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收购钢铁 钢铁业“国进民退”上演疯狂收购



3月1日,宝钢集团(下称宝钢)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杭钢)在宁波举行了《关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股权收购协议》和《关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合资合同》的签约仪式。宝钢将作为第一大股东,与杭钢重组宁波钢铁。这是国家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国内首例钢铁企业间的重组。结合新出台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这一事件似乎标志着2009年钢铁行业“国进民退”、疯狂并购的开始。

根据上述协议,宝钢将投资20.214亿元,收购宁波钢铁56.1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交易后,宁波钢铁原第一大股东杭钢将持有宁波钢铁股份43.85%,但后期进一步宁钢增资扩股后,杭钢的持股比例将降低至34%。而宁波市政府下属的两家投资公司,将持有宁波钢铁9.85%的股份。

“宝钢入主宁波钢铁,这是件好事,对宁波钢铁的发展极为有利,浙江省政府也非常支持。”宁波市钢铁行业协会秘书长顾松铮告诉记者。重组后,宁波钢铁由原本的国企、民企联营转身变为了完全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宁波钢铁原三家民营企业股东建龙建团、南京钢铁及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30.53%、20%、5.62%),如今已悉数被宝钢收购。

自宁波钢铁2003年1月成立至今,三家民营企业作为创始股东,在宁波钢铁身上已经倾注了6年多的心血。时至今日,三家企业共同退去,一家完全由民营企业创建起来的企业就这样完全化身成为了国有企业,不免带些悲伤色彩。

离去,不得已的选择

“宁波钢铁自建厂以来,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而三家民营企业是需要从宁钢中获得盈利的。他们转让出股份,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对于龙集团、南京钢联、福建联华三家民企的离去,顾松铮分析说。

原本规划在2004年开工建设的宁波钢铁,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遭遇不顺。2004年6月,由于在项目审批、土地手续、环保审批等方面存在违规,国家有关部门查处了宁波建龙的违规问题并勒令重组。宁波钢铁因此也有“铁本第二”之称。2006年7月份,宁波钢铁在停工两年后重建;2007年,宁波钢铁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实现盈亏平衡。截至2008年12月31日,根据评估机构评估,宁钢总资产共计198.34亿元,负债总额183.72亿元,净资产14.62亿元。从一系列数据来看,三家民企难以从宁钢当中获得盈利,而这也是他们最终选择退出宁钢的首要原因。

金融危机以来,钢铁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宁波钢铁亦未能逃脱。根据《东方早报》的报道,杭钢董事长童云芳近期曾表示,2008年上半年,时仅200万吨钢铁产能的宁钢盈利4亿元,因此股东乐观估计其二号高炉投产后下半年将盈利10亿元。但不幸的是,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钢市萧条和价格急跌,宁钢当年反而遭遇亏损,并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后续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基于上述困境,三家民企联合向杭钢提交了关于要求改变宁钢现状的函,提出“要么你完全退出,股份给我;要么我完全退出,股份给你。”从最终的股本变动来看,杭钢的选择是吃掉了三家民企的股份,接着再引入宝钢并把接过来的56.15%股份全数转让给了宝钢。

对于退出宁波钢铁,建龙集团的一位中层管理者表示,宁波钢铁的盈利能力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钢价急速下跌的情况下经营更困难,另外由于宁波钢铁股东众多,建龙方面不能有绝对的话语权。相比之下,建龙集团自己全资控股的四个钢厂在去年最差的时候都是基本盈利的。另外,复星集团内部人士也曾对媒体表示,对复星集团来说,只要转让价格合适,公司拥有投资收益,退出宁波钢铁还是可以接受的。

 北京收购钢铁 钢铁业“国进民退”上演疯狂收购

从建龙跟复星的反应看,正如顾松铮所分析的,民营企业难以承受长期不能盈利所带来的资金压力。毕竟,民企要自己完全养活自己。

进入,宝钢“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对于垂涎宁波钢铁已久的宝钢来说,三家民企的退出,正好成全了宝钢的“宁波梦”。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宝钢以20.214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56.15%股份并控股宁钢,实属“捡了一个大便宜”。

宁波北仑港是国内进口铁矿石的重要中转站,不仅拥有天然的深水岸线优势,而且还有广阔的产业和市场腹地。宝钢董事长徐乐江称宁波为“钢铁业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选址地点”,在宁波建钢铁基地是宝钢多年来的梦想。虽宝钢有意进驻宁波,但因当时各种条件限制未成功。此次借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之际重组宁波钢铁,可谓是一圆宝钢多年来的“宁波梦”。事实上这也完成了宝钢布局华东地区的重要一步棋。

资金方面,由于在钢铁业振兴规划中,国家对股权收购贷款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宝钢进一步借到了“东风”。据悉,宝钢目前得到多家银行的大力支持,资金方面基本没有问题。

宝钢并购重组宁波钢铁也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浙江的基本面来看,浙江一直是产钢小省,用钢大省,扩大钢铁产能是浙江实际的需要,而宝钢的实力,正好符合政府的要求。“引进宝钢,能够提高浙江钢铁产业的集中度,符合浙江的产业规划要求。事实上,宝钢所以能顺利的完成对宁波钢铁的并购,浙江省国资委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某知情者向记者透露说。

并购,国企的舞台

宝钢并购重组宁波钢铁,仅仅是打响了2009年钢铁业疯狂并购的第一枪。

新出台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下称《规划》)中指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规划》中明确表示,“鼓励中央企业在国内的联合重组中发挥先锋作用,力争三年内钢铁业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集团产能达到45%以上。”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 宝钢、武钢、鞍钢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定是此轮重组的受益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钢铁业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面临行业低谷期,钢企价值大多被低估,加上《规划》的推动,2009年将会是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大年。而不管是从《规划》的政策导向,还是从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上考虑,钢铁业并购重组,仅仅国有大型钢企才有登台跳舞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民营钢企来说,则只有观赏或被重组的份了。

顾松铮认为,只有沙钢之类的民企才有并购扩张的可能,大多数民企,由于资金规模小且贷款难、技术实力低,难以参与到重组并购当中去。可以说,本轮的钢铁并购重组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钢铁行业重新“回归国有”的过程。

国家之所以选择走这条路,或是受迫与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中国是全球拥有钢厂数量最多的国家,超过1000家以上,但是大型钢厂仅有70家左右。过多的钢厂导致我国钢铁产能极为分散,钢厂间竞争无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龙头钢企在国内的影响力亟待提高。因此,要完成钢铁行业的振兴,并购重组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949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菜篮子悲剧原因是国进民退 斗罗大陆转载的原因

原文地址:菜篮子悲剧原因是国进民退作者:人性本私形成菜篮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国进民退;低效的国企,依靠垄断政策国进民退挤占市场,却不能完成市场流通的职能;能够发现菜篮子悲剧的根源在于流通成本过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又可以有两种

2016年医药行业新政策 医药政策组合拳,助推国进民退

  继上世纪五十年代(即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改造运动之后我国掀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国有化浪潮。先是能源、钢铁行业,现在轮到了医药行业。不但中国医药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大鳄四处“攻城掠地”,而且上海医药,南京医

汽车金融 反垄断 只要金融是国有垄断的 国进民退就没法避免

本轮国进民退不仅是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企的共同行动,几乎涉及到所有重要行业,更是政府意志和政策导向的结果 □ 记者 吴金勇 金融危机初临时,许多人都在预测危机过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出现革命性变化,一些新的经济力量和组织模

国进民退 知乎 “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 之殇

  国有企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封建时代就有国家垄断盐铁资源,实行盐铁专卖;在资本主义国家,既有企业国有化的运动,也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两者往往交替出现。可见,国企并不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进与退的方寸之间

国进民退 标志性事件 “国进民退”的代价(1)

 主持人:  郭洪业  讨论嘉宾: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文宗瑜/财政部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郑磊/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  夏保罗/中科招商副总裁  “国进民退”,这个并非是正式政策的概括性

声明:《北京收购钢铁 钢铁业“国进民退”上演疯狂收购》为网友浮光之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