拉路,有很多房子是空的,适合用来做市场。于是,他从当地人手中租了1万平方米的商场。“我先给房东一笔押金,他给我半年期限,如果市场做不起来,押金就归他了。”场地租好后,陈志远赶回温州,通过自己的人脉大力招商。2000年10月,中国商品城开业。

  “招商时很顺利,但运作却出了差错。”陈志远说,开业后半个月,商城问题就显露了。“当时很多老乡由于没有经验,运过来的货都不适合中东市场,大家开始降价出售商品,出现恶性竞争。

  当这个问题被陈志远察觉时,已经是2001年上半年,有的商铺已经开始大量抛售。三分之一的老乡都选择回家。商城几乎濒临倒闭。

  那时候,正好到了第二期200万元人民币租金上交的时候,于是,他悄悄回到温州,把家里房子全卖掉,又向父母和兄弟姐妹借钱,一个月时间终于凑足了钱。

约法三章商城再起

  房租缴清后,精明的陈志远决定换个模式经营商城。

  “我给大家定了规定,进入商场先免三个月租金,生意好了再交租金。还有就是大家得按照我的制度经营。每户商铺有自己的产品,不得互相模仿。”

  三个月后,商城里的商品差异化竞争,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整个商城很快红火起来。半年后,所有店铺都按约定缴了租金。好消息传回老家,许多温州人又赶回来,店面也不够了,陈志远又帮大家租了店铺。

  就这样,陈志远在迪拜一共创办起三座商场。一时间,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人在迪拜、阿联酋乃至整个中东声名远扬。而他自己,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浙商,变成了亿万富翁,还担任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

  据了解,陈志远旗下的商城一年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轻工城在2008年时,还进行过改造升级,提高了产品档次。

  临近中午,志远鞋城开始人头攒动。各种肤色的商人穿梭于干净整洁的店铺。陈志远介绍,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商城影响很小。“虽然销售量不如以前,但利润还是往上涨的。”

  新商城落户马来西亚

  迪拜的商城站稳市场后,怀揣雄心壮志的陈志远再度发力。

  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两天,陈志远刚从马来西亚回到迪拜。这次他又把商业的触角伸向东南亚,准备在那再建一中国商城。

 陈志远:从洗碗工到商城之王

  “我考察过,东南亚零关税,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文莱等都没有专业市场。我去做做看。”

  陈志远已经给这个即将诞生的商城取好了名字,叫“国际温州鞋帽中心”。商城坐落在马来西亚新山市,商铺面积达3000平方米。

  他已和迪拜融为一体

  提到迪拜浙商,就不得不提陈志远;而提到陈志远,不得不提迪拜。在迪拜,陈志远因创办了3座商城,成了当地名人。而陈志远给当地开拓了一批繁荣的贸易中心。

  陈志远总是毫不避讳地说,他就是一位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就是一双手。确实,善良谦逊、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这些草根浙商最本真的品质在他身上都能找到。

  不过,这些显然不是他的全部属性。他身上的那种商人适应环境的本能他虽然没有提及,但依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温州办工厂,那时候我的小五金厂还是小有名气的,但后来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时,我自己的企业没能实现转型,错失良机。产品更新跟不上,市场占有率下滑,最后导致破产。”

  回想当年,他依然会语重心长地说,创业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在竞争激烈中不进则退。虽然,言者无心,但这让记者明白了他何以能够从洗碗工蜕变成亿万富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9529.html

更多阅读

最牛B的火车:从“东方红”开到“太阳升”

最牛B的火车:从“东方红”开到“太阳升”王散木又到春运繁忙时,突然想起以前下载的两张奇巧的火车票上有这么两个奇巧的地名——东方红、太阳升。这可是国庆60周年那天的车票!而且是有座号的这是两张真实的火

狼性金志国:从洗瓶工到青啤掌门

     6月28日,金志国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的同一天,备受瞩目的“2012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在北京发布,青岛啤酒以631.68亿元品牌价值,再次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成为给这位青啤老帅最好的离职礼物。  而辛苦的工作,身体的透支

韩志远:东亚银行和中国客户通过情感联系巩固品牌

韩志远:大家现在一谈到金融危机,基本上都要谈到外资银行,所以我想主持人把我叫上来,也想看看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生活的怎么样。第一个观点,其实我们现在活的还挺好,东亚银行作为总部位于香港,网络主要集中在大中华地区的区域性银行来

大连理工大学李翘楚 唐伟:第57次面试 从洗碗工到华尔街翘楚

  现任全球第六大投资银行美国贝尔斯登副董事长兼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唐伟,是目前在华尔街职务最高的亚裔人士。很难想象,23年前他从上海来到美国时,口袋里只有20美元,头脑里没有任何金融知识,从餐馆洗碗这样最底层的工作做起。 

赵本山的前妻葛淑珍 赵本山前妻从洗碗工到百万富婆

当全国人民都对赵本山的经典小品如数家珍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赵本山还有一个前妻葛淑珍,她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近日,有关葛淑珍的一组照片在网络流传,记者也通过相关途径了解到:离婚18年,葛淑珍并未利用赵本山的名气四处宣扬,

声明:《陈志远:从洗碗工到商城之王》为网友屌丝之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