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度浙商投资报告
本刊记者 龚艳
尽管浙商的投资活跃度有所降低,但是更加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一方面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能源与高科技行业聚集,另一方面抓住房地产市场低迷、资源价格处于低点的时机,加紧“抄底”,以期在未来经济形势好转时赚大钱。
2008年至2009年,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从通胀进入了通缩,从经济的触底到渐呈反弹之势。就在骤热骤冷间,浙商的对外投资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势头?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全国部分省级浙江商会对2008年的不完全统计,贵州从浙江引进的投资项目到位资金达40多个亿;新疆浙江商会会员企业在疆投资项目总金额达65.7亿元;由四川浙江商会牵线引进的浙商资本达到362亿元;天津引进浙商投资额达150亿元;浙商在云南新增投资达95.82亿元;浙商在重庆投资额达近100亿元……而这仅仅是一部分浙商的省外投资情况。
这些数据表明,这一年度,浙商在国内投资的步伐并未停顿。随着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浙商对外投资反而呈现出更新的特点:尽管浙商的投资活跃度有所降低,但是更加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一方面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能源与高科技行业聚集,另一方面抓住房地产低迷、资源价格处于低点的时机,加紧“抄底”,以期在未来经济形势好转时赚大钱。
1. 新兴产业成热点
危中寻机忙抄底房地产、专业市场、商贸流通、工业制造等浙商擅长的传统行业,依然还是浙商省外投资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这一年度,浙商更把投资的方向优先对准了具有更大前景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农业、科技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等。即使是地产业,也与“科技”搭上边,办起了科技地产。而在金融危机面前,不少浙商牢牢把住了产业抄底的机会。
2.5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2.5产业”的核心是生产性服务,包括金融、物流、软件、创意、会展、咨询等。
不久前,总投资15亿元、建设近两年的“传化公路港物流”西部连锁复制首个项目——成都传化物流基地正式开业。成都传化物流基地项目是国内物流大鳄——浙江传化集团在西部的首个战略性布点,是四川省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1150亩。传化物流基地一期项目规划建设了信息交流中心、管理服务中心、零担快运中心、智能停车中心、卡车维修中心和配套服务中心等功能。基地平稳运行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公路货运信息超市和西部最大的车辆调度中心,辐射半径将超过200公里。
2008年,杉杉控股投资开发的河北中科廊坊科技谷4个首批入谷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中科院10家科研院所也陆续落户科技谷。两年中,以“2.5产业”为主导,以风险投资和科技创新为主线的科技谷取得了较快发展。
中科廊坊科技谷项目采用民营化、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引入民营资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并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创业基金,培育、扶持和推动入园科技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这在国内还是第一家。
而对廊坊市来说,近年来一直向往着构建一个与京津不同的新型金融服务业。因此,该市也希望依托中科廊坊科技谷,推动软银、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投资机构尽快落户,然后通过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鼓励金融业态创新,发展金融租赁、创业投资、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等业务,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新能源产业频现浙商身影
这一年度,新能源成为浙商投资的热点产业。浙江是个能源小省,浙商把目光转向了资源、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到2015年,酒泉市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271万千瓦,其中瓜州县装机容量825万千瓦。今后几年,将是瓜州风电产业规模推进,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瓜州建设风机塔筒制造加工项目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来自浙江宁波的于贤松就看到了这个市场,2008年7月28日,由于贤松投资的顶松风机塔筒项目在酒泉瓜州开工建设。4个月时间,项目竣工投产,现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62亩,年生产塔筒200台。项目达产达标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这是我们甘肃浙商转型升级,进军风电绿色能源产业的第一步。”甘肃浙江商会秘书长李原告诉《浙商》记者。
而在太阳能产业上,来自天津、新疆以及浙江省内的浙商均在酒泉市金塔县投资单晶硅项目,投资总额达3.2亿元。更有浙商把目光盯到了太阳能的下游相关产业链上。同样在甘肃创业的潘林荣,投资建立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太阳能批发市场集散地——兰州东方时代伟业太阳能城。
将新农业进行到底
在金融危机来袭,在中国经济整体低迷的境遇下,农业投资反倒异军突起,也成为浙商热衷投资的一个行业,而且投资的手笔比以往更大。
2008年,在吉林的浙商就掀起了一股农业投资热。由吉林浙江商会牵头,成员企业纷纷响应,浙商今年准备投资4亿元人民币,在吉林省长岭县的盐碱地里打造甜高粱种植加工基地。该项目已经开工,首批试验规模为250公顷,甜高粱种植面积为200公顷,水稻50公顷,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甜高粱种植加工基地。
“吉林省有着很好的基础工业和粮食产业优势,农业是吉林省的特色经济,发展精品农业、高科技农业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吉林浙江商会会长缪明伟对此充满信心。
而在新疆,由浙商投资的新疆森王果业有限公司去年落户于和田地区于田县,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投资3.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流动资金2亿元。公司正在建设五条总设计能力为日加工处理鲜果7500吨的果酱全自动生产线,并采用“公司+农场+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实现特色果业深加工的规模化经营。
2008年,一直在新疆投资矿业的浙商企业——阜康金塔实业在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种起了3万亩的辣椒,投资额达1.2亿元。“因为这里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所以拜城县产出的辣椒个大、皮厚、辣度也适中,很有市场。我们的辣椒将出口到韩国。”公司负责人告诉《浙商》记者。
在贵州,浙江天泰茶叶公司及人和茶叶公司共投资1.3亿元,在湄潭县开发茶叶生产基地及加工生产。
矿业开发再掀小高潮
全球金融海啸掀起的飓风,也吹落了矿产的价格。从2008年三季度,特别是8月份以来,受产能释放、需求放缓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重要矿产品价格如原油、铜、铝等出现大幅降价态势,部分矿产品跌幅达60%以上。就在许多人转让手中的矿山、低价抛售手里的矿产之时,不少浙商在2008年底却将投资的目光转向了矿业勘探和开发。“在矿产价格走低之时,或许就是抄底矿业的好时机。”
“在广西就有浙商逐步从建筑业、流通业转向了矿产业。”广西浙江商会秘书长冯金华向《浙商》记者介绍。原先从事市政工程的广西国源集团投资公司,从去年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矿产业。去年6月,他们开始寻找膨润土矿产。广西宁明县的膨润土储量占全国的1/6。国源集团经过考察认证后,在当地征用了760亩土地,进行膨润土、锰矿、铁矿的加工。项目总投资8亿元,第一期3.2亿元已经到位,预计今年6月即可开工。
浙商陈跃飞投资3亿元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工业园办起了锰业加工产业;杭州锦江集团在广西田东县投资70亿元建铝加工厂。在新疆浙商2008年投资项目的一张表格中,赫然列着6个矿业投资项目,主要开发哈密的铁、铜、金矿、锰矿,阿勒泰的金矿、铜矿,阜康的大黄山煤矿等,投资金额达到7亿多元。
向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挺进
尽管2008年至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业产生利空影响。但是仍有不少浙商对于房地产业投资饶有兴趣。从投资的区域看,显然已经远离一二线大城市,而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山东浙江商会副秘书长张宗建告诉《浙商》记者:“去年一位来自杭州的浙商到山东聊城考察,他认为聊城的房地产市场基本没有起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恨不得马上拿地进军当地楼市。” 不少浙商去山东的二三线城市投资房产,尽管每平方米只有几百元的利润,但他们觉得当地成本也低,还是很有投资的价值。
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2008年,甘肃远大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庆阳东大街旧城改造项目投资8亿元,由朱清国与其温州老乡们共同投资的兰州市永新商贸城建设项目也在2008年奠基开建,投资7亿元;广西玉林时代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在玉林投资1.5亿元,动工兴建时代华庭商住区,其中一幢“浙江大厦”将在2009年建成。
而科技地产概念受到浙商的关注。杭州恒生电子股份公司拟投资5亿元,在成都打造科技地产;杉杉控股打造的中科廊坊科技谷本质上也属于科技地产项目。
2. 投资活跃度止跌回升“商会经济”方兴未艾
2008年下半年,浙商投资活跃度一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大部分遭受打击的多为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大进大出”的外向性程度较高的区域,对于中西部以及东北等地区冲击并不是很大。因而手头现金充足的浙商,对省外尤其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地区、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仍然保持较高的投资热情。
对外投资曾一度放缓
2008年下半年,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态势,浙商的对外投资曾一度放缓。“原先准备到我们工业园投资汽车零部件的一家台州企业,意向协议都签了,他们本打算去年下半年开始签订正式协议,购买土地建设厂房的,但是这个企业提出延迟投资的计划,准备再观望观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启动投资。”今年3月,重庆永川区一位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浙商》记者。
从浙商在省外投资的行业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较深的主要是房地产业。四川浙江商会秘书长刘良绪告诉《浙商》记者,“四川的房地产业受危机影响很大,不少由浙商投资楼盘都选择了暂时不开工或者不开盘。”而原先有实力的一些房产企业则降价售楼,回笼资金。
据调查,自今年春节后起,一些宏观经济数据上的好转,加上企业从银行更容易贷到款,让不少企业又萌动了对外投资的念头,投资活跃度开始逐步回升。
工业制造寻找中西部承接地
近年来,由于受土地的制约,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浙商的制造业基地移师中西部地区的现象越来越凸现。2008年4月10日,总部在浙江永康的众泰控股集团与长沙经开区、长沙市长沙县签下了一份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合同,众泰在长沙经开区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制造车系,2008年10月,首辆轿车已成功下线。
万向集团投资1.2亿元在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兴建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生产汽车制动器等产品。大元集团则投资2.6亿元在合肥高新区兴建基地,生产和销售汽车空调压缩机和各类小型水泵。而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电动车为一体的浙江绿源集团,也将在合肥高新区投资3亿元研发、生产电动自行车和新型电池。
“商会经济”再显实力
以商会为平台进行抱团合作的“商会经济”前几年在各地初露端倪,而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越来越多的浙江商会开始涉足。
从重庆浙江商会了解到,去年年底商会就开始筹备投建“浙商大厦”,目前已经选好址,并决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运作一地块建设“浙商大厦”项目。
今年3月份,《浙商》记者在海南浙江商会采访时也获悉,商会正与海口市政府洽谈购买1500亩工业用地,投资建立“浙商工业园”。
3月5日,上海浙江商会代表团与襄樊市政府举行了建设浙商(襄樊)产业园签约仪式。双方签约后,将通过整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在高新区合作建立一个以中部地区为主要市场的集生产、贸易、物流于一体的大型浙商产业园。
除此之外,由河南浙江商会会员企业联合组建的河南浙商投资担保公司与中国人民电器合作,投资近500亿元人民币联合开发“河南总部基地”。
近一年中,各地的浙江商会频频出手,加入实体经济的建设队伍,在几位商会秘书长的话语中似乎能听出其中的原因。海南浙江商会秘书长许麟法说:“目前是投资海南的最佳时期,一方面在本轮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土地等生产资料要素的价格都相对下降,投资成本低;另一方面,如果海南岛将获批‘旅游特区’,那时再来投资,成本就会大幅提高。”河南浙江商会秘书长郑为国说道:“联合商会会员的力量一起开发,资金量大,投资规模大,能够扩大商会品牌,也能树立浙商在当地的形象。”
(本刊记者何晓春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