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过程中,世博会中国民企馆联合参展企业的众多明星企业家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梦想。而这个“梦想”所指的执行层面上的具体内容,就是企业的国际化、成为世界性品牌。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据《浙商》记者了解,民企馆联合参展的15家企业中,有的已经进行了海外扩张,成绩初现,有的则仍在计划中。而民企馆之外,除了已经声名显赫的大企业外,还有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在为自己的“国际梦”努力。
那么,谁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个国际“招牌”?
目标虽然是一样的,但八仙过海,战术却是各有所长。
单刀直入型
策略:选择最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代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在刚刚结束的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典暨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人们看到了马云在海外商界的好人缘。连线美国,马云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现场对话;NBA巨星科比,笑称是专门来杭州向马云学习怎么做生意的;星巴克全球总裁,千里迢迢赶来杭州捧场……除此之外,索罗斯、比尔·盖茨都是马云的好友。
也许,是因为最没有国界的生意,就是网络,因此,在海外扩张大军中,动作最大的是阿里巴巴马云。除了之前的雅虎,马云在2009年又开始了新的全球化扩张,到现在为止已经进入亚欧7个国家的电子商务市场,分别是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越南和土耳其。其中,印度注册用户数目已突破100万,成为继美国以后阿里巴巴第二大的国际市场,算是初战告捷。CEO卫哲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中国以外的供应商将是阿里巴巴业务长期发展的对象,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面向全球进出口商的电子商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是在看到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才更加坚定了海外布局的决心。为什么反而在经济低迷期企业更有扩张机会呢?马云的判断依据是,许多人在失业之后将开创自己的生意,网络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平台,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复制成功。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印度传媒公司Network188首席执行官查瓦拉预测,阿里巴巴将在短期内挑战eBay及亚马逊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马云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运用的是单刀直入的战术。就是直接选择和国外市场的强势企业合作,直刺心脏。用马云的话说,“我们最终将变得十分强大,而现在才刚刚开始。”
暗渡陈仓型
策略:海外投资关注“内地资产”
代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作为内地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业内更习惯把复星集团称作“内地版和黄”,多家媒体描述郭广昌是内地“最像李嘉诚的人”。事实上,郭广昌自己最欣赏的“偶像”也是李嘉诚,以及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掌控能力。而在内地,复星集团是公认的投资第一品牌,郭广昌希望未来的复星,也能够成为与和黄、GE一样伟大的企业。
作为民企馆的“总领队”,郭广昌以及他率领的复星团队,对海外市场一直非常关注,也在民企馆的招商过程中,他一直向“队员”们强调民企品牌打响国际知名度的必要性。郭广昌明确表示,复星将在未来着眼于全球的投资机会。之所以做出这种战略规划,是因为复星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国际型企业。当初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就是考虑产品的国际销售和建立国际融资渠道,复星国际上市首日,持股29亿股的郭广昌身价超过300亿港元,身价曾直逼华人首富李嘉诚。 目标已定,策略呢?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在参加由《浙商》杂志举办的“2009浙商大会”时说过,复星看好的海外市场投资目标是那些内地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价格已经相当便宜,适合在资本市场“抄底”,希望目标项目回报率能在30%以上。他称今年会积极留意海内外的并购机会。看来,海外并购优质内地资产,是复星认定的一种新的海外布局的模式。
事实上,今年复星已经先后收购在海外上市的分众传媒、同济堂药业等公司的股份。一度盛传的复星与和黄李嘉诚同时竞争国美电器的并购,就是复星新海外策略行动上最好的解释。但是,和直接收购、或者与海外公司合作不同的是,复星新海外策略的着眼点,更倾向于与内地优秀资产相关的海外投资,这和复星集团一直看好的“中国动力”是一脉相承的。
“曲线救国”型
策略:在家门口做国际化
代表: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周成建、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还有一些企业,把品牌国际化的策略,放在内需战略这个新经济形势下来完成。比如周成建、王中军。
周成建告诉《浙商》记者:“所谓国际化,就是要做世界级企业,做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则是为了在家门口和海外对手竞争。”
美特斯邦威,这两年在品牌国际化上的尝试可圈可点:刚推向市场的全新服装品牌ME&CITY,邀请了全球最热播的美剧《越狱》男主角米勒做形象代言人,掳获了一大帮潮男潮女的心,2009年秋季正准备换用国际超模;还有刚刚热播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2》里,美特斯邦威又花巨资为旗下服装品牌做了植入式广告。这些定位国际化视野的品牌传播效应,在之后的市场表现中一次次被证明,市场销售的数字,远远超出当初的收益评估。
周成建的目标,是用10年时间成为世界服装前5名。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世界性品牌?周成建解释:“其实现在国内的机会和挑战也是国际化,因为现在跨国大企业都进来了,你家门口的竞争对手是国际的,所以你也必须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走到中国之外打响自己的品牌,拉近和世界品牌的距离,再回来和家门口的跨国企业竞争,这是一种策略。我们所做的尝试,只不过是寻求一种新的方法,但市场是要扎根在中国的。”
和周成建所见略同的,还有华谊兄弟的王中军。
王中军一直认定,影视在中国是朝阳产业,尤其在经济危机下,消费者可以从娱乐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最重要的,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消费。今年春节全国各大影院的票房表现,证明了王中军的这一判断。虽然目前中国的娱乐传媒公司规模还不大,即便是华谊兄弟、中影集团这样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也远远无法与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娱乐传媒帝国相比,像迪斯尼、时代华纳、米高梅。好莱坞的国际大片,至今仍是国产电影最头痛的竞争对手。但是,王中军告诉记者:“未来中国一定会出现一个大娱乐传媒公司,华谊的目标就是做‘中国的时代华纳’。”
华谊一直强调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品牌的运作上,要学习好莱坞。现在,华谊兄弟已经涵盖了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所有运营领域,基础已经很扎实,接下去,就是胆大、心细的行动了。
行动,已经开始。这两年,华谊兄弟开始了国际化商业运作的探路。去年,华谊投资的《拉贝日记》在欧洲首映成功,被称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虽然没有直接和国际娱乐集团合作,但华谊巧妙运用的多元化题材选择和国际化运作模式是最重要的两大卖点。《拉贝日记》的阵容是真正的“多国部队”:主演乌尔里奇·图库尔(《窃听风暴》)、丹尼尔·布鲁赫(《再见,列宁》)都是德国的一线男星,而主角的故事是发生在中国的,和中国女星张静初的合作,增加了影片题材上的卖点;而在商业运作模式上,借鉴了《功夫之王》的多国同映的运作模式,虽然不能以票房论成败,但是对华谊兄弟来说,市场的胜负已非全部,王中军要的已经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向那个既定目标靠近,才是他在乎的。
草船借箭型
策略:借力海外强势企业,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
代表: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爱仕达电器董事长陈合林、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
总部位于义乌的新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饰品商。董事长周晓光告诉记者,以前新光是做批发是以“跑量”为主的,销售渠道都是掌握在几千家经销商手里的,很零散。但从去年开始,新光的策略改变了,他们积极收购了英国几家专为英国王室制造礼品的企业,目的是由制造的低端向高端的设计和品牌过渡。实际上,论实力,新光的专业设计团队和制作工艺早已达到了海外知名企业的水平,只是在品牌的打造上还需要下功夫。像年轻人最喜欢的“施华洛世奇”水晶饰品,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有1/3都是委托新光集团生产的。
为了在品牌上能快速缩短与国际性品牌的距离,新光集团在2009年确定了和著名主持人杨澜的合作,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女性饰品品牌“澜”;
在民企联合馆亮相,也是看中世博会的国际化平台。这些都是新光的努力和尝试。
和周晓光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爱仕达老总陈合林。爱仕达是中国最大的炊具企业,总部位于浙江温岭,老百姓熟悉的“双立人”牌炊具,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有相当比例是委托爱仕达生产的。除了“双立人”,爱仕达手上还有国际顶尖炊具的代理销售权,爱仕达与全球最顶尖的5个炊具品牌都有长年的合作。
但陈合林最渴望的,是把他一手培养的“爱仕达”品牌打造成为和“双立人”一样,成为在国际上响当当的炊具品牌。在陈合林办公室的旁边,有一个私人“博物馆”,里面收集了几千件从世界各地“搜”来的锅碗瓢盆,只要有时间,陈合林就会钻在里面“搞研究”。现在,爱仕达已经成为和苏泊尔齐名的国内炊具品牌,在世纪联华、易初莲花、家乐福等几乎所有的连锁超市里,都能买到爱仕达的产品。陈合林说,苏泊尔是通过被法国品牌并购来完成国际化之路的,爱仕达也在寻找一种方式,通过品牌的多样化传播,来打响爱仕达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最终成为世界性品牌。而世博会民企馆,就是他们看中的其中一个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