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洋:面对父亲王永庆我仍抬不起头



时至今日,王文洋谈起父亲王永庆仍然“耿耿于怀”。1995年轰动一时的婚外情事件,让王文洋与父亲决裂,到祖国大陆创办了宏仁。昨日,王文洋在上海“敞开心扉”。

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曾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台塑集团的接班人。但1995年轰动一时的婚外情事件,让王文洋与父亲决裂,彻底出走台塑。

1996年王文洋依靠朋友和亲属的帮助,筹资2000万美元,来到大陆白手起家创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

昨日,头衔早已换成宏仁集团创办人、总裁的王文洋在上海首次公开接受记者采访,今年已经55岁的王文洋两鬓有些斑白,自称“书呆子”的他身上仍然有很多书卷气,身兼多个大学教授头衔的他回答问题时俨然回到了课堂,对每个问题都进行坦率而深入的阐释。

时至今日,王文洋谈起父亲仍然“耿耿于怀”。

因幼年缺乏父亲的关心,成年后复杂的家庭关系“容不下他”导致他出走,台湾媒体对他不公正的报道让他感到委屈。面对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超越的父亲,王文洋以“人比人气死人”来表述,但是他同时也争辩,其实父亲当年的创业条件比自己要好,自己的宏仁集团也不比当年的台塑集团差。但是他同时也表示,因为宏仁集团目前规模很小,他在父亲面前仍然抬不起头来。

“父亲创业条件比我好”

台湾媒体报道王文洋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这让王文洋觉得很委屈和不公平。他打趣说,他小时候不要说家里没有金汤匙,就连看也没有看过金汤匙。

记者:从您成长的背景看,你并不是一出生家族就很富裕,这些经历对你以后的发展有帮助吗?

王文洋:很好,在台湾就没有记者这样问我,他们都说我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这是时间上的错误。我出生的时候没有台塑,我爸爸仍然在奋斗,当时我们房子一楼是我爸爸的办公室,二楼是家。爸爸每天做生意,妈妈则为员工煮饭,每次都是等员工吃完了,我们才能吃。爸爸因为生意不顺常常回家垂头丧气的。我跟小我二十多岁的妹妹们完全不同。

不过因为我看到了爸爸创业的整个过程,我也白手起家创业,我能够了解他当初的难处。不过他还有家人支持,我则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记者:你45岁时为什么选择自己创业?

王文洋:45岁开始创业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其实我当时抱着惶恐的心情。我24岁就拿到博士学位,一直希望可以留校任教,但是由于谋生养家需要前往美国找工作,26岁我赚到了第一桶金100万美元。 

由于妈妈和祖母当时都住在美国,她们一直让我回台塑工作,作为家中长子长孙,照中国人的传统我应该听他们的。1986年我回到台塑从科长做起,但是我一直心中有数,自己在台塑不会呆太久。因为家庭非常复杂(王永庆有三房太太),他们容不下我。1995年108岁的祖母过世,1995年11月份我选择离开台塑。在美国大学做了一年教授,但是自己内心很不开心,在朋友的建议下到祖国大陆创业,当时觉得21世纪应该属于中国。

记者:您父亲当初创办台塑从美国拿到了70万美元,好像比您创业时还辛苦?

王文洋:这种讲法是错误的,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50年前的70万美元比我当初的2000万美元,你可以算算谁多谁少,而且他当初不止70万美元,加上他自己的资金和朋友的资金,我估计有100万美元。在他创办台塑之前,我祖父把自己的产业给他经营,而我自己创业时没有要他一毛钱,完全靠自己。

他是一个赌性很足的人,看好的东西就投进去,当时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进去,甚至把原来的房子都卖了,我们家迁到火车站附近一间便宜的房子去住。当时父母亲都很忙,根本没有人关心我,遇到火车自己就跑开,否则被撞死了都没有人知道。但是他创业的毅力和精神对我来讲是有帮助的。

记者:宏仁集团目前已经有一定规模,如果给你自己打分,你会打几分?

王文洋:我不打分,我自己与他相比仍然差一大截,我在他面前仍然抬不起头来。

绝不会与台塑合作

1995年王文洋与父亲反目离开台塑后,父子关系至今仍非常紧张。宏仁内部员工讲,王文洋现在有时候也会带着子女去看看父亲,父子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是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外,王文祥仍然把父亲的台塑作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曾经一度有望成为台塑接班人的王文洋已经与台塑越来越远,而且他自己也表示未来不希望由子女来继承事业。

记者:宏仁集团生产的玻璃纤维丝、铜箔基板与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科技业务相同,那宏仁集团与南亚是什么关系?未来双方会联手做大吗?

王文洋:南亚目前是宏仁最大的竞争对手,由于我以前在南亚呆过,很多人都是我一手招来的,所以我与南亚的这些人私下关系都非常好,但是公开层面则是竞争的形态。至于宏仁和南亚要不要联手合作,我看不出有这一天,我也看不出有改变状态的可能。

台塑今天的电子材料业务都是从我开始的,现在电子业务已经为台塑赚了很多钱。

记者:您会不会拿宏仁集团与台塑进行比较?

王文洋: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做,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台塑企业发展了50年,肯定要比宏仁集团强。但是如果实在要比的话,那要把台塑成立10年时候的状况与现在的宏仁集团比。

记者:宏仁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子的?

王文洋:我的名片一直都打着“诚信、努力、热忱”,这也是我做人的最重要的原则,诚信最难做到,要人讲诚信似乎违背了人性。一般人一旦犯了错误后,就会先掩饰错误,然后找借口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但是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没有问题;如果做错事后用谎言来掩饰错误,一定会被开除。努力和热忱都不难做到。

宏仁这两年的目标就是上市融资扩大我们的规模,现在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只是手中缺钱,无法现在扩建,等融资到位,我们就会进行扩产。

记者:宏仁集团未来会让你儿子接班吗?

王文洋:不会的,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博士,然后留在大学这种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任教,家中只有我一个在商场打拼就可以了。(记者附记:除了打理自己的公司外,现在王文洋还在台湾创立了一个智库,其主要职能是向台湾当局建言如何处理两岸关系。王文洋的观点是,两岸经济互补性很强,随着两岸交流的加强,等到孙子成人时来解决两岸问题已经有很多共识,解决起来也就容易很多。)

延伸资讯

宏昌电子拟明年9月A股上市

宏仁集团总裁王文洋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他在大陆投资设立的宏昌电子计划明年9月份在上海A股上市,目前已聘请中银国际操刀,筹资额最多1亿美元,用于在上海扩建玻璃纤维丝和提高玻璃纤维布的产能。

宏昌电子是王文洋在大陆打造的宏仁集团的子公司,全名为广州宏昌电子材料工业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为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铜箔基板生产、无污染的粉体涂料。目前年产量为6万吨,其产能为中国市场第一。

王文洋昨天在上海宏仁集团总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的玻璃纤维丝和玻璃纤维布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并且已经获得向欧美和日本市场出口的资格,产品也处于供不应求状况,但是公司本身由于缺乏资金,无法进行扩产,希望通过宏昌电子上市来募集资金扩建产能。

1995年与父亲王永庆反目后,王文洋来到大陆创业。其创办的宏仁集团从广州起家,后来拓展到上海和无锡,主要生产电子材料和塑胶用品,2006年宏仁集团的总收入为8.8亿美元。

宏仁集团电子事业部设有四家子公司,分别是广州宏仁电子、广州宏昌电子、上海宏联电子、上海宏和电子。其中上海宏联电子主营业务为玻璃纤维丝,上海宏和电子主要生产玻璃纤维布,广州宏仁电子主营业务为铜箔基板,加上宏昌电子生产的环氧树脂,形成一个上下游配套的电子材料产业。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和美国等海外市场。

王文洋表示,宏昌电子的产品很不错,因此让宏昌电子先行在A股上市融资。王文洋透露,已聘请中银国际为公司上市设计方案,但是中银国际目前仍然在为公司进行评估,还没有给出上市融资的金额。“不过根据我们的需要,我们需要2亿美元左右扩建生产线玻璃纤维丝和提高玻璃纤维布的产能,估计这次融资最多能解决1亿美元左右。欠缺的资金打算把电子事业部的四家子公司打包在香港上市进行募资。”据介绍,电子实业部预计2009年3月份在香港上市。

王文洋表示,希望A股投资者熟悉和了解公司后能给出恰当的估值,同时也希望公司通过上市做大,给投资者分享其投资收益的机会。

  王文洋简历

 王文洋:面对父亲王永庆我仍抬不起头

王文洋1951年4月2日出生在中国台湾,系台湾前首富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于13岁留学英国,17岁进入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先后获得物理与企业管理硕士,24岁获化工博士学位。

回台后,王文洋曾历任南亚塑胶公司厂长、部门经理与协理,南亚科技公司总经理。1996年王文洋来大陆创办了宏仁集团,其也是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和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的创办人兼董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9072.html

更多阅读

博洋:你来加盟,我做广告

  对于一家年销售额3亿多元人民币的企业来说,广告宣传投入2000万元以上,这一比例不算小。宁波博洋纺织品有限公司渠道部经理陈旭明说,正是有了企业在品牌宣传上强大的力度支持,才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加盟商的信心。   招商靠展会和网

王永庆遗产税 王永庆身后遗产高达一百零二亿美元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海外资产首度曝光,台湾《苹果日报》报导,根据该报独家取得资料,王永庆不为人知的海外资产高达八十五亿美元(约二千七百八十亿元台币),包括五笔设于百慕达群岛与美国的境外信托基金、存放瑞士信贷户头的现金、证券

王永庆之子王文洋:自信能登上“王位”

如同王永庆这样富可敌国的经营之神,他对创办企业、管理台塑帝国、创造公司利润,信心满满,惟独对子女教育的良方妙策,百思不得其解  台湾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身故已近8个月,经营之神勤恳创业的形象犹历历在目,墓木尚未成拱,但王文洋等

王文洋:接班不成转而创业

  如果说王文洋是一个学者,他没有通常学者的刻板;如果说王文洋是一个商人,他也没有一般的商人的圆猾。王文洋是一个把学者的知性和商人的进取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  王文洋先生在接受《中国新时代》记者的采访时,低调地说:“

声明:《王文洋:面对父亲王永庆我仍抬不起头》为网友一夕一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