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认识到造车的困难之处,吴建中却越是有一种强烈的“非造不可”的欲望。
最早的时候,吴建中并不以为造车是什么难事。
他承认,对于造车的难度,自己的确有些估计不足。而最大的难度就是政策门槛,拿不到准入资格,上不了目录,什么都只是一纸空谈。
“想做整车的企业不在少数,可真正做起来的,却只是凤毛麟角。”
但是,越是认识到这一点,吴建中却越是有一种强烈的“非造不可”的欲望。
在众泰总部所在的浙江永康,有着大量的小五金企业。由于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无论是电动工具、防盗门,还是沙滩车,一批批企业经历着大浪淘沙。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们形象地喻为“浪潮经济”。
“我们也看到并经历着这样一种严酷的现实。”吴建中说。
他想借由汽车整车制造的高政策门槛,摆脱这宿命般的“浪潮”。
追赶末班车
2003年,众泰汽车正式挂牌成立。
“那时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上目录。”和当年的李书福一样,吴建中满世界地寻找可以做整车的机会。“光光为了取得一个资格,我们就走过不知道多少弯路。我们找过昌河,找过北汽,找过一汽,找过东南汽车,找过很多很多的汽车厂……”
2005年底,通过与成都新大地汽车合作,众泰终于曲线获得造车资格,登上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汽车“公告”目录。
2006年,恰逢中国汽车业的寒冬和低谷。许多民营企业选择在这一年退出造车舞台,众泰却逆势前行,第一款车小排量SUV“众泰2008”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1万多台。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那批车应该叫‘大地众泰’。”吴建中解释。
真正拥有属于众泰自己的品牌,则要到两年以后。2007年,众泰重组湖南江南汽车,终于有了自己的整车资格,并最终在2008年下半年真正取得了包括轿车、轻型货车、轻型客车、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整车生产资格。如今,众泰集团旗下有两个品牌,一个是众泰汽车,一个是江南汽车。
2007年,“众泰2008”和“江南奥拓”一共卖了4万多台。到2008年,尽管有冰灾、地震,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但众泰在产销上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总量达到7.5万台。
目前,众泰已经形成了20万台的整车生产规模。在未来的3年之内,这个规模将达到30-50万辆。
过去一度默默无闻的众泰,令人惊奇地悄悄生长。
一个追赶的机会
对于吴建中而言,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哪怕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对于众泰来说,似乎都更像是一场机遇。
“如果不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可能还不会对汽车行业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吴建中说。的确,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后的十大产业振兴纲要里,排在首位的就是汽车行业,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而且,这次危机对国外的汽车巨头冲击更大,却给我们中国的汽车行业提供了一个追赶的机会。”
吴建中认为,“这个机会在所有的汽车厂商面前都是均等的,关键看谁做好了准备。”
2008年,“众泰2008”的升级版“众泰5008”成功上市,中国首款全能宽体轿车——“梦迪博朗”顺利下线。
当然,“众泰2008”系列和“梦迪博朗”系列走的是一条差异化细分市场的路线。
吴建中更看重的,是接下来的轿车市场:“我们现在的车型可能一年只能卖个几万台,而将来的轿车车型,一年的销售量就可能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台。”
众泰新一代的轿车已处于研发状态,有两个平台的轿车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面市。
而更令业界惊奇的,则是这位后入者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开始不声不响地引领新能源汽车业的一个大的变革:
2008年11月,众泰成功获得国家纯电动乘用车第一个“公告”;
2009年3月,众泰率先在杭州挂牌上路,成为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第一牌”;
2009年7月,在“2009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动汽车暨清洁能源车展览会”上,吴建中亲手将众泰2008EV纯电动汽车的钥匙交给了国家电网领导——国家电网将选用众泰2008EV作为公务用车,这标志着中国纯电动车进入实用化阶段。
以至于英国媒体SUNDAY TIMES2009年6月7日报道: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破壳而出!中国“众泰”纯电动汽车以其先进技术,将成为世界电动汽车工业的领跑者。
前不久,一位英国外交官到众泰考察,实际上就是冲着众泰的纯电动汽车而来。他希望众泰能够进入英国市场。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传统汽车而言,难以接近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很可能会率先为中国的纯电动汽车打开大门。
后入者先行。军旅出身的吴建中有一种干净利落的硬朗做派,对未来的目标,他也十分明确:“我们心里有一个想法,众泰一定要从汽车行业国企、民企和合资企业中突围出来,抓住这几年的发展时机,在行业内成为强者。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个推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尽到自己的力量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