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虚拟经济金额占总投资额在10%以内的企业逾半数,尚属“小赌怡情”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
股市投资,有长期价值投资和短线快进快出两种主要手法,做企业亦是存在“放长线钓大鱼”(放眼长远)及“该出手时就出手”(立足当下)两种理念。是坚持做好实业,还是冲进资本市场赚点快钱?这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但要做出选择却实属不易,因为其关系企业发展的战略抉择。本期问卷,《浙商》杂志就通胀预期下的制造业企业如何选择做了调查。调查显示,九成以上浙商涉足虚拟经济。
通胀预期与应对招术
截至5月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高达5.8万亿元,已超过了2008年全年的信贷增量。而国外的操作也都大体相同,疯开印钞机。面对实体经济并无多大好转的局面,全球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前些阶段,已有专家发出严防通胀的呼声。那么,企业家怎么看通胀?为应对通胀,他们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浙商认为通胀会发生,30.7%的浙商认为通胀不会发生,另外14.8%的浙商表示对通胀是否会来临难以判断。
通胀何时会爆发呢?问卷中,56家企业给出了自己的预期,其中:16.1%的浙商认为通胀会在今年下半年到来;57.1%的浙商认为通胀爆发是在明年上半年;26.8%的浙商认为通胀爆发还需较长一段时间,可能是明年下半年,也可能是2011年。
基于这种预期,以商人的“精明”,浙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通胀?
问卷中,26.1%的浙商选择投资房产来进行企业资产保值;13.6%的浙商选择了投资股市;29.5%的浙商选择了购买黄金;选择购置矿产及大宗物品来保值的浙商亦占13.6%;选择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的浙商占10.2%。从中可以看出,购买黄金、房产是企业比较看重的资产保值手段。此外,有24位浙商选择了两项(以上)资产产品来进行保值,占比达29.5%。
值得注意的是,有14家企业表示不会涉足虚拟经济,占比15.9%。从原因上看,有些是因为预期通胀不会到来,有些则是因为专心于主业,“练好内功,改造厂房、设备等。”一名浙商在问卷中这样写到。表示专心于主业的企业中,有2家已是国内行业领先企业,其他几家在浙江本土也都经营得非常不错。
94.3%的浙商企业涉足虚拟经济
真正踏踏实实专做主业则需要企业家具有非凡的定力。而对一般浙商来说,到资本市场赚快钱对企业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那么,企业会拿出多大资金来投入资本市场呢?
88家企业中,对资本市场基本没有涉及的企业占5.7%,而投资资本市场金额占企业总投资金额50%以上的企业亦有5家,占比5.7%。投资资本市场金额比重在10%以内的企业有47家,占比53.4%;比重在10-30%之间的企业有17家,占比19.3%;比重在30%-50%之间的企业有14家,占比15.9%。
94.3%的企业对资本市场多多少少有所涉及!
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6月份曾根据自己的实际调研测算出,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市,3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了票据市场。这表明,虽然国家上半年新增放贷数额巨大,但真正流入到实体经济的资金并不是很多。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投入并不是太大,问卷中投资资本市场金额比重在10%以内的企业就占了半数以上。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企业家 “小赌怡情”的心理,即拿出一小部分资金,到资本市场小试牛刀。即使亏了,也不至于对企业有什么大的影响。资本市场相比实业来钱快,也轻松,企业家若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理智很容易被贪欲所吞食。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时,本刊曾调查了多家破产的行业龙头企业,它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在资本市场栽的跟斗。
对制造业没热情实属无奈
中国经济的复苏,根本上要依赖实体经济的回暖,而这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们对自己企业前途的信心和信念。由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企业当前恋上了资本市场。从情理上讲,大多数企业凝结了企业家很多的心血在里面,感情上就不想把主业做好不太可能。那么,是哪些因素限制了企业家们对主业的热情呢?
“您认为目前一些企业不愿意把钱投向实体经济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反馈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原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是影响因素的企业家分别占19.3%、9.1%的比重。正如一位浙商所言:“企业家如果因为材料及用工成本上升而丧失激情,那未免太夸张。”有53位浙商认为“市场需求不旺,短期难回暖”是导致企业家丧失投资制造业激情的主要原因,占比60.2%;有32位浙商认为资本市场来钱快,转移了企业家的激情;有21位浙商认为制造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是影响企业家投资实体经济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市场需求不旺、经济回暖难以预期是影响浙商信心指数的主要因素。而资本市场相比制造业具有进入门槛低、回报周期短等特点,使得当下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青睐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