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迪士尼曾经说:迪士尼乐园永远没有建好的那一天。
看来同样做米老鼠的生意也绝非一天两天的事情。
能被著名海派清口演员周立波调侃到的,都是上海滩上街谈巷议的热门事。有人问,世博会之后上海还有什么花头呢?周立波决定挺身而出:“阿拉就弄只米老鼠给你看看。这拉动经济还得了,是一个引擎啊!这两天川沙人灭鼠也不灭了,猫也没有了,都送给人家。一定要把老鼠保护好,因为它们的外国亲戚要来了。”
要来的不只是米老鼠,而是一整个迪士尼动画家族,以及他们制造快乐的秘密。即将建设的全球第6个迪士尼乐园落址浦东川沙镇。
房产商机最先凸显
通往浦东机场车水马龙的A1高速公路天桥上,北面是与公路平行的磁悬浮,每隔十几分钟就有一道轰鸣声纵贯而过。往南,一片雨洗过的葱绿上面,浮现出一簇簇雾气袅袅的村落,这就是征地规模逾6000亩的迪士尼园址。
第一拨受益的便是川沙板块的房地产商们。“迪士尼周边的地价已经涨了好几倍了。”上海市浙江商会副秘书长雷坤说。在上海市政府宣布迪士尼项目正式获批还不到两小时,推出的川沙新市镇A08-03的地块,成交楼板价14024元/平方米,溢价率264%,甚至高过了当时川沙板块的在售商品房价。
根据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迪士尼项目涉及的川沙板块在售22个楼盘,多达9个楼盘近几个月都没有任何销售记录。从7月1日至11月18日,川沙板块的龙馨公寓,可销售套数为230套,销售记录为零。地产商捂盘惜售的情况相当严重。
在《浙商》记者的调查中,尽管上海市浙江商会等在沪商会均表示,尚未得知有浙商已介入迪士尼周边的房地产市场,但正如上海市台州商会秘书长夏子所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相信肯定有浙商想要或已经参与进去,只是我们暂时没有掌握而已。”
本土动漫业的机会
4年之后,上海将建成迪士尼主题乐园。《浙商》记者了解到,其实杭州也将有一家充满本土特色的动漫园——白马湖动漫主题公园。
“迪士尼的到来对我们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并没什么可担心。”杭州动漫产业的龙头企业、中南卡通影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沈玉良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沈玉良分析说,迪士尼的影响其实并不是第一天才到家门口。虽然主题乐园第一次进入内地,但迪士尼的衍生产品,如玩具、文具和其他制品早已通过授权商卖到内地。迪士尼此次入驻上海,或许对这些产品的销售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对内地包括杭州的动漫产业,并不足以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就如沃尔玛早就来到杭州,但联华、物美这些本土超市照样生存得很好。”沈玉良打了个比方说,动漫产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大蛋糕,谁都不可能独吞。比如最早在亚洲拥有迪士尼主题乐园的日本,其本土动漫产业照样非常发达。
在沈玉良看来,本地动漫企业其实有更好的后发优势。对本土文化的掌握是美国迪士尼永远不能企及的,而这对动漫产业至关重要。“要让一个区域的民众接受你的动漫,必须先用他们了解熟知的东西去打动人心。”沈玉良认为,中国13亿的人口是本地动漫最有力的支撑,来自美国的迪士尼尽管实力雄厚,但也未必抢得过扎根本地文化的本土企业。
浙江游艺商先行布局
“我们跟迪士尼公司的合作洽谈,3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浙江巨马游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定远早已紧盯住了迪士尼这一世界主题公园行业的最高殿堂。据马定远的介绍,巨马有可能会和迪士尼达成合作,为乐园提供游艺机设备以及景观装饰产品。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与上海市政府的合作项目,建设方也正在寻求与国内厂家的接触。身处浙江诸暨的巨马与上海的距离并不远,可谓近水楼台。因为大型游艺设备需要拆装、运输,马定远认为,如果能达成合作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合作的谈判很辛苦。由于有保密协议在先,马定远说不便透露谈判的具体内容,但要与国际知名品牌挂上钩,其间的全情投入与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可想而知。“对方的要求是很精细的,一条条、一款款,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有很严格的标准。”
低迷玩具业的救命稻草
迪士尼乐园是一个不断造梦的地方,它总有魔力让大人也能回到童年时代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这种神奇的力量恐怕有一半要来源于各种经典卡通形象的玩具。“世界有75%的玩具是中国生产的。”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秘书长、义乌市爱就推门玩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元智说。
在香港迪士尼里大部分玩具都是由广东地区的厂商生产的。与广东东莞等地完整的产业链相似,义乌的玩具厂商也相当集中,与上海的临近也更多了几分地缘的优势。
“与迪士尼的合作一般都是由他们出形象、出内容,采用品牌授权的方式。玩具厂商是要去找迪士尼的授权公司,授权公司再经过审核、验厂等程序决定是否授权。我们一般不需要跟乐园直接打交道。”童元智告诉《浙商》记者。
最近童元智听说自己周围就有玩具企业与迪士尼在谈授权的事情。迪士尼对授权生产、销售的企业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们的品质控制体系搭建得非常完善,并且每年能够从授权当中获得100亿元的收入。”
对于去年以来陷入低迷的玩具行业来说,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建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但童元智担心的是玩具厂商们仅仅满足于握住这一根救命稻草而放松了更长远的规划:“企业还是要靠核心竞争力生存,现在我们学会了借牌发展,但最终还是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