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转型升级、家业传承,三股浪潮交汇在一起,把当前的中国民营企业推上了一个特殊的历史点位。民企传承,橙色警报已经拉响!
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然是忧大于喜——《浙商》杂志一份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家族企业未实现交班;近六成二代不愿意接班。而未来的5-10年里,将有半数以上家族企业会进行交接班。中国民营经济,能否安然通过即将来临的传承大考?
一场特殊的座谈会
应邀前来参加11月8日在杭州湾新区举办的“辉腾·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与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经济学家王忠明于7日晚上就赶到了下榻酒店。他们不顾车马劳顿,联系了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的院长茅理翔,当晚便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民企二代”们的成长与接班烦恼,不时发问了解更多细节。
谢经荣告诉在场的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历届学员代表,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 全国工商联很关心家族企业的传承,也很关心“民企二代”们的成长与培养,他们想尽可能多地了解家族企业和二代们的情况。座谈会临近结束的时候,谢经荣还让秘书收集了在场“民企二代”们的名片,并称“有问题可以直接找秘书联系,以后还要对‘民企二代’的情况做动态的调查。”
一位参与座谈会的民企二代代表黄海峰说,来自高层的重视,凸显了民企传承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未来的5-10年里,接班传承都将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重要的话题。
金融危机、转型升级、企业传承,三股浪潮交汇,把当前的中国民营企业推上了一个特殊的历史点位。民企传承已经拉响“橙色警报”!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这位长期致力于家族企业传承的企业家说,“在目前的形势下,交班、转型,比创业更重要!”
逾半“二代”内心不愿接班
“富二代”们有多少愿意接班?为了解民企交接班的现实状态,《浙商》杂志向百家样本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7份。统计显示,87家企业当中,已完成交接班的企业有23家,占比26.4%,未完成交接班的企业有64家,占比高达73.6%。
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上述未完成交接班的64家企业当中,3家企业表示子女会在5年内接班,占比4.7%;34家企业表示会在未来的5-10年内进行企业的代际传承,占比53.1%;25家企业表示企业传承要等到10年后,占比39.1%;另外有2家企业表示不会把企业传给子女,占比3.1%。
此外,我们用“很不愿意”、“不太愿意”、“愿意”三个选项调查了二代的接班意愿。依次分别为14.9%、41.4%、42.7%。也就是说,从感情上看,不愿接班的二代,占到了56.3%的比例。
接班危机是民企下一步最大危机
在“辉腾·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上,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沈爱琴风趣地说,“我是把女儿忽悠进企业接班的”。沈爱琴对于自己的女儿、女婿能这么好地完成接班,尤其是女婿也参与其中,她像是拣了个特大便宜。而更多的企业却在为寻找接班人而痛苦。
目前,我国民企第一代创业者大多已届55岁—65岁。未来10年,将是中国家族企业接班的高峰期。而按国际惯例,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够接班成功。也就是说,未来数年,中国500万家家族企业中,70%有可能被淘汰。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大危机。
与会的专家、企业家纷纷发出疑问,“富不过三代”难道真的成了世界范围家族企业的宿命?香港中文大学9月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香港每百个家族企业中,到孙儿这一代仍然十分成功的只有三家。
大量的研究表明,家族企业传承,存在太多的“命门”。早在2005年,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就曾拟建“败家子基金”,不乏警示意义。事实上,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家族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的接班人计划或领导人培养方案。
链接
苏州“富三代”自断四指拒接班
11月5日,一则“不愿继承家业,‘富三代’自断四指”的新闻在网络间迅速散播开来:苏州一家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为拒绝接班,“特立独行”,砍掉了自己的四指以向家族抗议。原来,这名“富三代”一直来钟爱漫画,对家族的传统制造业根本不感兴趣。而他的爷爷为了保证家业的传承,曾一再劝说其放弃漫画爱好,回家族企业接班,最终激怒了这名23岁的“富三代”。
据悉,仅苏州私营企业的总数就已超过14万家,始创者大多已过花甲甚至古稀之年,接班问题迫在眉睫。这位“富三代”是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来表明不愿接班的意愿,更加凸显出家族企业内部传承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顺德九成以上“富二代”不愿接班
11月中旬,一场主题为“富二代的快乐成长与家业传承”的论坛在顺德举行。据悉,广东顺德中小企业的数量多达2万多家,而上规模的企业就超过2000多家。当地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00多家企业中的第一代创业人大多已接近退休,他们迫切希望子女能够尽快接班。但是,相关部门透露,顺德九成以上“富二代”不愿或者不能完全接班,这令打出江山的一代企业家十分头疼。
除了能力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富二代”压根就不想接班。“父母的选择并不等于我们的选择,在父母光环的背后,我认为不能直接接受父母的安排,而是选择自己想做的事业,那样发展空间将更大。”当地一位“富二代”在论坛上这样说道,这种观点也代表了很大部分少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