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汽车保有量比较低,私家车少,平均售价5万元左右的电动汽车也符合丹东人较低水平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哥本哈根会议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关注?因为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了,为环境减负,人类社会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2009年12月7日,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开幕,浙江超硬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月珍正在辽宁丹东出差,她一直关注着整个会议的有关新闻。在丹东,她即将投入数亿资金生产电动汽车——这个被人们看作是低碳产业代表的领域。
在超硬磨具行业做了几十年后,浙江超硬磨具有限公司的年产值依然没有超过一个亿——尽管它已经是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超硬磨具的科技含量很高,但市场还是有限。”吕月珍说,要想壮大公司规模,就必须进入一个市场潜力大的行业发展。
在吕月珍看来,在传统能源日趋减少、“节能减排”成为世界经济“主旋律”的大背景下,同样有着高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高技术的基因
吕月珍身体里有着“高科技”的基因。毕业于贵州商学院的她,于1988年开始勇闯国家高新技术领域,并于当年创建了贵阳金刚石砂轮厂,产品当年获得贵阳市星火计划科技奖。
人造金刚石砂轮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品,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切削高硬材料的最佳磨具,被誉为“工业牙齿”。由于其技术含量高,不易被人掌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东阳逐渐形成了以横店东磁为龙头的磁性材料生产企业,横店镇更是被誉为“中国磁都”。1998年,当吕月珍了解到超硬磨具在家乡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之后,毅然决定回家乡创业。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她就完成了搬迁、基建、试制等工作,成立了浙江超硬磨具有限公司。1999年初,吕月珍将适用于磁性器材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人造金刚石砂轮投放市场后,迅即被东阳市130多家磁性材料生产企业所接受。
“像超硬磨具这种产品,不能进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每个产品都要独立操作,这对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吕月珍说。
高新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活水源”,如果不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企业就会失去源头活水。
为了促进技术的不断创新,吕月珍于2004年成立了“浙江省超硬磨具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占销售的15%以上——这一数字,远远高于中国企业3%左右的平均数字。
到目前,“浙江超硬”已经研发出300多种不同规格的人造金刚石磨具制品,改变了中国要靠超硬磨具进口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工业产品的现实。
“我们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16个,其中发明专利2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个。”吕月珍用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产品优势,我们占领了其80%的市场份额。
进军低价电动汽车
尽管在超硬磨具行业中,浙江超硬是无可争议的龙头,但由于其应用属于高端领域,市场总量难以突破,这就限制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超硬磨具行业里滚打了几十年的吕月珍,开始将目光投向电动汽车行业。
2009年10月,“浙江超硬”与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开发区签订了投资电动汽车的协议。该协议商定:“浙江超硬”在辽宁丹东投资建立辽宁超能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6.5亿元,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力争两年内生产电动汽车2万辆,预计实现销售额10多亿元人民币;二期工程投资5亿元,生产电动汽车5万辆,预计实现销售额30多亿元人民币。计划五年内实现销售额40亿元以上。
为何进入电动汽车行业?吕月珍的回答很简单:一是自己的儿子很喜欢汽车,非常关心汽车行业的发展;二是看好电动汽车的未来前景;三是电动汽车的研发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吕月珍告诉《浙商》记者,浙江超硬研发中心于两年前开始研发电动汽车,已经于2009年研发好样车,碰撞性试验也已经完成,技术研究均已成熟。
“我们的超能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达100KM每小时。充电15分钟,可以达到电池总量的50%。一次充满电池后可行驶100多公里,开得最远的一款车可以行使260公里以上。”吕月珍说,超能纯电动轿车按时尚型外观设计制造,配用的是高性能铅酸动力电池或锂电池。“我们推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目标是代替目前市场上的残疾人动力车,然后会陆续推出适合城市白领的车型。”
将电动汽车项目放在辽宁丹东,除了丹东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都比浙江低外,吕月珍更加考虑的是市场。“丹东汽车保有量比较低,私家车少,平均售价5万元左右的电动汽车也符合丹东人较低水平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此外,在丹东,还可以就近开拓朝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